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透過反思與迭代促進學術與自我成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碩博士在學期間,學生常常面臨大量的學術挑戰與個人成長壓力。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改變方法,成為每位學生的核心問題。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課程指出,思考的目的不僅僅是找到「我是誰」,更是為了促進行動,並從實踐中獲得反饋。這讓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標準化改變的過程,特別是在學術研究與個人成長中找出最有效的方式。

raw-image


▋實踐的四個環節適用於碩博士生


在課程中,陳老師提出了實踐的四個關鍵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碩博士生釐清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學術目標:


1. 我要去哪裡?(研究或論文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2. 我現在在做什麼?(我目前的研究方法或學習策略是什麼?)

3. 我現在的做法能不能幫我去那兒?(現有的策略是否能幫助我達到預期目標?)

4. 如果不能,我怎麼調整我的做法?(如果無效,我應該怎麼修正?)


透過這四個環節,碩博士生可以不斷審視自己在學術路徑上的每一步行動,並隨時調整策略,確保自己的研究進度和個人成長方向保持在正軌。


▋反思與學術進展的關聯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反思不僅僅是一個自我評估的工具,更是一種提升學術工作的關鍵手段。就像我每週會固定安排時間閱讀相關文獻,尋找靈感以改善我的研究方法。然而,我發現自己在「反思反饋」這一環節經常做得不夠深入,導致有些研究計畫或學習方法無法持續推進。其實,許多嘗試即便暫時無法看到顯著效果,也不代表是錯誤的決定,可能只是我們的研究時機未到,或是研究方法還不夠成熟。


▋分析問題根源,找出成長契機


當研究計畫或學習方法遇到瓶頸時,碩博士生應該停下來進行深入分析。例如,我們可能在某些研究技術上還未熟練,導致進展緩慢,這時需要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提升技術能力。阻力過大的情況下,往往會讓我們急於放棄,但若能分析出問題的根源,我們便能找到繼續前進的正確方向。


▋耐性與長期學術發展


對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研究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挑戰的道路,保持耐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理解,許多研究成果需要時間累積,過早放棄會錯失原本可能達到的學術突破。透過反思與持續迭代,我們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研究方法與學術能力,最終達到論文寫作或研究發表的目標。


學術之路漫長而艱難,但如果我們能不斷反思、調整,並保持耐性,最終一定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獲得更多的成果。

426會員
1.5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生面臨的職涯挑戰,往往不僅是學術領域內的競爭,更來自於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正如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裡所說的:「職業需求時常要遷徙,一種是空間的遷徙,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另一種是時間的遷徙,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 對我們來說,轉換跑道可能是從學術研究到業界,或者是適應學術界新
「不要指望你能夠變通。」 「以不變應萬變,要求你始終抓住戰略重心,始終服務最終目的。」 「孫子兵法的“九變篇”,孫子是從地形講起,可見地形在兵法中的重要性。」 「圮地無舍:圮地是沼澤湖泊等難以通行的區域,不得已不要停留。」 「衢地合交:衢地是四通八達,兵家必爭之地。要在這
你知道「凸組合」和「凸包」在機器學習中有多重要嗎?許多演算法都依賴它們來提升效能。接下來簡單介紹它們的幾個應用: ▌線性模型 在**線性回歸**中,特徵的加權組合若限制為「非負且和為1」,就是凸組合。這可以讓模型結果更穩定。 ▌集成學習 **集成學習**透過多個模型的預測加權組合來提升準確度
2024年6月11日下午,我和李沅桐博士在UCLA的校園裡一起拍了畢業照。沅桐是我博士期間第一位合作的學術夥伴。我們一起研究了Machine Unlearning和Preference Matching的相關課題,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合作對於學術發展的重要性。 ▌學術合作的重要性
1. 將研討會當作「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 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許多學生過度專注於在研討會上展示自己的工作,期望讓研究社群注意到自己。雖然這能鍛鍊公眾演講能力,但忽略了更重要的機會是去學習他人的研究。 2. 將研討會視為「單純吸收資訊的場合」:
大學生在做專題時,常常會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的差別。事實上,兩者的性質與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若想從「科學作家」進階為「科學家」,理解這點十分重要。 ▋課程專題報告:科學作家的練習 課程專題報告更像是一種「科學作家」的練習。學生透過整合、整理各種文獻,將資訊拼湊成一篇完整的
碩博士生面臨的職涯挑戰,往往不僅是學術領域內的競爭,更來自於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正如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裡所說的:「職業需求時常要遷徙,一種是空間的遷徙,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另一種是時間的遷徙,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 對我們來說,轉換跑道可能是從學術研究到業界,或者是適應學術界新
「不要指望你能夠變通。」 「以不變應萬變,要求你始終抓住戰略重心,始終服務最終目的。」 「孫子兵法的“九變篇”,孫子是從地形講起,可見地形在兵法中的重要性。」 「圮地無舍:圮地是沼澤湖泊等難以通行的區域,不得已不要停留。」 「衢地合交:衢地是四通八達,兵家必爭之地。要在這
你知道「凸組合」和「凸包」在機器學習中有多重要嗎?許多演算法都依賴它們來提升效能。接下來簡單介紹它們的幾個應用: ▌線性模型 在**線性回歸**中,特徵的加權組合若限制為「非負且和為1」,就是凸組合。這可以讓模型結果更穩定。 ▌集成學習 **集成學習**透過多個模型的預測加權組合來提升準確度
2024年6月11日下午,我和李沅桐博士在UCLA的校園裡一起拍了畢業照。沅桐是我博士期間第一位合作的學術夥伴。我們一起研究了Machine Unlearning和Preference Matching的相關課題,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合作對於學術發展的重要性。 ▌學術合作的重要性
1. 將研討會當作「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 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許多學生過度專注於在研討會上展示自己的工作,期望讓研究社群注意到自己。雖然這能鍛鍊公眾演講能力,但忽略了更重要的機會是去學習他人的研究。 2. 將研討會視為「單純吸收資訊的場合」:
大學生在做專題時,常常會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的差別。事實上,兩者的性質與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若想從「科學作家」進階為「科學家」,理解這點十分重要。 ▋課程專題報告:科學作家的練習 課程專題報告更像是一種「科學作家」的練習。學生透過整合、整理各種文獻,將資訊拼湊成一篇完整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透過自我進修的課程,對於自己與家人的看法產生了轉變,並意識到說服不同階段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瞭解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並且深切感受到身處在進步的潮流中自己的不足與落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透過自我進修的課程,對於自己與家人的看法產生了轉變,並意識到說服不同階段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瞭解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並且深切感受到身處在進步的潮流中自己的不足與落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