avatar-img

農場日記

5公開內容
11私密內容

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連結到周邊地方的風土、農漁文化,敘述這個在海陸之交地域的人文與自然脈絡。

一個家庭在七股耕作的故事,圍繞著土地,有更豐富的食物、社群、文化生活。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付費限定
種蕃茄 經過了一個雨季的荒廢,還有颱風季因為區域排水溝不通造成淹水大半月的浩劫,經過慢慢整頓,農場終於進入可耕狀態,迎接秋冬種植季的開始。 正覺得進度落後,今天先拿寬鋤頭除草,再拿深鋤頭挖深,順便確保水平基準線,這樣以後淹灌植株吃水才能一致,不會有深有淺。再種下蕃茄,間隔穿插蔥株來避忌蟲害。
Thumbnail
又是一個好的勞動天了,恭喜nipa開耕了。❤️ 也謝謝分享把水留住,滋養土壤的智慧。我住家曾想收集雨水利用,可惜大樓頂樓的排水孔直接通到地下室,管線深埋柱子裡,想中途截水出來用也沒辦法。但開心知道nipa有自己的土地可以打造自己的儲水池。😄
春分在有些文化裡是一年的開始,過年後忙忙亂亂的日子,一直敷衍著新年還沒有真正來,今天3月21日,終於拖無可再拖,今年開始啦~ 新年會做合羽版,這種由紙切割成不同形狀的版畫,可以自己設計圖案,點印或套疊顏色,製作成新年卡。已經有兩三年,我們家的合羽版都是inspired by 農場圖案。有一年是草莓
Thumbnail
好漂亮的合羽版藝術,充滿大地與豐收的滋味,紅蘿蔔寶藏滿滿,看了讓人好喜歡。我先收藏起來,想再回味隨時有,謝謝nipa分享嘍!
付費限定
洋蔥種植是要有一定的信念,從小小細細的洋蔥幼苗種下,經過120天後會長成蔥葉粗壯、鱗莖飽滿的洋蔥,這變化委實不可思議,其實也需要過程中充分的水份、適當的管理。 兩個禮拜前(1/3日)移植的洋蔥苗看來沒有很好,或是這區的土壤不佳,有黃葉現象,新葉也沒有抽長生長,所以今天再度鬆土、除草。
Thumbnail
謝謝nipa分享農作的筆記,親身經歷的內容,條理清楚的撰寫,讓人讀得津津有味。我之前閱讀樸門文章時,有印象提到要從不斷觀察與經驗中微調修正田間管理的方式(詳細用詞我忘了),大概就是nipa文中提的,因著經驗了解作物生長的循環和事物的前因後果,領會種植間距、早期除草等的重要,而且一環扣一環,然後做來年的管理。其實用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似乎也可以。祝你們的蕃茄豐收哦。❤️分享的資料很棒,我以前不知道原來那叫做結皮。附問:農友們可以獲得什麼專家的協助或諮詢管道嗎?農作前如何知道自己土地的性質,或是收成不好時該向誰求助?我覺得農試所或網路許多資料雖然很多,但似乎並不是針對農友寫的文章。😃
付費限定
種植玉米、大豆這樣的雜糧作物有四步驟:整地、開溝、覆土、鎮壓。 一行玉米(禾本科)、一行大豆(豆科)交替種植,稱為禾豆混植,為什麼要禾豆混植呢?因為在嘉南平原常見的玉米作物,包括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是給動物吃的飼料玉米,對土壤的需肥量很高....
Thumbnail
好精彩的內容,好喜歡看你們書寫關於農耕的文章!拉捲/皮尺測量間距這個過程好重要,我這裡是種咖啡樹,一開始沒有量好間距,後期的採收就會很麻煩,前期若不仔細、龜毛一點的話,後面就算是哭也來不急了😂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Nipa的介紹寫得好好,一定可以讓新格友很快認識泥巴二人。以為你要放一張槺榔的照片,結果是地圖(是曾文溪河口嗎,抱歉我地理不太行)。😅覺得Nipa的新版面乾乾淨淨,只開一個房間,然後在內容處分類,一目了然(反正我照著預設全部看就不會迷路了),或是從首頁看,給人很舒服的感覺,讚讚。關於的照片選得好文青,大小人就是你們倆嗎?❤️
付費限定
經過前一年初耕豐收的新鮮和喜悅,奇妙的,在下一年(2022年秋冬)要種植時,竟沒有想像中興奮,而有一種懶洋洋提不起勁的感覺。 也許小農會面對這樣的情形,投入的時間和精神不斷增加,還是會質疑自己:我為什麼要耕作?
Thumbnail
好文 值得收藏!!😊
付費限定
冬季蔬菜已經到了種植季尾端的尾端,雖然較主要的馬鈴薯和紅蘿蔔已經用機具種在朋友的田裡,但因為這兩樣作物過去兩年在農場有很好的收成,為了不失去手感,今年還是留了一畦半的空間,練習小面積的種植經驗。
Thumbnail
看來作高畦,處處學問,也是體力活。謝謝nipa細細解說。祝你們順利收成。
付費限定
覺得種菜很像縫紉,之前學縫紉,真正在車縫的時間很短,但之前的前置準備很多,要有一個空間把布攤開,選布、配件、量裁,當這些準備慢慢都做了,之後在縫紉機上縫紉的時間其實很短。 覺得種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花了好幾次工序:除草、整地、濕潤土壤、準備菜苗或種子......,真正要種植時,其實只要一下子
Thumbnail
經過經驗的累積,慢慢熟悉如何安排不同的作物,在不同季節輪番上場表現,太好了。取所需要的,經營能力範圍內的,其他留給大地。期待nipa農作之餘,把心得分享給格友,也許有人看了也想務農,加入生產食物的行列喔!
這是我們的經驗:一般人如果有田,多半都會面臨土壤狀況不盡理想,在平地的低窪積易水,土壤很黏板結,在山坡上的土壤經淋洗偏酸性,填土、改土好像是容易的解套辦法,或者因為「土壤不夠肥沃」,就輕易的下了許多有機肥,真的需要這樣嗎?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除草說來簡單,但面對一片長滿草的田,往往會有不知如何下手之感。 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會拿著鋤頭高高舉起深深挖下,這樣出蠻力不多久就累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