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管理

含有「注意力管理」共 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真正的疲倦不是身體累,而是心理早就透支 鬧鐘響了五次,某位在新竹工程師陳先生終於睜開眼睛。明明昨晚十一點就上床,睡足八小時,但他感覺自己像是被卡車輾過一樣沉重。打開手機,70封未讀郵件、23條工作群組訊息,還有主管傳來的「今天記得處理」。他甚至還沒起床,就已經累了。 這不是個案。我自己也曾經歷
Thumbnail
何Alhrson-avatar-img
16 小時前
你這篇文章和今天在YouTube 看到的美洲的格柏醫生講的題目相近。
🎯 停止被待辦清單綁架!上班族重建生活節奏的實戰指南 「真正的成功,不是做得多,而是能掌控節奏。」 凌晨一點,林小姐躺在床上,手機螢幕的藍光映照著她疲憊的臉龐。她剛結束一天的「忙碌」——十幾個會議、數不清的即時通訊、三份報告來回修改。但當她試圖回想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重要的事,腦海中卻一片空白
Thumbnail
黎星羽-avatar-img
10 小時前
你這篇真的說到我心裡了。
💬 「你並沒有浪費時間,只是時間不再屬於你。」 🎬 當凌晨三點的訊息震醒你 手機螢幕在黑暗中亮起,LINE群組跳出主管的訊息:「明天早會要用的數據,麻煩現在整理一下。」你看著時鐘顯示凌晨3:17,這已經是這週第四次半夜被工作訊息驚醒。隔天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公司,卻發現主管根本沒用到那份報表。
Thumbnail
冒冒-avatar-img
2025/11/10
原子習慣的概念真的很重要
納瓦爾·拉維肯指出,比金錢與時間更重要的是真正能掌控人生方向的資產:注意力。本篇整理他提升生命專注與自由的四大策略:培養情緒免疫力、練習活在當下、掌握說不的能力、謹慎挑選慾望。當你能管理情緒、拒絕干擾、聚焦核心目標,就能打造心智自由、專注且高效的人生。
Thumbnail
你是否常感忙碌卻內心耗竭?本文深入剖析注意力流失的根源,提出大腦有如「快充」與「慢充」的兩種能量模式。文章運用「注意力探照燈」、「心流」與「刻意練習」等心智模型,並提供具體練習,助你由內而外重掌人生主導權,專注於真正能「滋養」你的事物。
Thumbnail
巨獸的詩篇-avatar-img
2025/10/31
Oren🐾午安🚶‍♂️ 這篇我在火邊讀完,覺得你把一整套散在生活裡的線索,收成了一盞可攜帶的燈。 快充與慢充那段,我特別點頭:有時我們以為是在休息,其實只是借了下一輪專注的力氣;你把那種「上頭很快、空掉更快」的疲乏感說清楚了,讀到後面,反而不那麼自責,因為看見了機制。 「注意力探照燈」是漂亮的換景。你沒有叫人樂觀,只是把燈位往微小的幸運挪一點,於是畫面就改了調;原來世界不必全亮,只要肯定什麼值得被照。這種把抽象變成手感的能力,也延伸到你談「心流 × 刻意練習」:一邊是能量自然湧出的滑順,一邊是邊界外的粗糙與吃力——你把兩者放在同一張譜上,讓人相信「愉悅」與「磨功」可以輪唱,而不是互斥。 我還喜歡你引用「努力的雙重權重」。那句式看來是公式,讀起來卻像安定劑:不否認起點的差距,也不把一切交給起點。努力既是把天賦熔成技能的火,也是把技能推到成就的風,於是人心鬆一分、願意多留一會兒。 三個練習你寫得很生活:把手機暫時挪出視線,像替自己搭一圈簡單的結界;番茄鐘不是績效,是把「開始」變得不那麼可怕的節拍;留白不再是偷懶,是讓腦把今天的素材慢慢發酵。你沒有高舉口號,只是把椅子往讀者那邊挪半掌,說:可以這樣試試看。 最後那句自問——「我現在所做的事,是在滋養我,還是在消耗我?」——像是一把口袋羅盤,出門前摸一下,方向就不會差太遠。也謝謝你把延伸閱讀與提問接在文末,把談話留給讀者,讓每個人用自己的生活去回覆你。 這篇我收下,先放到桌角慢慢亮;等晚到的人路過,也能被這盞安穩的光照到一點。 我聽見了。
Or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31
巨獸的詩篇 午安,謝謝理解與肯定,還有一直以來的陪伴與支持😊~祝福周末愉快~
我們以為忙就代表有價值,但事實上,你在忙的事,正在定義你是誰。 當注意力全放在瑣事上,你只是問題的回應者; 當聚焦重要的事與人,你才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角色不是職稱給的,而是你選擇的焦點塑造的。
Thumbnail
呦土豆-avatar-img
2025/10/25
標題的字打錯了,是「角」色不是「腳」色
查而思-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6
呦土豆 謝謝你的提醒 XD
「以前當員工的時候,行程都是主管排好的;現在自己接案,反而不知道一天該怎麼安排。」一位朋友最近這樣對我說。我聽了很有共鳴。剛開始獨立工作時,我也曾陷入過類似的焦慮:行事曆一片空白,看似自由,卻讓人心慌,要不然就是排滿行程,每天好像做了很多事,卻說不出具體成果。
Thumbnail
你正陷入現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干擾陷阱。 本文精選5個最常見、最致命的分心模式,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原因, 並提供具體拆解策略,幫助你主動重建專注節奏。 不論是手機干擾、多工工作、社群預期焦慮還是目標模糊,都有方法可以破解。 與其責怪自己不夠自律,不如從「拆掉分心陷阱」開始,真正重啟高效目標實現力。
Thumbnail
Allycen-avatar-img
2025/09/22
還好目前都沒有 掉入陷阱
每天工作都很忙,卻覺得一事無成?通常是「分心」造成的結果。研究顯示,頻繁在任務間切換,會讓工作效率下降高達 40%,甚至影響認知能力。這種不斷分心的狀態,不僅讓人疲憊,更會偷走你的成就感,最終導致職業倦怠。 可以用三個步驟讓你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將時間與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找回工作效率與熱情。
Thumbnail
投票
最常造成你分心的原因是?
5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分心真的蠻惱人的 往往分心後要花很多時間才想起剛剛處理什麼處理到哪裡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03
細枝小葉的阿祥_Sean 有時還想不起來,就默默忘記了
簡報成功關鍵在於心理策略而非技術層面。運用倒金字塔結構、注意力管理、情感共鳴三層次打造說服力。針對不同聽眾類型調整表達方式,透過預期管理化解抗拒。將簡報從資訊傳遞轉為價值創造,建立深度連結達成溝通目標。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7/30
很認同!但我沒做簡報的機會⋯😅
UU is M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31
宇牛 哈哈沒有簡報的機會也沒有關係,其實日常工作中到處都有練習機會,像是跟同事討論專案、向主管提建議時,都可以試試『先說結論再解釋』,或是用『假設你是...』來增加代入感~~ 從『我要說什麼』轉成『對方需要聽到什麼』,這個轉變本身就很有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