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第四次十字軍嚴重短缺應付的船費,使得威尼斯在還沒出發,就陷入即將破產的窘境。丹多羅總督等人急中生智,趕忙提了個B計畫:
十字軍軍隊必須要先協助威尼斯攻下札拉城,威尼斯就能答應十字軍「延遲付款」,稍後再拿戰利品來償債。札拉(Zara)是哪裡?它是位於巴爾幹半島「達爾馬提亞」的一座海岸城市,對於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極為重要,同時可以控制附近上好的森林資源,為威尼斯造船廠效力。
札拉本來長期受威尼斯的支配,但在十二世紀末,終於趁隙脫逃出威尼斯的控制,並在獨立之後,名義上受到匈牙利國王伊姆雷(Imre)的庇護。
十字軍高層大感躊躇。一場收復聖地的軍隊,卻在沿途攻擊基督教城市,說出去太難看了!但另一方面,騎虎難下的高層害怕遠征就此解體,苦無善策。
當然,為了說服十字軍,威尼斯想來對「每一點反對意見」都準備了應對之道。威尼斯後來對教宗、對十字軍的說詞,可以分成以下幾組針鋒相對的爭論:
一、
十字軍:「十字軍怎麼能隨便攻擊一座基督教城市!師出無名!」
威尼斯:「札拉是威尼斯的叛徒。恢復適當的宗主-附庸秩序,名正言順。」
二、
十字軍:「匈牙利國王發過十字軍誓的!教宗有令,不可攻擊十字軍的領地!」
威尼斯:「伊姆雷只是個假十字軍,發誓後從未打聖戰。像這樣搭便車的傢伙不用顧慮。」
三、
十字軍:「痾、啊……(苦惱)」
威尼斯:「聽好了,騎士有遵守諾言的義務,你們居然敢不履行你我的契約,現在我們給你條方便法門,是不是該honor一下你們的騎士準則呢?」
四、
十字軍:「是這樣沒錯,但不是這樣……(逃避現實)」
威尼斯:「都怪你們拖延時間,夏天都過了,現在去埃及得冒著冬季風暴的風險。但你知道嗎?只要打下札拉,我們就能順理成章地在中途有避風港喔……」
五、
十字軍:「(恍神)」
威尼斯:「你們也不想要遠征就此結束吧。但老夫等人也不是什麼惡魔,我只是要你們在途中先幫個小忙,就可以繼續遠征,不是很合算嗎。教宗猊下一定不會見怪的。」
……
總之,在威尼斯情緒勒索+十字軍高層不想解體的兩重顧慮下,十字軍領袖勉為其難地答應了這樁不名譽的行為。
但為了「不動搖軍心」,十字軍領袖並未向行伍公布攻擊札拉的約定,只閃閃躲躲地說,威尼斯「願意讓我們賒帳先出發、以後再拿戰利品付款」,毫不知情的十字軍行伍眾聲歡呼:總算能踏上聖戰的道路了!
至於後來教宗伊諾增爵三世的反應,則be like:
「是哪個王ㄅㄉ惡魔,居然敢蠱惑基督的軍隊!!!!!!!!(無能狂怒)我要開除威尼斯人的教籍!」
這是後話,等我們之後再分說吧。
&
圖片來源:
Gemini AI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lips,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Thomas F. Madden, “Venice: a New 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