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

含有「十二因緣」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森林的行走,是十八界與十二因緣的活現。六根接觸六塵,生起六識,構成人的「我」;而念念相續,便是十二因緣的流轉。透過正念修持,覺察觸與受、愛與取的生滅,不再執著於「我」的幻象。於森林中體驗時間與空間的空性,即是《心經》所言「五蘊皆空」的實踐。
Thumbnail
感恩天上聖母的指引與陪伴! 昨天和今天原本是打算寫週運勢的。但因為這兩天在做功課時,天上聖母透過 #喝囉怛那心法 為我翻了幾張牌,結果意外地解開了我內在一個非常深層的心結。 小學四年級時,父母剛分開沒多久,我經常利用週末假期父親遠在高雄工作時,一個人搭公車前往新竹市區找母親。記得有一次,剛到母親
Thumbnail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三部,下卷進一步開展對四聖諦、八正道及佛智的透徹詮釋。此卷承接上卷對無明、業行與生死流轉的分析,轉而深入說明「聖道」之修持結構與「聖諦」之甚深行相。此外,經中亦對「頓現觀」與「漸現觀」作出區分,闡明聖者如何於見道位中直證真理,亦指出凡夫由聞思入修、漸次現觀四諦之途
Thumbnail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三部,因為眾比丘不斷提出深入而關鍵的提問,使得佛陀對十二因緣的教法逐一開示,層層解說,讓整個緣起法門更加明晰透徹。弟子的提問不僅貼近修行者的疑惑,也引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無明、行、識」等諸緣之間的相互關聯。這部經文對學習與實修十二因緣具有極高的價值,非常值得細讀與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7/15
謝謝您的分享💛
《緣起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一部,由唐朝玄奘法師譯。是佛陀為諸比丘說緣起的自性義和差別的意義,並明確指出無明的定義。本經與《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六卷<放牛品>第五經義同,差別在<放牛品>後有佛告誡阿難勿輕視此十二因緣法,並說自己初成道,乃以思惟十二因緣,降伏眾魔,除無明而得慧明,應奉持修學十二因緣法。
Thumbnail
本文藉由夢參老和尚的開示,了解「無明」,即失去正知正念的狀態,並以唐朝宰相魚朝恩的故事為例,說明無明如何引發煩惱。並自我勉勵,不用怕無明、不用怕煩惱,只怕放任自己渾然不覺。
Thumbnail
「凡夫四倒」 加上「二乘四倒」 稱為「凡小八倒」 凡夫四倒: 無常執常、無樂執樂 無我執我、不淨執淨 二乘四倒 : 常計無常、樂計非樂 我計非我、淨計不淨
大家聽過「星火燎原」這一句話吧!就是星星之火(很小的火)可以延燒一片原野。還有一句話是「一念瞋心起,能燒功德林(一把無明火,能燒功德林)」。如果心念平常沒有好好調伏,只要起一念瞋心,小火會變成大火,把整個功德林都燒了。
宇牛-avatar-img
2024/08/25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若) 攝受 (色。聲等外塵之妄想) 境界滅 (者)。(諸) 識 (之) 流注亦滅。若 (諸) 識 (之) 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