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一個不經意的契機
我從來沒想過「動漫改變人生」會發生在我身上。
大概在2020年唸研究所時,指導教授開設了一門課叫做「運動文學」,上課的流程就是在教授的書單中選一本做一份口頭報告。有一位同學選擇了《強風吹拂》,不過這本小說有改編成動畫,他就直接播給大家看。結果看著看著,不知道為什麼,劇情非常吸引我、甚至有點觸動心底的什麼。回家後我介紹給女朋友看,自己也不自覺地重刷了幾十遍。嗯對,不是十幾,是幾十遍,真的不誇張(笑)。
據我所知,這部動畫有一種讓人家想跑步的魔力,不過最先提議去跑步的,是我女朋友。
某個大熱天下午,我們一起去了田徑場跑步。我還記得是我提議:「應該先測個五公里看看我們程度到哪」,結果就是女朋友跑到受不了,她覺得太無聊且又累又熱。
雖然我當下也覺得又累又熱,但心裡卻湧上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那感覺有點像是看《強風吹拂》時的吸引力,只是更強烈、更真實。
就這樣,我默默地開始練跑了。很純粹,也很簡單,不為了證明什麼,只是因為——喜歡。

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大學田徑課從來沒有達標的考試門檻:3公里12:30以及5公里20:50。買了一雙普通的支撐跑鞋,穿上運動服,每周大概兩到三次在田徑場報到,然後就是只練3公里,過一陣子3公里進入13分內後開始5公里的訓練,還是那種土法煉鋼的練法,沒什麼課表,就憑直覺跑。
那時候對於跑圈很不熟,以為大家都很厲害所以我要出來比賽前一定要先練強一點不然出現在賽場上好像很遜,不知不覺5公里就進入20分內了。

當我過了這個門檻之後想說,那半馬跟全馬應該也不會很難吧?於是第二年秋季參加了第一場半馬,穿上用五倍券買的「碳板鞋」(很久之後才發現那雙是塑膠板),跑了96分,好像還行?事後回顧才發現原來半馬破百對大家來說這麼困難。
接著就是臺北馬拉松初全馬,回到終點3小時28分。印象很深刻跟我同時近終點的大叔很高興的說:「終於330了!」除了過終點的不真實感外,還帶了一點疑惑,後來才知道,很多人拚全馬330拚了很久都還跑不到。

這一小段練跑的開幕歷程順利得有點不可思議。因此初馬一完,我就不假思索地定下一個目標:全馬三小時。只是那時我完全不知道,這個成績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卻遙不可及的天花板。
選擇的重量:我選擇了什麼?
從現在回頭看,當時也沒有想太多。會跑步,只是因為喜歡---喜歡跑的當下專注的感覺,喜歡過終點喘不過氣,看了手錶發現我又成長的感覺。
漸漸地,我開始意識到:原來我一直都在做選擇。
不是什麼壯烈的決定,也不是立下什麼豪語,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默默地選擇,次次的交疊,才走到了現在的我。
我選擇去晨跑,當我在跑步時,可能多數人還在睡覺;我選擇在酷熱的天氣裡訓練,只為了讓自己更進步、更突破;我選擇把五倍券花在一雙「以為是碳板」的跑鞋上,而不是買其他的奢侈品;我選擇下班後立刻去訓練,讓跑步融入我的生活。

那些選擇不會馬上有結果,但我從來不懷疑這值不值得,因為我知道我走到這一步,不是天賦,而是選擇。
決心:從選擇開始承擔
既然訂定了全馬三小時,那就得要更加認真的練習。
我發現自己練有一個邊界無法突破,需要找一位教練來開課表帶著練習。接著臉書就因為演算法推薦我了破三計畫的跑班,價格其實不低,但沒有一絲猶豫就報名了。
加入了跑班才知道,自己是特例。
沒有首次參加跑班的跑步小白第一堂課測5公里就跑19分30秒,往後的上課還可以跟著速度最快的那一組拚個你死我活(笑)。

但那次我才真正的了解-也許我還能在更強。
後來加入了臺北馬拉松配速團隊。
一開始只是候補成員,除了因為速度很快被教練看上之外,其他人並沒有特別關注我。到後來參與市民菁英選手組陪練一直不斷地打磨自己,最後因為全馬三小時原成員受傷,臨危受命替補上去,不但完成了配速員任務還首次破三小時同時破個人最佳,這時候才大家才開始注意到這個頑強人物,我也因此正式進入核心成員之一。

這些看似選擇的背後,其實都充滿著承擔。
為了訓練必須早睡早起,不能再像以前打電動通霄。為了維持身材與狀態,飲食必須乾淨、節制,甜的油炸的都不能碰。這些犧牲看似瑣碎,累積起來是一種責任,也是意志力的鍛鍊。
有人說我很強,甚至跟神一樣。
但我覺得自己只是 - 一個選擇不輕易放棄的人而已。
跑下去的理由,仍是選擇
回顧整個跑步歷程,我從來不是因為天賦選擇跑步,而是因為喜歡。也許這一路上的選擇誤打誤撞,但最終我逐漸變的更強。不過即便我能穩定破三,我從不會感到自滿,反而清楚的知道,我選擇的不是成績或者獎金,而是從失敗中選擇站起來、從困難中選擇不放棄繼續訓練或者比賽。即便是最難熬的課表,也是維持著初衷:選擇「喜歡跑步」以及「想要變的更強大」。
我選擇讓跑步融入生活,要保持健康飲食、早睡早起、犧牲掉假日休息時間去跑30公里配速跑等等,為了就是要變的更強大的我。
我也在失敗中選擇重新站起來,也理解到:真正的強大,不是每場都破個人最佳,而是每次失敗後選擇重新站起來,繼續前行。
這一路上的選擇練習、選擇犧牲、選擇接受任務跟挑戰、選擇變強大…….一次次的選擇和付出交織而成為現在身為跑者的我。
或許我現在很厲害,但我知道還不夠強大,也我沒有天賦,因為我深知:造就我的,不是天賦,是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