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ire by 排球少年
王牌的心得
其一:用背影激勵隊友
其二:勇於打破任何阻礙
其三:每球必爭
其一:必須為跑者的夢想而踏出

在完成一次配速任務後我有想過,我真的了解配速員在做什麼嗎?第一年我只是跟著車長跑就可以了,頂多就是在路上跟跑者大喊「小心貓眼石!」「我們準備左轉喔!」「水站在右邊!」之類的路況播報,最後一公里再叫大家開出去,還很自豪地想,第一次當配速員還破三還破個人最佳,大概沒有人可以達成這樣的創舉了,對於配速員本質並沒有特別思考任何事情。
第二年擔任配速員時發現,配速員的任務沒有那麼簡單,除了注意路況,還要不斷的鼓勵跑者繼續撐下。因此第二次的配速任務的我活耀了更多,把「自我」的腳色淡化了,沿路上都可以聽得到我大喊「加油!在撐一下!」「我們半程了!還有一半要拚!」「30K了!馬拉松要開始了!各位撐下去!」整路的我瞻前顧後邊跑破三配速邊精神喊話,要將「堅持下去」的信念傳遞到所有跟隨的跑者身上,因此他們都疑惑卻也讚嘆:這位配速員怎麼都不會累?

直到第三年第一次成為配速列車車長,在準備及執行配速任務時才真正的意識到,要成為一位配速員真的很難。
鼓舞跑者,帶領他們進入終點只是基本任務,最重要的是要「穩定配速」之下完成。簡單來說,全馬三小時以內每公里要跑4分15秒,因此穩定配速的話要42.195公里都跑4分15秒,誤差大概只能2~5秒鐘,超過5秒跑者就會很明顯地感覺到「好像跑快了?」。

另外除了跑者要跟著你,車員也要跟著你的執行任務,因此要承擔跑者的夢想和隊友的信任,這份壓力比以往還要大,要不是我跑過臺北馬的次數夠多,對於賽道足夠熟悉,車長這個任務我還不知道能不能勝任。
但這就是配速員的核心任務:穩定帶領著跑者完成全馬,在這過程中鼓舞他們不要放棄比賽。

「為他人跑」獻身奉獻的任務難度比一般人想像的難度還要高,當接到配速員的任務時,需要犧牲掉自己創個人最佳的比賽機會,把一切心力和訓練放在配速任務當天,把體能調整到當天最好,要小心身體不能出狀況或是有任何意外,要把一切的「人和」準備到最極致,把種種的不確定但可控的因素一一克服,之後祈禱「天時」會幫助你,例如天氣夠冷、比賽不要有意外等等。因為當起跑槍響後,只有一次的機會可以完成任務。甚至有時狀況沒那麼好(例如前一天失眠睡不著)依然要完成任務並且給人「游刃有餘」的感覺,這份壓力不亞於要想辦法跑出最佳成績的菁英選手們。
因此身為配速列車車長的我圓滿完成任務了,並沒有向第一年那樣興奮,有地是在收操時冷靜地回望著終點,心裡想著:「今年終於完成了。」卸下重擔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當然不時還是會有跑者來致意,甚至網路上自己的心得文下會有跑者來感謝說終於完成了他的夢想。印象很深刻跑完當下有一位香港跑者過來握手跟我說:「去年差了幾秒鐘就破三了,今年從頭到尾跟者你終於破三了!」這不僅是完成了一場比賽,也是一同破三的跑者們完成夢想的時刻。
也許我成為配速員為了就是這個時刻-必須為跑者的夢想而踏出。

其二:隨時隨地鼓舞跑者堅持下去

一位好的配速員並不是跑得快就好,而是要在最關鍵的時刻震撼人心,點燃跑者的意志,讓他們堅持下去。
42.195公里,是極其漫長足以思考人生的距離,就算是頂尖的菁英選手也得花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對於市民跑者們可能是一場三至五小時以上的奮鬥與煎熬。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配速員所掌控的不只是速度,更要鼓舞跑者,將一個簡單的信念傳遞給大家 - 「堅持下去」
例如過半程了配速員要提醒大家已經過半程了,讓大家知道我們距離夢想只剩下一半的路程;過了30K時也要特別加油打氣,30K是馬拉松一個很關鍵的轉捩點-會不會撞牆都是看這個時刻身心狀態如何。此時,你可能會注意到有人開始大口呼吸喘氣,甚至眼神已經在彌留了,給他們一次的喊聲、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能傳遞給跑者力量並且讓他們堅持下去。

可能有人會問說,你們分辨哪位跑者撐不住了嗎?其實經驗都來自於訓練的時候。在田徑場時,跑者呼吸急促、開始低著頭跑步、跑步動作開始散掉得跑者,都是要爆掉得前兆。甚至在配速時一開始跑者還會跟配速員聊天互動,聊到後來突然沉默了不再回應你,都是身體或心理正開始疲憊的訊號。
因此準備要掉隊的跑者也無法解讀複雜的訊息了,因此給予的喊聲,要簡單直接,卻直達心靈:
「撐下去!我們的速度沒有變慢喔!」
「不要想太多!專心得跟著我們跑!」
「加油!我們就快到站了!」

像是臺北馬拉松大概38K有一個河堤迴轉,是唯一一次配速員不轉頭就看的到後面的人,我會大喊:「聽得到我聲音的!都還有機會破三!撐下去不要放掉了!」
當然這句話是我個人最喜歡,應該也是最讓人重新燃起希望的一句話:
「要堅持下去!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
如果撐下去結果爆了,至少是盡力了,但是輕易放掉了,到了終點一定會想:「為什麼當時沒堅持下去呢?」與其終點後悔不如拚這一次。
剩下的例如路況提醒,水站在左側/右側,都是我們基本的工作。過了40K晶片站進入南京東路直線後我會不斷的喊聲叫大家開出去了「就是現在!直線衝到底左轉就進終點了!不要保留!」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此時我看到有一位跑者一直念著:「我可以做到!我一定做得到!」

除了喊聲之外,那種大家凝聚起「我們就是要破三」的氣氛其實更為強力。2022年臺北馬起跑八度、2023年臺北馬起跑十度天氣微濕、2024年臺北馬起跑也是十度,這三次都是突破成績的好天氣。跑出去時可以聽到破三集團一致的腳步聲,那是一種地鳴,安定卻沉穩,成為所有跑者的定心丸,從攝影師的照片看所有人的眼神都帶著殺氣,畢竟能跑在破三區間的跑者都不是省油的燈。
有人問說:為什麼你那麼會鼓舞跑者?其實……我不知道,很自然而然的就做出來了,可能只是因為配速員的使命就是「為跑者的夢想而踏出」,因此我們要隨時隨地鼓舞跑者堅持下去。

其三:必須把跑者帶回終點

有時候會思考,為什麼跑者願意將他的夢想寄託在配速員身上,我們彼此不是朋友,也不是教練,甚至在比賽之前彼此還素未謀面。但又在起跑槍響之後,跑者緊跟隨著配速員,願意相信配速員的節奏、步伐以及背影,跑過一個又一個轉角,且不會有任何的懷疑。
原因很簡單-跑者相信配速員的專業能夠帶他們跑回終點。

大家都知道跑步的時候「跟跑」比「領跑」還要輕鬆,尤其是大型賽事時,跟著配速員的節奏就像是搭了一般穩定的列車,不用分心在配速、心率監控或者是計算還剩多少時間上,只要專心並保持點距離跟在配速員後方,就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這種信任不是只是相信配速員能「跑得完」,還相信他們的經驗以及策略。因此把這重大任務交給一位陌生人,跑者所期待的一定不只是完賽,而是一場夢想的兌現。
配速員要被信任,首要條件是「實力」:能以穩定的配速跑完指定的時間。絕對不是偶然一次跑出來的成績,而是經歷過各種磨練後可以穩定輸出的實力。好比破三列車來說,不僅要跑得快,還要跑的非常穩,對於節省跑者們以及自身體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來需具備經驗以及判斷能力。要知道在賽道上什麼時候該提升點速度,什麼時候該放慢點速度,而且還可以讓跟車的跑者跑得舒服又安心。甚至遇上突發狀況時(例如進水站有人突然跌倒影響到配速),也能快速穩定下來領著跑者繼續向前。
當然跑者們也會去觀察配速員,在起跑線上的一舉一動、聽你跟旁邊的人聊天的語氣以及暖身時都會傳遞給人家信任的力量。這些細節無形中會將他們的目標交到配速員手中,形成一種契約:必須把跑者們帶回終點。

因此在執行配速員任務時,會從身後的腳步聲感受到這份契約的重量,他們緊跟不放,需要依賴你而前行。甚至有時他們不看錶了,只看配速員的大氣球,就知道自己在夢想的路上。
這種無聲息的信賴是壓力也是責任,因為他交給配速員的不只是責任,更是他們這一年訓練的努力和希望。

配速員的心得:
其一:必須為跑者的夢想而踏出
其二:隨時隨地鼓舞跑者堅持下去
其三:必須把跑者帶回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