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為什麼人會感到後悔?我自己時常在一些事情決定之後覺得自己做錯了,也會想如果當初選擇別條路的話,現在是不是會更好;後悔真的是個很大的負面情緒,這是不是正常的啊?」一位年輕朋友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我也不禁思考自己上一次有後悔的情緒是什麼時候,我回答:「後悔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我上次感到後悔也才在不久之前,很多時候後悔來自於我們總是用現在的自己去看過去的決定,就好像我們能回到過去一樣,對吧?但其實當時自己做的決定是基於當時的資訊和處境,對那時候的你來說可能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
後悔本身並不是壞事,它讓我們有機會反思為什麼當時會選擇那樣,並且能夠從錯誤中學習;確實過度的後悔很容易讓人們停滯不前,特別是當我們把重心一直放在『如果當初』的那個假設上,想著如果作另一個選擇現在會怎樣,這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漩渦,永遠無法向前看。」
朋友點頭,繼續問道:「那我應該怎麼辦呢?應該怎麼看待這些後悔的情緒,讓自己能夠調整心態,從中學到東西,而不是被它拖住?」
「調整心態確實是首要的,我們要先學會接受後悔這種情緒,因為它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認知每一個選擇都有代價,無論結果如何,那個選擇都是當時自己基於當下知識做的最好決定;換句話說,過去的選擇雖然有可能不完美,但它是你的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可以問自己從這次經歷中學到了什麼?或者下一次可以怎麼做得更好?抽離情緒從第三者角度來思考,才能走出後悔陰影。
接下來一定要有所行動才能做出關鍵改變,有時候當我們停留在悔不當初的情緒裡,可能會讓自己失去解決問題的動力;反而當我們開始著手處理眼前的困難時,會發現自己不再困於後悔的情緒中,即便行動過程可能還會遇到挑戰,但這就是成長的機會,自己能做的是保持正向心態,不停調整並持續前進。」
--------------------
在我們的生涯與職涯中,選擇和決策都是無處不在的過程,而且我們在決策當下也一定會對結果有所期待,但是當得到的結果與期待不符時,後悔的情緒便隨之而來。
後悔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感,它是一種對過去選擇的懷疑,並且通常會帶有焦慮或自責,今天想與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情緒,以及該如何調適,不讓後悔情緒困住自己。
為什麼會感到後悔
後悔通常來自於選擇後得到的結果不符合預期或未達目標,在做出選擇時是基於當下的資訊來做判斷和決策,但隨著時間推移與新的資訊出現,我們可能會發現當初的決策並不是最理想的選擇,這就是後悔情緒的開始。
從這角度來看,後悔其實就是一種時間的錯位,是用現在的知識回頭去審視過去的自己,於是我們就會經常聽到有人說:「如果當初我知道會是這樣,我一定不會那麼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經歷後悔時,會有一種強烈的情感波動,因為他們總是在與過去的自己作比對;其實每個選擇都有其代價,無論是機會成本還是結果都不可能完全預見,更何況人類是經歷越多才學得越多,不需要去苛求過去的自己,每一個選擇本身在當下就是有價值的。
如何調適後悔情緒
心態調整
首先,我們需要接受後悔是一種自然的情感反應,並且認識到「每個選擇都有代價」,後悔當然也是代價之一,不必將過去的選擇視為錯誤,而是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將其作為成長的養分。
並將注意力從「如果當初」的思維模式轉向「現在我可以做些什麼」的積極心態,當人在後悔情緒中時往往會深陷於悔不當初的困境裡,但這樣的思考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悔恨中,若能夠將精力集中在如何改善當前狀況,會讓我們更有動力去處理眼前的問題。
實際作法
我們需要先學會使用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思維方式,當感到後悔時可以問自己:「我從這次選擇中學到了什麼?」、「這次經驗中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透過這些問題,引導自己從經歷中發現不足並改善未來的決策。
其次,要勇於面對現實,改變當下不滿意的情況,因為我們不能期待相同作法會得到不同結果,如果後悔源於某些未達到的預期,那我們就需要站在當前的立場,重新調整目標或行動計劃,或許要改變工作方法、也或許是要學習新技能、使用新的解決方案,實際行動才是改變現狀的關鍵。
前陣子聽到老查在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podcast節目中提到,他有時候在反省過去時會脫口而出”笨蛋”,還曾經讓經過的同事嚇到,不過老查說明這不是在罵其他人,而是在罵心中那個當時的自己。
聽到這一段讓我心有戚戚焉,我也會在反省時責備自己,不同的是我用”白癡”來罵自己,而且還會有莫名的羞愧感,明明我只是在心裏想啊,這羞愧感是從何而來?
幸好,我學會了使用前面提到的思維與方法,幫助自己放下後悔情緒,不過度糾結避免自己無法自拔,如同專案管理中提到的經驗學習,過去的任務完成後就必須向前看,將精力集中在當前的計劃與未來的目標上,在生活中亦然,自己才能繼續前行。
各位朋友,你也會經常感到後悔嗎?留言分享你調適後悔情緒的經驗與方法吧!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職場中的情緒管理與出糗應對—從《腦筋急轉彎 2 》回顧自我成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