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上的巨人:人類在科學世界的推展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3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肩膀上的巨人:人類在科學世界的推展〉2023-05-04


  從知覺現象學的角度來說,人的知覺毋寧會受到技能、理解、意識形態、個人生命經驗與當前的狀態與目標所形構。對於「不同的知覺者會基於上述種種產生不同的知覺」這一現象,雖然不同哲學家的詮釋可能不同,但基本上很難否認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體驗。


  一些人會樂觀地相信,除了專業者與非專業者的差別之外,大概只有在政治或藝術這樣的領域中,這些不同的知覺前提才會帶來比較顯著的差異與爭執。但事實上,當情況涉及到科學觀察時,一樣會產生問題。譬如Hanson與其後無數科學哲學探究者亟欲解決的難題:「觀察背負理論」(theory-ladenness of observation)。



  觀察背負理論的問題比單純的「要有相關的理解才能觀測到」還要複雜與嚴重。若我們粗略地將觀測實驗分為三個部分:「設計實驗」、「進行觀測」、「詮釋結果」。我們會發現,這一背負理論的問題對三個部分都會造成影響。


  首先,當我們設計一項觀測實驗時,我們往往是帶著某種可以粗略地被表述為「如果觀測到某某現象,意味著欲證明的理論為真(或欲推翻的理論為假)」的預期。但事實上,任何一個能被觀察到的現象都不會只有一種理論可以解釋。要讓上述的預期成為一個能夠落實的推論,我們需要設定其他的輔助假設。


  而一但每一個理論的證明都需要依賴於其他數個輔助假設,那我們就無可避免地要遭遇一種與休謨對「對自然齊一律的證明假定自然齊一律」提出之疑慮一樣的問題,使得永遠無法以一種「理性客觀」的方式給出證明。



  之後,我們在一個選定的範圍內尋找特定的現象,基於我們對它的期望做一種對號入座的觀察。在一些時候,科學家成功觀察到他們尋找的對象。但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足夠專業與幸運,更是因為,他們創造了他們要觀察的對象。


  煉金術師Becher從原素的角度注意到土元素中有一種易於燃燒的類型,他將這種在許多物質中都能發現的「特殊土」稱之為「油土」(我願稱其為最早的油土伯),這種元素之後被他的學生Stahl稱之為「燃素」。


  現在我們普遍相信,物體之所以能夠燃燒並不是因為其中存在有油土或燃素,更重要的是因為與氧氣發生作用。但「燃素」並不是氧氣的另一種名稱,而是一種僅存在於信賴這套理論的人的實際生活世界中的元素。


  他們能夠透過實驗發現燃素存在的「證據」,也用其來解釋不同物質易燃程度的差異。就像我們的世界中有「霸凌」和「冒犯性言論」,幾十年前的人的世界裡只有「玩笑開得比較過火」。我們接納的不同理論與典範使我們的知覺世界有著完全不同的可觀察對象。即便使用了相同的名稱來指稱物理座標軸上的同一顆星體,第谷和克普勒看到的宇宙卻從來都不一樣。



  對觀測結果所做的詮釋又是另一道難以解決的問題。要使得兩張圖表有比「正相關」或「負相關」更多的關係,就需要背負無數多的輔助假設,同時還需要面對這些資料的可靠性與代表性的問題。我們不可能對無限廣闊的範圍做無限多次的觀測,但如何取樣、如何使證據合於科學方法,我們的統計學與方法論,就又成了每一次實驗必須背負的理論。



  令人鬆一口氣的是,我們所提到的這些「觀察背負理論」的相關疑慮,其實也已經向我們透露了一點可能使其自行消解的方向。所謂的「輔助假設」雖然也同樣存在著難以被實驗證明的疑慮,但它們之中有許多往往已經被整合進常識。


  的確,它們「曾經」是需要被驗證的理論,未來也可能在新證據之下被推翻,但當前卻是指引我們一切日常行為的「真理」。我們的確背負著它們,但並不把它們背負為理論。它們可以被描繪為一種公設,但它們往往比抽象的公設更加與體驗緊密。它們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經驗相互塑造,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逐漸內化的一種知覺工具,就像一副掛在思維之中的眼鏡,它讓我們得以「看見」,卻仍舊仰賴我們生物性的知覺能力。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一種比喻,就像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自身的知覺與種種實際生活體驗裡習得「具體知識」,並從中透過歸納與演繹轉化為便於存取的抽象概念,人也能夠將抽象概念經由時見活動轉化為「具體知識」。


  我們所背負的理論具體地被落實為一件件實體物:光學研究與知覺研究給出了各種功能的「眼鏡」,讓新一代的科學家就像認識一個新理論時那樣,能夠去觀察到一些過往觀測不到或難以清楚辨識的對象。我們能更清晰地觀測星宿、能夠一窺奈米層級的微小事物。這些成果真正地反映了人類對這些知識的把握。



  透過這些具體化的凝結過程,抽象知識展現了它們通用性運用的潛力與使其得以成為文明環節的永恆性。人們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將孕育自生命經驗的抽象概念實踐為具體行為,透過創造與言說讓每一代人得以在比前一代更廣大的範圍中探索。


  整個文明的人在種種人造物中得到跨越時空的溝通,我們用相似的方式坐在椅子上、用相似的方式將食物盛進碗盤,千年中人們的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同步,人們的種種科學活動最終都要背負同屬於一切人類的文化與願景。


  就像疫苗競賽並不如軍備競賽那樣以彼此的生命為要脅來做鬥爭,而是共同地為了人類整體的生命向給予我們限制的自然界與科學方法做鬥爭。真正具有價值的科學並不是冰冷且和生命斷裂的「絕對客觀中立」,我們背負著常識、背負著昔人累積的研究成果、也背負著讓人類以及人類生活的世界更好的目標,在此之中,我們才終於看到我們所需要看到的結果。





延伸閱讀:

〈Deus ex Mechanicus〉

〈超越超越性〉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黑鴉鴉一片:「烏鴉悖論」的科學哲學啟發〉

〈行動出的知覺:從Noë的「直接經驗論」談起〉

〈Imprinting〉




avatar-img
86會員
749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人為何說謊?為了讓自己、或某種關於自己的「情況」比看上去的更好。這裡有一些非常複雜且詭異的結構,你判斷現在的場合「看起來」(也就是對你而言的實際)的樣子,會讓對方判斷為不好,而為了扭轉那一想像中的判斷,你在不可能得到「相同情況中不說謊」之實際對照組的前提下,假定了說謊的結果更好。
  也許你能活到一百歲,但展開來,你發現你每天有十個小時花在吃喝、盥洗跟睡眠、十個小時花在上班、加班跟通勤、四個小時在滑抖音和刷手遊活動。這一百年不是你的,你把它拱手送給別人。
  但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通俗的想像,就是我們在科幻作品裡會看到的那些像人一樣或比人更厲害的AI,它們一開始為人類的生活水平帶來大幅提升,之後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毀滅人類文明。雖然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現實世界最後一定會往那種悲慘的方向發展,但「大幅改變」則幾乎不可能避免。
  「位置法」是一種備受推崇的記憶技巧,這個被認為啟發自古希臘詩人的記憶術,除了可以讓我們有效地記住大量事情外,其著名的另一理由也在於它有著一個令人充滿幻想的別稱--「記憶宮殿」。除了集殘忍與優雅於一身的漢尼拔醫生外,西方歷史課本的常客西塞羅與東方歷史課本的常客利瑪竇也都被相信使用了這個方法。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人為何說謊?為了讓自己、或某種關於自己的「情況」比看上去的更好。這裡有一些非常複雜且詭異的結構,你判斷現在的場合「看起來」(也就是對你而言的實際)的樣子,會讓對方判斷為不好,而為了扭轉那一想像中的判斷,你在不可能得到「相同情況中不說謊」之實際對照組的前提下,假定了說謊的結果更好。
  也許你能活到一百歲,但展開來,你發現你每天有十個小時花在吃喝、盥洗跟睡眠、十個小時花在上班、加班跟通勤、四個小時在滑抖音和刷手遊活動。這一百年不是你的,你把它拱手送給別人。
  但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通俗的想像,就是我們在科幻作品裡會看到的那些像人一樣或比人更厲害的AI,它們一開始為人類的生活水平帶來大幅提升,之後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毀滅人類文明。雖然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現實世界最後一定會往那種悲慘的方向發展,但「大幅改變」則幾乎不可能避免。
  「位置法」是一種備受推崇的記憶技巧,這個被認為啟發自古希臘詩人的記憶術,除了可以讓我們有效地記住大量事情外,其著名的另一理由也在於它有著一個令人充滿幻想的別稱--「記憶宮殿」。除了集殘忍與優雅於一身的漢尼拔醫生外,西方歷史課本的常客西塞羅與東方歷史課本的常客利瑪竇也都被相信使用了這個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精神的無限能在現實中持續建造出抽象化的實體,讓我們能具體相信,世界正在往更美好前進。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熱騰騰的書,今日到手,沒有厚厚的精裝版,紙張的觸感很棒,直接感謝蒼天讓我獲得前輩的智慧。我要持續當一位認真的散戶持續學習巨人的思維這本書的知識。請讀者也買來看看,這樣就可以站上巨人的肩膀上換你收割韭菜! 圖片來源: 博客來官方網站,參考以下連結,務必拜讀經典的小人物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將ACG中,各種巨人的作為與能力投射到自己身上時,再回到現實後,人類已經是超越始祖巨人的存在,我們不僅更理想、更崇高,還已實現作品中完全做不到的事、解決作品中產生的種種令人費解的難題。 我們是始祖巨人,正用著進擊的姿態,讓世界充滿文明。
人們隨著時間的遞移演進而精專自己在若干階段所熟悉的領域中的技術
Thumbnail
人類設計揭示了幻象的運作機理,旨在提升你的覺知,剝去蒙蔽雙眼的面紗,讓你開始看見,開始發現自我愛的力量,開始欣賞你本來的美麗。這不僅僅是看見,更是活出你的「特徵」,體驗真正的和平、滿足、成功和驚喜,讓它們豐富你的生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精神的無限能在現實中持續建造出抽象化的實體,讓我們能具體相信,世界正在往更美好前進。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熱騰騰的書,今日到手,沒有厚厚的精裝版,紙張的觸感很棒,直接感謝蒼天讓我獲得前輩的智慧。我要持續當一位認真的散戶持續學習巨人的思維這本書的知識。請讀者也買來看看,這樣就可以站上巨人的肩膀上換你收割韭菜! 圖片來源: 博客來官方網站,參考以下連結,務必拜讀經典的小人物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將ACG中,各種巨人的作為與能力投射到自己身上時,再回到現實後,人類已經是超越始祖巨人的存在,我們不僅更理想、更崇高,還已實現作品中完全做不到的事、解決作品中產生的種種令人費解的難題。 我們是始祖巨人,正用著進擊的姿態,讓世界充滿文明。
人們隨著時間的遞移演進而精專自己在若干階段所熟悉的領域中的技術
Thumbnail
人類設計揭示了幻象的運作機理,旨在提升你的覺知,剝去蒙蔽雙眼的面紗,讓你開始看見,開始發現自我愛的力量,開始欣賞你本來的美麗。這不僅僅是看見,更是活出你的「特徵」,體驗真正的和平、滿足、成功和驚喜,讓它們豐富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