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苦莫過有身 欲離世苦當求寂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天下之苦莫過有身 欲離世苦當求寂滅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法句譬喻經‧安寧品》,在《大正藏》第 4 冊 595 頁上欄到中欄。

過去,佛在舍衛國精舍,當時有四位比丘坐在樹下,彼此互相詢問:「一切世間當中什麼最苦?」

一人說:「天下最苦的事,莫過於婬欲。」

一人說:「世間最苦的事,莫過於瞋恚。」

一人說:「世間最苦的事,莫過於飢渴。」

一人說:「天下最苦的事,莫過於驚嚇恐懼。」

就這樣爭論苦的意義而喋喋不休。

佛知道了他們的爭論,於是到比丘們面前,問比丘們:「剛才你們在討論什麼?」比丘們趕緊起立向佛陀頂禮,並一五一十地向佛陀說明他們討論的事。

佛說:「比丘!你們的討論都沒有探究到苦的真義。世間最苦的事,莫過於有這個身體!飢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恨等過患,都是由於這個身體所引起的。因此,唯有這個身體才是所有痛苦的根本、禍患的根源。

由於這個身體,使得眾生費盡心思,勞心勞力,擔憂、恐懼,三界中的眾生互相侵害、殘殺掠奪,我執繫縛,不斷地生死輪迴,都是因為有這個身的緣故。若想出離世間苦,應當尋求涅槃寂滅,收攝身心,守護正念,恬靜淡泊,無分別想,如此可以證得涅槃,這才是最大的快樂。」

於是,世尊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最大的熱惱莫過於婬欲,最猛烈的毒莫過於瞋怒,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有身,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涅槃寂滅樂。

不要貪求小樂、小辯才、小智慧,應觀察、尋求廣大的智慧,才能獲得最大的安樂。

我是世尊,已經永遠解脫,不再有任何憂愁苦惱,我已經超出三界輪迴,獨自降伏眾多惡魔。」

佛說了這段偈頌之後,對比丘們說:「過去久遠無數世以前,有一位得五神通的比丘名叫精進力,他在山林中的樹下精進靜修求道。那時,有鴿子、烏鴉、毒蛇、鹿這四種鳥獸經常依附在他身旁很安穩地過日子。這四種鳥獸白天覓食,傍晚回來。有一天夜晚,四種鳥獸互相討論:『世間當中,什麼最苦?』

烏鴉說:『飢渴最痛苦!飢渴的時候體力衰弱,頭昏眼花,神識不安寧,常會自投羅網,也顧不得刀刃的危險;我們會喪失性命都是因為飢渴的緣故,所以說飢渴最痛苦。』

鴿子說:『婬欲最痛苦!當色欲衝動熾盛時,完全不會顧慮任何事情;之所以會危害身體性命,都是由婬欲而起。』

毒蛇說:『瞋恚最痛苦!惡毒的念頭一生起,顧不了親疏遠近,不但會殺害他人,也會害了自己。』

鹿說:『驚嚇害怕最痛苦!當我們漫遊在叢林荒野之中,心中時常心驚膽跳,害怕獵人和豺狼來襲,只要稍微有一點聲音,就讓我們驚嚇得四處奔逃,還常因此掉到深坑之中,不但母子分離,也嚇得肝膽碎裂,所以說驚嚇害怕最痛苦。』

五神通的比丘聽了之後便對大家說:『你們說的都只是旁枝末節,沒有探究到苦的根本。天下最苦的事莫過於有身,身是受苦的器具,帶給我們無限的憂愁與怖畏。因此我才捨棄世俗,出家學道,息滅妄想分別,不貪著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身體;若想要斷除苦的根源,只有立志趣向涅槃解脫之道。涅槃寂滅,無形無相,憂惱過患永除,這才是最大的安樂。』

四種鳥獸聽了之後都心開意解。」

佛告訴比丘:「當時的五神通比丘,就是我的前身;當時的四隻鳥獸,就是你們的前身。你們過去世已經聽聞過苦的根本意義了,為什麼現在還說這樣的話呢?」

比丘們聽了之後慚愧自責,當下在佛前證得阿羅漢道。

另外,民間也流傳一則故事。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池塘邊聚集了五隻小動物,有夏天愛鳴叫的蟬,還有魚、鳥、蜜蜂及烏龜。其中有動物提議:「各人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大家各自說一個對聯,談談自己的苦衷,彼此共勉。」

蟬首先說:「金風未動蟬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金風就是秋風,蟬在夏天可以盡情高聲鳴叫,秋風還沒到來,蟬早已察覺,不知不覺死期已經不遠了!

魚接著說:「五湖四海任悠遊,自尋短見上釣鉤。」魚可以在五湖四海到處悠遊,但釣魚的人放下一點點誘餌,魚卻禁不起誘惑,自尋短見上釣鉤。

鳥也感嘆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蜜蜂則說:「採得百花成蜜後,一生辛苦為誰忙?」

最後,大家把目光集中在烏龜身上,等牠發表高論。烏龜反應比較遲鈍,伸出頭來,苦惱著不知說什麼才好?正當此時,一個頑皮的小男孩經過,看到這些動物們聚在一起,他想:「喔!有五隻小動物聚在這裡,我扔一顆石頭過去,至少也能擊中一隻。」

於是,小男孩隨手撿起一顆石頭丟了過去,正好打中烏龜的頭。烏龜恍然大悟,說:「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强出頭。」

大家都讚歎:「烏龜說得好!說得好!」

這時,小男孩因為用力過猛,不小心掉到池塘裡面去了;大家有感而發,不禁歎道:「天堂有路你不去,苦海無邊偏下來!」

佛經說有八種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取蘊苦。

「求不得苦」:人常希望得到大財富、好名聲或高的權位,但常常求之不得而感到痛苦。

「怨憎會苦」:彼此意見不合的人,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卻經常要聚在一起,無法離開,真是苦惱。

「愛別離苦」:親愛的人卻無法相聚,常陷於遠地相思,甚至生離死別,真是痛苦至極。

「五取蘊苦」: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組合而成的身心,這個「五取蘊苦」是一切苦的根源,也就是《法句譬喻經》所說的「世間之苦,莫過有身」。

眾生因為執著這個色身,因此在身心上便引起「生、老、病、死」等苦,因貪圖物欲而有「求不得苦」,在社會人際關係上就有「怨憎會苦」與「愛別離苦」,因此說「五取蘊苦」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所以,若要解除痛苦,必須斷除煩惱,不要貪著五蘊的苦報身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Sherlock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8
首先,學著放鬆身體,從頭部開始,一路往下到身體其他部位。一旦安定下來,只要知道身體坐在那裡,而且維持那種單純。同時,要覺知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最重要的是,心的微妙的無常。
2024/10/08
首先,學著放鬆身體,從頭部開始,一路往下到身體其他部位。一旦安定下來,只要知道身體坐在那裡,而且維持那種單純。同時,要覺知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最重要的是,心的微妙的無常。
2024/10/08
阿難尊者當年問:「佛入涅槃後,我們如何使道業增進,得到解脫?」佛就講:「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
2024/10/08
阿難尊者當年問:「佛入涅槃後,我們如何使道業增進,得到解脫?」佛就講:「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
2024/10/02
緣生性空,又可用四句話來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2024/10/02
緣生性空,又可用四句話來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是 恰美仁波切開示的金剛句,非常適合末法的眾生來受持。末法時期,很多的災禍劫、天災人禍、疾病苦惱,每天都在發生,「人」實在要有一個究竟安樂的去處。我們在人世間受苦,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這個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
Thumbnail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是 恰美仁波切開示的金剛句,非常適合末法的眾生來受持。末法時期,很多的災禍劫、天災人禍、疾病苦惱,每天都在發生,「人」實在要有一個究竟安樂的去處。我們在人世間受苦,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這個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每個人都想得到自由,其實能不被煩惱束縛,才是生命的最大自由! 讓內心徹底從無明中醒覺,就像從惡夢中醒來,得到一種完全清晰無謬的認知。 切斷煩惱的根本及其習氣,心靈才得以擺脫重擔,行到彼岸,自由飛翔。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每個人都想得到自由,其實能不被煩惱束縛,才是生命的最大自由! 讓內心徹底從無明中醒覺,就像從惡夢中醒來,得到一種完全清晰無謬的認知。 切斷煩惱的根本及其習氣,心靈才得以擺脫重擔,行到彼岸,自由飛翔。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