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險的兩缺點/一優點\n
這三點也完美對應了投資的三大要素:報酬、風險、流動性
\n如果要參考市面上大部分的投資商品的三大要素,可以看看我整理的這篇文章《一張圖看懂所有商品的投資報酬》
\n綜合上述結論,我們需要一個能長期打敗通貨膨脹,風險不能超過自己的忍耐上限,且有足夠流動性的投資項目。其中以債券、股票、房地產是台灣人投資的大宗商品。
\n債券(Bond),是發行者為籌集資金發行的票券,在約定時間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並在到期時償還本金的一種有價證券。例如今天政府發了每年支付5%利息的債券,一張100萬,六年到期。假設今天西城購買了一張政府債券,六年期間就可以每年收到5萬塊利息。很有趣的是,債券是可以買賣的,如果小名今天想用110萬跟西城購買這張債券,年報酬率就變成 5/110 = 4.54%。所以債券和股票一樣有市場行情波動,但通常較小,而且和股票呈現負相關趨勢。
股票(stock)是一種有價證券,公司需要籌集資金,因此將股票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股票市場長期報酬率約為8-15%,也是西城主要的投資標的,但股票的風險比債券要大,假設投資1000塊,就要有損失1000塊本金的風險耐受度,但這個風險可以透過企業分析和量化分析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房地產也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項目,投資實體房地產除了需要很大資金,透過也有各式各樣你想像不到的費用產生,例如代書費、契約稅、謄本費、印花稅。所以房地產我比較建議投資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不動產投資信託」,投資REITS其實就是投資持有房地產的公司股票,可以用非常少的資金就入手,每年的利息也至少有3-5%,同時享有和股票相同的流動性。房地產的走勢和債券、股市通常沒有關連性。
至於一些看似報酬率很高的項目,例如虛擬貨幣、跟會、創業投資、賭博,背後涉及的風險和流動性並不是剛開始投資理財的新手能夠承受的,且背後的投資邏輯也比較複雜,只適合風險承受度高,且有多年經驗的人開始。
另外,長輩們常常推薦的「基金」則是一種投資方式,基金公司透過集合投資人的錢,共同投資某個項目,這個項目可以是各式各樣的商品,包含上述所提的任何一項(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房地產基金、虛擬貨幣基金......)。基金又可以根據操作方式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由於大部分主動型基金的費用昂貴,即使帳面上報酬率5%,扣掉申購費、保管費、贖回費用後可能就只剩下2%,所以基金的部分我比較推薦被動型基金,接下來所談的基金也都侷限在被動型基金範疇內。
前面說過身邊很多朋友都喜歡購買儲蓄險,但你知道保險的本質是甚麼嗎?
【保險】的意思可以解釋為:保護與轉嫁風險。本質是對抗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風險,也就是說保險所保護的事情,是我們不希望發生的風險。
例如我買了一個癌症險,理賠100萬,如果我得了癌症就可以透過公司理賠的100萬去負擔本來就可能會支出的醫療費、工作損失、家人經濟危機等等。
但我根本不希望得癌症阿!傻了!
\n所以我認為儲蓄險把投資和轉嫁風險綁在一起,本身就是邏輯上犯了錯誤的事情,投資本來就要承擔風險,但保險是要轉嫁風險的行為,這樣不是很怪嗎?
所以在買保險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你是想賺利息,市面上有更多兼顧風險、報酬、流動性的項目。如果是想轉嫁風險,儲蓄險肯定起不了太大作用。
剛開始投資,盡量兼顧風險、報酬、流動性,如果硬要排序的話:風險>流動性>報酬。
\n推薦的理財項目有:
\n推薦的保險項目有:
\n在購買以上任何項目之前,務必要做好功課。買衣服你會貨比三家挑選適合自己身材的,投資理財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擁有越多知識的人風險越低。
\n投資理財幾乎是現在低薪時代下不得不做的事情,退休每個月3萬的生活費,20年就是960萬左右,一個月存3萬就要26年才存的到!而且幾乎不可能剛開始出社會就能每個月存3萬,加上每個人生轉捩點都要花錢,像是買車買房、出國旅遊求學進修,結婚生子小孩上學。
所以不靠投資把賺來的錢保住,甚至有額外的報酬利滾利,其實真的很難達到960萬的目標。但透過降低支出+提高主動收入+投資理財,例如用初始月收入3萬,每年薪資成長1%+每年投資8%的複利,經過14年之後就達標960萬了!
再往後拉到40年,總資產就可以達到11,239萬的誇張程度,當然這是每年有認真存錢投資且薪水固定成長的前提下喽!
\n\n【訂閱、追蹤、按讚】
\n【文章同步發表平台】
\n\n👉 若使用推薦連結來註冊 LikeCoin 會員,你我都會得到平台贈送的 8 個讚賞幣,不妨試試:註冊連結
\n👉 若你要直接註冊成為「讚賞公民」(每個月繳 5 美金給讚賞公民基金會),也有推薦連結: https://liker.land/civic?from=cloudchen8356
\n\n儲蓄險的兩缺點/一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