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與自我滿足(知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揮霍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快樂的假象,就像毒品一樣。或許在短時間裡能夠使人得到滿足,但是同時會擴大人的慾望,結果就是被慾望吞噬。
唯有自我滿足(知足),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能夠滿足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物品。

哇!想要!!

哇!想要!!

人類自古以來就被慾望所驅使,追求權力、財富、地位,甚至於物質上的享受。並且在現今的社會中,過去的階級統治已不覆存在,然而取而代之的是金融統治,各式各樣的商業模式,都是預期在營利上得到更大的收獲。不管是合法的商業競爭,還是非法的詐騙活動,無一不是針對人性的弱點攻擊, 慾望、貪婪與恐懼。在這無止境的追求中,很少有人停下來問:滿足慾望真的能帶給我快樂嗎?慾望有可能真正的被滿足嗎?

1. 揮霍的幻象

當我們擁有了更多,只能得到了一時的滿足,那種滿足很快就會被新的慾望所取代。這就像是一種毒品,它讓你短暫地沉醉,但同時也讓你更加渴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外在的物品越多,內心的空虛也越深。

2. 慾望的無止境

無論是奢侈品、科技產品還是任何新鮮事物,當我們得到它時,心中的興奮只是短暫的。不久,新的目標又出現,我們再次陷入這無止境的追求中,被慾望牽著鼻子走。這是生物的本能,畢竟長久以來的物慾、情慾,正是驅駛生命前進的動力,心靈上、情感上的問題尚具大,問題在於人類對物質的慾望,早已經超過了環境所能負擔。

3. 自我滿足的力量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內心的平靜和滿足。當我們能夠懂得珍惜當下,當我們能夠知足常樂,那麼無論身在何處,擁有什麼,我們都能感到快樂。真正的滿足不是依靠外物,而是來自於內心。因此與期追求物慾,不如追求心靈的昇華。

4. 找回真正的自己

要擺脫慾望的束縛,首先需要認識真正的自己。問問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是物質上的豐盈,還是內心的富足?當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時,那麼慾望的吸引也就不再那麼強烈。而心靈上的富足,在獲得更多的智慧時,也將因為強大的心智,而獲得物慾所無法達到的快樂和滿足。

慾望如海,取之不盡。只有當我們學會內心的知足,放下不斷的物質追求,我們才能真正地找到快樂。因為快樂,從來都不在物質中,而是在心靈深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龍阿迪的沙龍
36會員
98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龍阿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這句話說明了真正的智慧不僅在於知道事情的答案,更在於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然而,當我們討論 AI 的「知」時,問題就變得複雜起來。AI 真的能「知道」嗎?還是只是依賴數據的模式匹配來生成答案?
Thumbnail
2025/03/1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這句話說明了真正的智慧不僅在於知道事情的答案,更在於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然而,當我們討論 AI 的「知」時,問題就變得複雜起來。AI 真的能「知道」嗎?還是只是依賴數據的模式匹配來生成答案?
Thumbnail
2025/02/07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的進步無疑已經突破了奇異點。AI不僅是一個加速器,更是一個能夠為各種科技領域加速,同時也能為自身發展加速的強大工具。回顧不到一年半前的2023年底,ChatGPT-3的發布,標誌著一個已經能夠站上世界舞台的AI正式登場。其近乎無限制的免費使用,瞬間引發了全球的
Thumbnail
2025/02/07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的進步無疑已經突破了奇異點。AI不僅是一個加速器,更是一個能夠為各種科技領域加速,同時也能為自身發展加速的強大工具。回顧不到一年半前的2023年底,ChatGPT-3的發布,標誌著一個已經能夠站上世界舞台的AI正式登場。其近乎無限制的免費使用,瞬間引發了全球的
Thumbnail
2024/12/30
電力的衝突,該怎麼解? 最近看到O3( openAI最新AI代理人)的新聞,讓我感到百感交集,AI將電力的價值不斷的提升,政府仍不得不壓制電力的價格(因為民生必須),那麼這個衝突必然不斷擴大,畢竟同一資源卻必須區隔定價的狀況,歷史上太多失敗的案例,特別是當錨定價格與實際價值落差越大的時候…
Thumbnail
2024/12/30
電力的衝突,該怎麼解? 最近看到O3( openAI最新AI代理人)的新聞,讓我感到百感交集,AI將電力的價值不斷的提升,政府仍不得不壓制電力的價格(因為民生必須),那麼這個衝突必然不斷擴大,畢竟同一資源卻必須區隔定價的狀況,歷史上太多失敗的案例,特別是當錨定價格與實際價值落差越大的時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揮霍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快樂的假象,就像毒品一樣。或許在短時間裡能夠使人得到滿足,但是同時會擴大人的慾望,結果就是被慾望吞噬。 唯有自我滿足(知足),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能夠滿足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物品。 人類自古以來就被慾望所驅使,追求權力、財富、地位…
Thumbnail
揮霍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快樂的假象,就像毒品一樣。或許在短時間裡能夠使人得到滿足,但是同時會擴大人的慾望,結果就是被慾望吞噬。 唯有自我滿足(知足),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能夠滿足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物品。 人類自古以來就被慾望所驅使,追求權力、財富、地位…
Thumbnail
生活,就如同一座無盡的大城市,總是喧囂、繁忙,充滿了眾多誘惑和幻象。我們在這個城市中奔波,不斷追逐著各種虛幻的目標,迷失在名利場、權力角逐、物質追求中。我們總是以為擁有更多,就等於更幸福,於是不斷地追逐、努力、犧牲。 然而,當我們終於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回顧自己曾走過的路,曾經的光鮮亮麗或許已不再
Thumbnail
生活,就如同一座無盡的大城市,總是喧囂、繁忙,充滿了眾多誘惑和幻象。我們在這個城市中奔波,不斷追逐著各種虛幻的目標,迷失在名利場、權力角逐、物質追求中。我們總是以為擁有更多,就等於更幸福,於是不斷地追逐、努力、犧牲。 然而,當我們終於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回顧自己曾走過的路,曾經的光鮮亮麗或許已不再
Thumbnail
在生活中,慾望似乎總是超越需求。我們不斷地追求更多、更優越的事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慾望和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需求是基本的生存要求,例如食物、水和庇護。相對地,慾望是我們對生活的期望和欲望,通常會不斷變化和擴展。這種差異可能源於人類的進化歷史,我們的祖先必須不斷追求資源以確保生存。
Thumbnail
在生活中,慾望似乎總是超越需求。我們不斷地追求更多、更優越的事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慾望和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需求是基本的生存要求,例如食物、水和庇護。相對地,慾望是我們對生活的期望和欲望,通常會不斷變化和擴展。這種差異可能源於人類的進化歷史,我們的祖先必須不斷追求資源以確保生存。
Thumbnail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我們總是受不了自己的頹廢,但又不知道到底哪裡頹廢,也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只知道如果再不持續前進,自己會被這社會、環境、身邊的一切事物淘汰。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什麼解方嗎?
Thumbnail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我們總是受不了自己的頹廢,但又不知道到底哪裡頹廢,也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只知道如果再不持續前進,自己會被這社會、環境、身邊的一切事物淘汰。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什麼解方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精神層面的滿足,強調物質無法帶來持久的幸福。作者從心態、冥想、感恩、自我成長及與人分享等角度出發,逐步剖析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真正的快樂,並提醒我們,真正的滿足不僅在於擁有外在的成就,而是來自內心的豐盛與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精神層面的滿足,強調物質無法帶來持久的幸福。作者從心態、冥想、感恩、自我成長及與人分享等角度出發,逐步剖析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真正的快樂,並提醒我們,真正的滿足不僅在於擁有外在的成就,而是來自內心的豐盛與意義。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追求和慾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貪心的心態所困擾。然而,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無法擁有所有的事物,同時也不該對所缺乏的事物感到灰心。讓我們放下貪心,尋求生活的平衡,並發現內心真正的滿足。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追求和慾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貪心的心態所困擾。然而,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無法擁有所有的事物,同時也不該對所缺乏的事物感到灰心。讓我們放下貪心,尋求生活的平衡,並發現內心真正的滿足。
Thumbnail
如何區別「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以及「膨脹自己的慾望」兩者之間的差別?期許自己爬到更高的位置、擁有更好的社會地位與生活、賺取更多的金錢與財富,是期望自己變得更好,還是不斷膨脹自己的慾望?
Thumbnail
如何區別「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以及「膨脹自己的慾望」兩者之間的差別?期許自己爬到更高的位置、擁有更好的社會地位與生活、賺取更多的金錢與財富,是期望自己變得更好,還是不斷膨脹自己的慾望?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Thumbnail
慾望什麼時候成為社會的必需品? 要有慾望才叫活者嗎? 要有慾望才能感受快樂嗎? 要有慾望才會成功嗎? 要有慾望等於人生圓滿了嗎? 而否定了『慾望』這一詞就被標上了『逃避』、『自卑』一詞
Thumbnail
慾望什麼時候成為社會的必需品? 要有慾望才叫活者嗎? 要有慾望才能感受快樂嗎? 要有慾望才會成功嗎? 要有慾望等於人生圓滿了嗎? 而否定了『慾望』這一詞就被標上了『逃避』、『自卑』一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