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的世界觀》(二):性別如何作為歷史?

台灣女子簡阿貞-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的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上次針對第四章內容的梳理中,我們談到生殖場域如何作為一個與其他場域接觸的點,能夠與其他場域形成關係,且影響與創造出不同的社會體現。而這一系列由發生社會體現的場域所構成的範圍,Connell稱之為性別範疇,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廣義的「性別」。在瞭解了什麼是「性別」後,第五章接續探討什麼是「性別關係」,Connell一言以蔽之,「『性別關係』是第四章討論到的,從生殖場域衍生出來並且圍繞著生殖場域的一種關係」(註1,p. 116),並依序討論「性別範型:結構與變革」、「性別的四個面向」、「交錯與交織」、「性別作為歷史」與「改變的過程」。


  第四、第五章的鋪陳非常有趣,乍看之下會以為,第四章提供的理解性別的圖示,與第五章討論的關係階層,只是兩套從不同角度切入所給出的理論解釋。然而這只說對了一半,當我們看到第五章最後「性別作為歷史」,會漸漸看出Connell真正要談的東西是「性別如何作為歷史」,而在這之下,劃定性別身體性意義範圍與界線的「性別範疇」,以及透過階層來立體化性別關係並架出來的秩序結構,其實是Connell企圖說明「性別即歷史」的兩大工作。前者引入水平向度的時間感,後者則展示重直切面的空間感,透過時空交匯,性別的歷史性於焉而生。或者我們也可以說,歷史的身體,就是性別。


***


  回顧先前討論的案例,我們並不意外礦場裡大多為男性、小學老師大多是女性,「這種性別配置的範型可以稱之為一個機構的性別體制(gender regime)」(註1,p. 115)。雖然許多針對各類組織的研究,已為我們勾勒出如學校、辦公室、工廠、軍隊、警察機關等等的性別體制,但性別配置、體制和整個結構之間的關係、如何互相影響,我們並不清晰。故Connell首先提供了關係架構,是階層式的、也是空間感的:

這些特定組織裡的性別體制,只是更大的性別範型中的一小部份而已,這些範型經過時間的考驗,也會保留下來。我將這種較大的性別範型稱之為社會的性別秩序。個別機構內的性別體制通常反映出整體的性別秩序,但是也可能脫離這些性別秩序;變革通常從社會的某一層面開始,然後才慢慢地滲入其他層面。(註1,p. 116)


  根據Connell的區分,階層由小至大的依序為:(1)場域裡常見的性別配置形成性別範型(pattern)。(2)較大的性別範型更為穩固,另稱之為性別秩序。(3)社會結構則是由性別秩序架出來的框架。一層層互相搭建起來的結果是,社會結構作為我們生活的框架,一定程度受微觀的性別配置影響,由此也引出了在性別範型中如何穩固結構,同時也擁有變革的可能。


***


  在「性別的四個面向」中,Connell首先提問到,為什麼要區分結構?因為很多性別研究並沒有這樣的區分。但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便會發現,如Catharine MacKinnon和Gayle Rubin,他們在各自的研究裡有不同性別面向的理論預設,前者從權力關係切入,後者則從親屬關係。那麼盡可能展開性別的面向,將有助於我們了解性別在哪些空間之中流動,且經常是橫跨多面向的,因此這也幫助我們分析和轉換視角,形構更完整的歷史。Connell嘗試透過「權力關係:直接的、論述的、殖民的」、「生產、消費與性別化的累積」、「情感關係」以及「符號、文化、論述」,來討論現代工業化、後工業化與全球化社會中,性別關係的四個主要結構(註1,p. 120)。我們看到,Connell的討論脈絡:現代工業化-後工業化-全球化社會,也是歷史性的。我認為在Connell意義下改成「權力關係:直接的、論述的、殖民的」、「勞動關係:生產、消費與性別化的累積」、「情感關係:愛、恨與性特質」與「溝通關係:符號、文化、論述」,能更好掌握關係的類型。

  Connell也提醒我們,用「交錯與交織」來理解不同面向如何同時展現,不僅容易使我們把結構視為僵固的、具現化織出來的客體,也容易使我們忽略了未編織出來的議題。例如難以現身、未被編織出來的障礙議題,並不代表不存在。


***


從最廣的角度來看,性別代表有性生殖系統因為社會行動而發生的變化;人類集體能力透過社會關係的組織運作,產生了全新的可能。在這條水平線之上,是性別的歷史,也就是製造出我們生活中實際性別秩序的各種事件歷程。(註1,p. 136)

  旋即Connell問到「我們可以找出這個過程的起點嗎?」,在線性史觀下,我們在考察性別時很容易陷入「尋找起源」的執著。Connell的性別觀,之所以引入時刻變動的時空,正在於打破這樣的線性發展,他指出兩點。第一,「無論我們對性別的起源提出什麼樣的論述,未來的歷史都不會涵括在創始之初的那一刻,而是牽涉到一個開放式的社會過程」(註1,p. 137)。第二,歷史不是筆直的發展直到永遠,「如果某種結構可以存在,也就表示這種結構可以消失。性別的歷史很可能會結束」(註1,p. 138)。進一步說明到,象徵性的性別區分或許仍然存在,但如果權力已達平等,「權力關係」面向的性別關係便可能消失。從個人的社會體現來看,如果施展權力的身體變得不好用,我們也會理所當然的捨棄它。

  最後Connell指出,關於性別配置的改變,除了外在壓力,如新科技、都市生活、大眾傳播等,作為歷史的性別,還有三種來自「內在」力量的改變傾向(註1,pp. 139-144):

  1. 「不穩定性」:後結構主義者,如Judith Butler主張,性別分類具備天生的不穩定性,指出內部有一種趨向改變的傾向,像是我們隨時間成長會有不同的性別認同。但這無法說明有些國家的性別界現象是鐵板一塊,無法流動。
  2. 「矛盾」:如Jürgen Habermas式的批判理論,將性別視為一種社會結構,結構會產生危機趨勢,換言之,就是一種內部矛盾,逐漸削弱現有的範型,促使結構本身改變。而結構內部的壓力可能被控制或是逐漸累積,也可能突然爆發危機,導致迅速的變化。例如性別分工一直處於巨變中。
  3. 「殖民主義」:相較於內部有連貫性結構的矛盾分析,我們可以明白指出有什麼內部危機從中產生,但如果我們的性別秩序遭到徹底破壞呢?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或侵略策略,便是重新裝配性別秩序力量。


***


  下一次我們要回到《性別的世界觀》前三章,看Connell歷史化與身體化的性別觀,如何展開整本書的架構:一種世界觀的討論。


  1. 《性別的世界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4952?srsltid=AfmBOoop2J3LFqWSxkFsIkfLvdkgx5untxOhjuGObPHYEptsoVbz27gf




【延伸閱讀】

《性別的世界觀》(一):什麼是性別?

【“Trans”parency ·「跨」透透】研討會(上):跨性別到底是在跨什麼?

【“Trans”parency ·「跨」透透】研討會(下):跨性別到底是在跨什麼?

精神障礙者的愛與性(一):精神在哪裡?

《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各種慾望的疼痛模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女子簡阿貞
25會員
115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台灣女子簡阿貞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6
  在這三層身體意義下,Pérez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分裂出兩種身份:來自天堂島的黛安娜公主,以及作為消費文化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前者是女神,作為完美存在的第一層國家的身體,後者是鐵娘子,在資本主義侵染下被固化為第三層可被戀的身體。至於第二層,則是在兩者之間,使神聖世俗化、消費主義神聖化的能動身體。
Thumbnail
2025/04/26
  在這三層身體意義下,Pérez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分裂出兩種身份:來自天堂島的黛安娜公主,以及作為消費文化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前者是女神,作為完美存在的第一層國家的身體,後者是鐵娘子,在資本主義侵染下被固化為第三層可被戀的身體。至於第二層,則是在兩者之間,使神聖世俗化、消費主義神聖化的能動身體。
Thumbnail
2025/04/24
  「神力女超人」究竟是賦權女性?還是加劇對女性的物化?這個爭議也燒到了聯合國。2016年,「神力女超人」原被任命擔任聯合國女權大使,在內部員工抗議連署社會輿論下,最後聯合國撤銷了此一決定。
Thumbnail
2025/04/24
  「神力女超人」究竟是賦權女性?還是加劇對女性的物化?這個爭議也燒到了聯合國。2016年,「神力女超人」原被任命擔任聯合國女權大使,在內部員工抗議連署社會輿論下,最後聯合國撤銷了此一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古老存有與地球的連結,以及情緒對宇宙影響的關鍵性。讓我們重新思考情緒與身份的關係,進入多次元實相的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古老存有與地球的連結,以及情緒對宇宙影響的關鍵性。讓我們重新思考情緒與身份的關係,進入多次元實相的世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調和時間軸中的記憶的文章,探討瞭如何協調以某種格式記錄在時間軸中的祖先記憶,以及如何清除個人身體上的瘴氣及其印記,文章也提到了高振動力的飲食如何幫助清除更大的宏觀世界,以及關於粒子時間線和靈性修行的內容。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調和時間軸中的記憶的文章,探討瞭如何協調以某種格式記錄在時間軸中的祖先記憶,以及如何清除個人身體上的瘴氣及其印記,文章也提到了高振動力的飲食如何幫助清除更大的宏觀世界,以及關於粒子時間線和靈性修行的內容。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Thumbnail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