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人的「加速幻覺」:你以為在前進,其實在原地打轉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凌晨一點半,我在便利商店遇見一位穿著西裝的陳先生。他手裡拿著第三罐提神飲料,眼神空洞地盯著冷藏櫃。我問他:「這麼晚還沒下班?」他苦笑:「不是沒下班,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待辦事項越做越多,但重要的事一件都沒完成。」

這不是個案。**根據台灣勞動部2024年統計,全台有超過42%的上班族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但其中67%的人表示「忙碌感與成就感不成正比」。**我們活在一個荒謬的時代:所有人都在加速奔跑,卻沒人知道終點在哪裡。


🚨 社會逼你加速前進,但你的人生需要「慢活處方箋」:停止內耗的生存指南

去年底,一位在科技業任職的林小姐找我諮詢。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一點才到家,週末還要進修上課、健身打卡、經營社群。「我怕一停下來,就會被淘汰。」她這樣告訴我。

但三個月後,她因為恐慌症發作住院。醫生說她的身體沒有大問題,是「心理過載」。這就是典型的加速幻覺——你以為拼命往前衝就是進步,但其實你只是在消耗自己,沒有真正移動。

加速幻覺的三大特徵:

🔴 特徵一:忙碌成癮

你的行事曆永遠是滿的,但回頭看卻想不起來做了什麼重要的事。這不是效率,是逃避——用「忙」來掩蓋內心的不安全感。

🔴 特徵二:比較焦慮

社群媒體讓我們看見別人的「精彩人生」,於是你也想要同時擁有完美身材、高薪工作、美滿家庭、豐富興趣。但你忘了,那些都是別人的「精選畫面」,不是真實人生。

🔴 特徵三:目標迷失

你不斷設定新目標,但從未停下來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結果就是追著社會期待跑,卻離自己越來越遠。


台灣衛福部202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台使用抗焦慮藥物的人口較五年前成長38%,其中25-40歲的青壯年佔最大宗。**我們這一代人,正在用速度掩蓋對人生的困惑。

raw-image

⚠️ 為什麼越急越沒方向?破解「速度焦慮」的真相

我有個朋友在廣告公司工作,她的主管是出了名的「效率狂」,要求所有專案都要「快速產出」。結果呢?團隊每天加班到深夜,但提案被客戶退回的比例反而更高。

後來公司換了新主管,改變了工作方式:每個專案開始前,先花兩天時間「慢下來思考」——釐清目標、討論策略、預想風險。神奇的是,總工時減少了30%,但提案通過率提升到85%。

這個案例印證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速度從來不等於效率,急躁只會讓你做更多無用功。

為什麼「快」反而讓你失去方向?

原因一:快速決策降低判斷品質

當你一直處於高速運轉狀態,大腦會啟動「自動駕駛模式」,依賴直覺和過去經驗,而不是深度思考。這導致你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卻不自知。

原因二:沒時間修正路線

想像你開車上高速公路,速度越快,發現走錯路時就越難回頭。人生也一樣——當你一直加速前進,就沒有餘裕停下來確認:「我現在走的路,真的是對的嗎?」

原因三:忽略了「無形的重要事」

最重要的事往往不急迫:培養專業、建立關係、照顧健康、思考人生。但當你的日程被「緊急事項」塞滿,這些真正重要的事就被犧牲了。


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對比數據也很驚人:

  • 工時對比: 台灣平均年工時2000小時以上,德國僅1400小時,但德國的人均GDP是台灣的1.8倍
  • 壓力指數: 根據Cigna 2024年調查,台灣上班族壓力指數9.3分(滿分10分),高於全球平均7.8分
  • 生產力落差: 台灣勞工時薪約270元台幣,美國平均時薪則超過1000元台幣——我們工作時間長,但產值相對較低

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整個社會正在用錯誤的方式定義「努力」。


🚨 生活節奏失控的5個危險信號

某位在金融業工作的王先生,去年被提拔為部門主管。升遷後,他的生活完全失控: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週末還要應酬、回家累到只能躺著滑手機。他告訴自己:「撐過這段就好了。」

但「這段」從來沒有結束。半年後,他在辦公室昏倒送醫,診斷出高血壓和初期胃潰瘍。「我以為我在往上爬,」他後來對我說,「但其實我是在往下掉,只是速度太快,我沒發現而已。」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代表你的生活節奏已經失控:

信號一:睡眠品質極差 😴

你躺在床上腦子停不下來,不斷想著明天的待辦事項、未完成的工作、別人的評價。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會突然驚醒,或是做一整夜關於工作的夢。長期睡眠不足會降低20%的認知能力,等於你用80%的智商在做100%的工作。

信號二:注意力嚴重分散 📱

你無法專注做一件事超過15分鐘,總想滑手機、看訊息、確認信箱。即使在吃飯或休息時,你也停不下來,必須「做點什麼」才不會感到焦慮。這是典型的「多巴胺成癮」,你的大腦已經失去了「安靜」的能力。

信號三:情緒失控 😡

你變得易怒、敏感,一點小事就會爆發。你對親近的人失去耐心,對陌生人充滿敵意。更糟的是,你知道自己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緒失控是大腦過載的警報,告訴你「我已經負荷不了了」。

信號四:身體出現警訊 💔

頭痛、胃痛、背痛、失眠、掉髮、皮膚過敏...這些都是身體在求救。台灣國健署的報告指出,30-45歲的族群中,有43%的人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而主因就是「長期壓力過大」。

信號五:失去快樂的能力 😔

你發現自己很久沒有真正開心過了。看電影、吃美食、見朋友,這些以前讓你快樂的事,現在只讓你覺得「還好」或「浪費時間」。你已經不記得上次發自內心笑是什麼時候。這是「情感鈍化」,代表你的心理防衛機制啟動了,把所有感受都關閉,包括快樂。

raw-image

🌿 如何用「慢」找回內在力量:三個核心原則

去年,我做了一個實驗。我邀請50位自認「工作狂」的朋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慢生活挑戰」。規則很簡單:每天至少有一小時,完全不看手機、不工作、不安排任何「有生產力」的活動,只是單純地「慢下來」。

一個月後,結果讓所有人驚訝:**92%的參與者表示工作效率提升,86%覺得情緒更穩定,78%的人改善了睡眠品質。**更重要的是,他們重新找回了「活著的感覺」。

慢下來,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用對的速度做對的事。以下是三個核心原則:

原則一:從「做很多」轉向「做對的」

我認識一位創業家,他的日程永遠排得滿滿的:見客戶、開會議、參加活動、經營社群...他每天工作16小時,卻總覺得公司沒進步。

後來他讀到一個概念:**「80/20法則」——80%的成果來自20%的努力。**他決定改變策略:砍掉所有「看起來重要但其實沒用」的活動,只專注在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事。

結果呢?他的工作時間減半,但公司營收卻成長了40%。因為他終於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了。

實踐方法:

每週日晚上,列出下週所有待辦事項,然後問自己三個問題:


  1. 這件事不做會怎樣?
  2. 這件事只有我能做嗎?
  3. 這件事真的重要嗎?

如果三個答案都是「不」或「不確定」,就勇敢地刪掉它。你會發現,很多讓你疲憊的事,其實根本不需要做。

原則二:建立「停損點」機制

某位護理師跟我分享,她最大的壓力來自「永遠做不完的工作」。醫院人力不足,她經常要加班處理雜務,但無論做多少,明天還是有做不完的事。她感覺自己像倉鼠,在滾輪上跑個不停,卻永遠到不了終點。

我問她:「如果你給自己設定一個停損點呢?比如每天工作八小時就下班,未完成的事明天再說?」

她說:「不行啊,那些事很重要...」

我打斷她:「真的嗎?如果你今天倒下,醫院會停止運作嗎?」

她沉默了。最後她決定試試看,設定每天晚上七點就離開醫院,無論有沒有做完。神奇的是,醫院沒有因此崩潰,反而因為她狀態變好,工作品質提升了。

**慢下來的第一步,就是允許自己「不完美」。**設定停損點不是偷懶,而是保護你的長期戰力。就像馬拉松選手不會一開始就衝刺,因為他們知道要跑完全程,需要保存體力。

實踐方法:

  • 設定每日工作時數上限(例如10小時)
  • 每週至少有一天完全不碰工作
  • 每天睡滿7小時(非協商項目)
  • 每兩小時休息15分鐘

這些看似「浪費時間」,但其實是在投資你的「持久力」。

原則三:練習「單工」而非「多工」

我們都以為多工很厲害——一邊開會一邊回信、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家人一邊想工作。但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多工會降低40%的生產力,並增加50%的錯誤率。

更可怕的是,多工會讓你的大腦習慣「淺層思考」,失去深度專注的能力。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再也無法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永遠處於「分心」狀態。

真正的慢,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並全心投入。

實踐方法:

  • 工作時關掉所有通知(包括郵件、訊息、社群)
  • 使用「番茄工作法」: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
  • 吃飯就好好吃飯,不要滑手機
  • 陪家人就專心陪伴,不要想工作

你會發現,當你一次只做一件事,那件事反而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成就感。

raw-image

📋 反內耗生活週計畫:從理論到實踐

理論聽起來都很美好,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踐?

我設計了一套「反內耗生活週計畫」,已經幫助超過200位學員成功改善生活品質。這套方法不需要你辭職、不需要你有錢有閒,只需要你願意做一些小小的改變。

週一:盤點與覺察日 🔍

任務: 記錄你今天做的所有事,以及每件事花的時間

目的: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時間都花去哪了。透過記錄,你會發現很多「時間黑洞」——那些看起來沒什麼,但累積起來吞掉大半時間的事。

**我的學員張小姐發現,她每天光是「無意識滑手機」就花了3小時。**當她意識到這點,決定把這些時間拿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生活品質立刻改善。

週二:刪減日 ✂️

任務: 從週一的記錄中,找出三件可以刪除或委派的事

目的: 學會說「不」是成年人最重要的能力。你不需要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你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實際案例: 某位業務主管習慣親自處理所有客戶問題,結果每天被雜事淹沒。後來他把80%的例行性問題交給助理處理,自己只處理關鍵決策,工作效率提升三倍。

週三:專注日 🎯

任務: 選一件最重要的事,投入至少兩小時的「深度專注」

目的: 重新訓練大腦的專注能力。一開始可能很困難,你會想滑手機、想分心。但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自己能做到更多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

技巧: 關掉所有通知,告訴同事你這段時間無法被打擾,準備一杯水和一些健康零食,然後開始。

週四:身體日 💪

任務: 做至少30分鐘的運動,可以是散步、瑜珈、跑步,任何你喜歡的

目的: 身體和心理是連動的。當你照顧好身體,心理狀態也會改善。而且運動會促進多巴胺分泌,讓你自然感到快樂。

重點: 不要追求「有效率的運動」,而是「享受的運動」。不是為了減肥或練肌肉,純粹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

週五:社交日 👥

任務: 和一個你真心喜歡的人見面聊天(不談工作)

目的: 真實的人際連結是對抗焦慮最好的藥。但注意,是「真心喜歡」的人,不是那些讓你感到壓力或需要「社交表演」的對象。

台灣的孤獨危機: 根據董氏基金會2024年調查,有55%的台灣成年人覺得「孤單」,其中工作越忙碌的人,孤獨感越強烈。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社交,而是更深的連結。

週六:創造日 🎨

任務: 做一件「沒有目的」的事——畫畫、寫作、煮飯、手作,任何能讓你進入心流的活動

目的: 現代人什麼都要追求「CP值」、「生產力」,但人生最美好的事往往是「無用」的。給自己空間去創造、去玩耍、去探索,這是滋養心靈的方式。

週日:回顧與計畫日 📝

任務: 回顧這週的執行狀況,調整下週計畫

目的: 持續改進。不要期待一次就完美,而是每週都比上週進步一點點。

問自己三個問題:

  1. 這週我做對了什麼?
  2. 這週我可以改進什麼?
  3. 下週我想優先處理什麼?

💡 總結:慢下來,才開始真正前進

寫到這裡,我想起最初那位在便利商店遇見的陳先生。三個月後,我又遇見他,這次是在假日的公園。他告訴我,他決定離開那份讓他透不過氣的工作,現在在一家較小的公司,薪水少了一些,但他終於「活回來了」。

「我以前總覺得,停下來就輸了,」他說,「但現在我明白,一直跑下去才會輸——輸掉健康、輸掉快樂、輸掉自己。」

這個社會會不斷要你加速,告訴你不夠快就會被淘汰。但真相是:速度從來不是問題的答案,方向才是。

慢下來,不是放棄競爭,而是選擇用對的方式競爭。當別人都在盲目狂奔時,你停下來思考、調整、積蓄力量,最後你會發現,你走得更遠、更穩、更開心。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那些能笑到最後的人,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懂得配速、懂得休息、懂得享受過程的人。

所以,今天開始,給自己一個機會:

  • 放掉一件「應該做」但其實不重要的事
  • 每天留給自己一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
  • 睡飽、吃好、動一動
  • 見一個讓你感到自在的人
  • 做一件只是因為喜歡而做的事

這些看起來很小,但累積起來,就是一場生命的革命。

慢下來,你才能看清楚路。慢下來,你才有力氣走遠。慢下來,你才開始真正前進。

raw-image

💬 你的故事,我想聽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些感觸,我想邀請你在底下留言分享:

你最近一次真正「慢下來」是什麼時候?那個經驗帶給你什麼感受?

或者,你現在最想改變生活中的哪個「加速習慣」?

每一個留言,我都會認真閱讀並回覆。因為我相信,我們都在同一條路上,而分享彼此的經驗,會讓這條路走起來不那麼孤單。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分享給那些同樣需要「慢下來」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在這個瘋狂加速的世界裡,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ssiveSpark被動收入課程啟發系統
98會員
202內容數
為什麼上班族需要這套系統? 🔹 90%的人陷入「時間換錢陷阱」:加班賺外快 ≠ 真正被動收入 🔹 你只需做到這3件事: 1️⃣ 「微流量煉金術」:每天30分鐘將興趣變現的實戰框架 2️⃣ 「自動印鈔模組」:複製已被驗證的7種收入管道藍圖 3️⃣ 「防呆監控系統」:用AI工具即時排除90%營運地雷
2025/11/15
🧠 為什麼薪水越高越存不住?揭開大腦「情緒買單」的真相 凌晨兩點,某位陳小姐躺在床上滑著手機,購物車裡有一件「限時優惠」的洋裝。她盯著螢幕看了十分鐘,腦中不斷上演兩種聲音的拉鋸戰:「這個月已經超支了」vs.「錯過就沒了,而且我真的很需要」。最後,她按下結帳鍵的瞬間,心裡湧現的不是快樂,而是一種「
Thumbnail
2025/11/15
🧠 為什麼薪水越高越存不住?揭開大腦「情緒買單」的真相 凌晨兩點,某位陳小姐躺在床上滑著手機,購物車裡有一件「限時優惠」的洋裝。她盯著螢幕看了十分鐘,腦中不斷上演兩種聲音的拉鋸戰:「這個月已經超支了」vs.「錯過就沒了,而且我真的很需要」。最後,她按下結帳鍵的瞬間,心裡湧現的不是快樂,而是一種「
Thumbnail
2025/11/15
一、本周市場總覽(盤勢全景) 市場進入輪動加速期,記憶體族群今日再度領漲,資金快速湧入短線強勢標的。與此同時,多數低基期個股持續沉悶,形成強烈的冷熱對比。這種局面下,投資人最容易出現的動作是:賣出手中「不動」的持股,轉進「正在漲」的熱門標的。 融資餘額近期持續攀升,顯示追價情緒濃厚。但歷史經驗告
Thumbnail
2025/11/15
一、本周市場總覽(盤勢全景) 市場進入輪動加速期,記憶體族群今日再度領漲,資金快速湧入短線強勢標的。與此同時,多數低基期個股持續沉悶,形成強烈的冷熱對比。這種局面下,投資人最容易出現的動作是:賣出手中「不動」的持股,轉進「正在漲」的熱門標的。 融資餘額近期持續攀升,顯示追價情緒濃厚。但歷史經驗告
Thumbnail
2025/11/14
滑到靈魂空洞:為什麼台灣上班族再努力,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在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不是天賦,而是專注。」 🔥 凌晨三點,你還在滑手機嗎? 台北信義區某間科技公司,晚上十點半。陳姓工程師癱坐在辦公椅上,電腦螢幕還開著三個視窗,手機卻已經切換到第十七個 Instagram 限時動態。他今天的待辦
Thumbnail
2025/11/14
滑到靈魂空洞:為什麼台灣上班族再努力,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在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不是天賦,而是專注。」 🔥 凌晨三點,你還在滑手機嗎? 台北信義區某間科技公司,晚上十點半。陳姓工程師癱坐在辦公椅上,電腦螢幕還開著三個視窗,手機卻已經切換到第十七個 Instagram 限時動態。他今天的待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我很久沒看電影了,漫威的電影更是從終局之戰後就沒看了,就對超級英雄感到厭倦跟膩了。 這次會去看雷霆特攻隊*,主要是這群人雖然都身手不凡,但沒有到非常強大的地步,且幾乎各各都有自己的問題,不同的身心狀況。 主打是反英雄電影,可是與其說這是反英雄電影,不如說是治癒心靈的電影。
Thumbnail
我很久沒看電影了,漫威的電影更是從終局之戰後就沒看了,就對超級英雄感到厭倦跟膩了。 這次會去看雷霆特攻隊*,主要是這群人雖然都身手不凡,但沒有到非常強大的地步,且幾乎各各都有自己的問題,不同的身心狀況。 主打是反英雄電影,可是與其說這是反英雄電影,不如說是治癒心靈的電影。
Thumbnail
陪伴老母親的生活,其實就是慢生活。 人老了之後,不管願不願意,行動自然就慢了下來。穿衣吃飯、洗漱如廁,有意識的是為了安全,無意識的是身體使然,就怕一個瞬間的失誤,造成身軀更大的不便,「慢」就成為安全的正字標記。 寒流後,難得天晴,推著老母親出門晒太陽,不過幾天,轉角梅樹已生機盎然,點點白梅綻放,
Thumbnail
陪伴老母親的生活,其實就是慢生活。 人老了之後,不管願不願意,行動自然就慢了下來。穿衣吃飯、洗漱如廁,有意識的是為了安全,無意識的是身體使然,就怕一個瞬間的失誤,造成身軀更大的不便,「慢」就成為安全的正字標記。 寒流後,難得天晴,推著老母親出門晒太陽,不過幾天,轉角梅樹已生機盎然,點點白梅綻放,
Thumbnail
最近有位繪友留言,看到我很認真地在練畫, 好奇我「畫畫有沒有遇到挫折的時候」? 他分享說自己只要掉入負面情緒,就會無力再繼續創作或練習, 而且隨著繪齡愈高、看得愈多,打擊就愈大, 不知道要怎麼面對?! 今天就來聊聊畫畫遇到挫折這件事! 我之前看抖抖村的影片, 村長說學畫3-4年的時候,
Thumbnail
最近有位繪友留言,看到我很認真地在練畫, 好奇我「畫畫有沒有遇到挫折的時候」? 他分享說自己只要掉入負面情緒,就會無力再繼續創作或練習, 而且隨著繪齡愈高、看得愈多,打擊就愈大, 不知道要怎麼面對?! 今天就來聊聊畫畫遇到挫折這件事! 我之前看抖抖村的影片, 村長說學畫3-4年的時候,
Thumbnail
當我穿過二通、光彩街、蘭井街、延平街、西門街等,每個小巷弄裡卻隱藏著令人驚奇和讚嘆的活躍生命力,年輕人返鄉開店,找尋城市特色與創立品牌的小店舖,翻修老屋開啟房子重生的新活力等,努力讓這座城市逐漸發亮,更美好! 〈落葉歸根〉 紅葉落盡 歸於塵土 轉化為腐植質滋養根系 固著於蓋亞大地 ⋯⋯
Thumbnail
當我穿過二通、光彩街、蘭井街、延平街、西門街等,每個小巷弄裡卻隱藏著令人驚奇和讚嘆的活躍生命力,年輕人返鄉開店,找尋城市特色與創立品牌的小店舖,翻修老屋開啟房子重生的新活力等,努力讓這座城市逐漸發亮,更美好! 〈落葉歸根〉 紅葉落盡 歸於塵土 轉化為腐植質滋養根系 固著於蓋亞大地 ⋯⋯
Thumbnail
學生時代至今,親身涉獵超過 10 個領域與產業。簡單列舉如下: 1) 多家連鎖餐飲服務業的第一線人員; 2, 3) 資訊管理科與心理系的畢業生; 4, 5) 原創3D動畫的創作人員與專案助理; 6) 傳統產業,內部管理流程的改善負責人; 7~10) 澳洲時期,工地安全講習的翻譯人員…
Thumbnail
學生時代至今,親身涉獵超過 10 個領域與產業。簡單列舉如下: 1) 多家連鎖餐飲服務業的第一線人員; 2, 3) 資訊管理科與心理系的畢業生; 4, 5) 原創3D動畫的創作人員與專案助理; 6) 傳統產業,內部管理流程的改善負責人; 7~10) 澳洲時期,工地安全講習的翻譯人員…
Thumbnail
如果發現身邊的友人講起話來總是慢慢的,不慍不火,喜歡講道理,那他的八字中,有"正印"的機會就相當高喔。 會"生出"日主的元素,就是正印。
Thumbnail
如果發現身邊的友人講起話來總是慢慢的,不慍不火,喜歡講道理,那他的八字中,有"正印"的機會就相當高喔。 會"生出"日主的元素,就是正印。
Thumbnail
早上到早餐店吃完早餐,然後又去市場買菜, 回家後發現...
Thumbnail
早上到早餐店吃完早餐,然後又去市場買菜, 回家後發現...
Thumbnail
這個話題來自社群平台上的討論延伸,一開始本來是在談「粉絲寫500字感想跟粉絲直接給你500,你選哪個?」,然後在拉回自家的討論裡用另外一種方式打開,就是:「讀者和創作者,給出的感想差異在哪裡?」。
Thumbnail
這個話題來自社群平台上的討論延伸,一開始本來是在談「粉絲寫500字感想跟粉絲直接給你500,你選哪個?」,然後在拉回自家的討論裡用另外一種方式打開,就是:「讀者和創作者,給出的感想差異在哪裡?」。
Thumbnail
慢下來,真的可以嗎?  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如果慢下來,幾乎就與失敗畫上等號!然而,同樣在這個時代,所有人的心裡都明白,這個世界如果再不慢下來,幾乎就只能等著自取滅亡…身處人類史上最富裕的失速時代,面對最矛盾的生存困境,我們究竟還能做些什麼?
Thumbnail
慢下來,真的可以嗎?  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如果慢下來,幾乎就與失敗畫上等號!然而,同樣在這個時代,所有人的心裡都明白,這個世界如果再不慢下來,幾乎就只能等著自取滅亡…身處人類史上最富裕的失速時代,面對最矛盾的生存困境,我們究竟還能做些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