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馬

含有「台北馬」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旁人看來只是穩穩地跑,但實際上是心理與節奏的藝術,靈感來自《排球少年》的「王牌的心得」。
Thumbnail
講述首次正式成為全馬三小時配速員的經歷與心路歷程。
Thumbnail
跑步成就並非來自天賦,而是一次次的選擇與堅持所累積。
Thumbnail
探討對「跑者」身份的認同與疑問,是自我追問的起點。
Thumbnail
第一周期,四周的時間(8/26~9/22),直到有氧區間檢測完成,就可以練第二周期的課表,如果沒過關,那就...."擋修",究竟是繼續有氧區間跑還是可以到第二層地獄,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慢跑感受: 七點四十五分才開跑,感受腿部稍感沉重,步頻也變低。但是中途沒有想要逃課的感覺,只有不斷地放慢速度。 想跑的心情: 八分。 教練說: "要把課表當作新鮮的食物,如果現在不吃,過期後就不美味了(不補課)"。
Thumbnail
課表重點部分: 核心訓練 [躺姿推膝(六組)/ 死蟲式 (六組)],及身體感受放鬆。 在跟練動作中務必記得呼吸,教練在影片中都一值溫柔的提醒。 一開始會憋氣,大約十分鐘之後,與第一周的差異,身體會開始跟著"緊繃拉伸時吐氣","放鬆時"吸氣。 貓牛式,還是感覺很僵硬,有多做兩組。
Thumbnail
昨晚,上了兩堂線上課程,一堂是RQ的開訓典禮,一堂是台灣雙美語的發音矯正練習班,相當地充實。 早上約六點半起床,睡眠狀況良好,稍微暖身慢跑之後,開始了今天預計35分鐘的有氧課表, 在睡眠品質良好下,天氣晴天/沒什麼風/溫度應該30度,本來想說有氧跑應該可以跑到七分速以下的配速,沒想到
Thumbnail
打從參加RQ訓練營之後,就很期待教練給的初期課表,因為在經歷許多大大小小的傷痛後,與辦公室久坐的生活下,身體變得很僵硬且不協調/平衡;跑步是一種重複性運動,如果傷痛的積累下,就會導致身體的代償,使得肌肉的過度拉伸,反而對身體是種傷害;當然,如果都是低強度的有氧慢跑,不超過45分鐘的情況下, 或許還行
Thumbnail
自從十月份跑完長榮半馬後,心想今年就只剩下年底台北半馬這一個期末考,還有兩個月左右要好好練跑,希望能突破長榮馬的成績,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