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現在、將來,是組成一個人一生「時間」的代表詞,任一都無法捨棄,不會有人沒有過去就成長到現在,而未來也並不指定是說以什麼單位作為時間軸去劃分,下一秒、下一分鐘也都是你的未來。很顯然來看過去是無法改變這件事情是大家心中共同認真到的,如果真的有一天真的有科學家創造出了Hollywood電影裡總會出現的時光機的話,或許真的能夠回溯時光改變過去也不一定。
那,為什麼人們這麼執著於「改變」過去而不是「接受」我想這邊有很多原因,無論是傷害、錯過、來不及這些我覺得任何一個理由單挑出來講對於個人來說回到過去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以及阿德勒在於「人的過去」提出了兩大不同觀點:佛洛伊德:提倡「因果論」因為過去造成的心理創傷或者是人格改變,進而影響到現在或者是未來,因此如若病患或者個體想要改變當下的樣貌,必須從過去裡找出原因,才可以改變當下或者是對於未來的影響---------重視過去發生的事情
阿德勒:過去造成的傷害化為經驗,以過去作為走向未來或者是改變當下的基石以「目的論」的看法重新設立目標,過去是不可考究以及更改的,唯有重視當下的自我以及未來想完成的事情來做為主要重心------個體的過去並不重要
這兩大理論看似不同,但理論是單純的一個「道理」如何去運用去看待是個人「角度」的問題,沒有固定要信奉哪一派,如果舉我個人的例子的話:我會以阿德勒的角度來看待我的一生,因為深挖過去我並沒有獲得任何好處;我會以佛洛伊德的看法尊重,因為我知道過去的傷疤無法抹滅,更不可能說是「原諒」所有。
「要是你什麼都能原諒,那你的經歷都是活該」---毛姆
用心理學來看世界或者是看人甚至是看自己,或許顯得有點殘酷或者是帶有一點心機,但我並不這麼想,心理學的確是去做到一點人性的分析但並不代表可以完全剖析人性,人是一種千變萬化的生物單單幾個理論是說不清的,但就是因為不清楚才會有人願意去學去了解,來幫助這個社會或者是幫助自己。
「多一個能力來看自己身旁或者是來看世界的角度並不是一件壞事,反倒是多了一股能夠保護自己或者是增強自己能力的一項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