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

含有「教化」共 4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接受化療的期間,有位朋友曾好奇的問我,得到癌症後對人生會有什麼不同的體悟嗎?在他提問的當下,其實我對生活的想法與生病前並沒有特別不同,更明確的說法是,那個時候我很想證明自己絕對不會被癌症影響,因此並不認為生活會變得不同。 而現在,距離我被診斷為卵巢癌大約過了兩年,我發現 ...
Thumbnail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 (象山慶25.8.6)         有人問:「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是什麼樣的境界? 是眾生的空談,或菩薩的示現? 這句話可能從梁.寶誌、宋.道濟二位禪師的傳說而來,似乎流傳很廣,有不同的提法[1],被用在很多場合。元.吳昌齡《花間四友東坡夢》第一折: 溪河楊柳
良好的品德教育要如何培養,並且從小開始扎根?一個人未來成就的關鍵,不在於技能,而在於「品格」。「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孩子最佳的軟實力!孩子的品德,決定了他們的未來!」​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教化對人的重要,大過於慈善救濟。所以,教化第一,救濟援助第二。」品德是一生的資產,是世代傳承、無價的人格資產,這是
Thumbnail
《絎縫人》是一部關於美國重刑犯在監獄中,長期參與一項特別的縫紉計畫。藉由讓重刑犯自由設計裁縫拼布被子印花,給寄養的孩童、青少年的機制,讓犯人感受到社會回饋的價值,有反省和思索人性與救贖,面對無家、寄養孩子給予的感謝,許多受刑人重新思考自己過去的犯行、家庭與面對自己的錯誤,來對此給予社會彌補和貢獻。
Thumbnail
辣仔良說:我有什麼話要對現在的佛子說,在很久以前,人類是沒有夢想的,如果有就被人說成是野心和慾望。到了現時報出現了夢想這個詞,這些歌這些曲、這些戲這些故事讓人感動,因此我們將夢想加慈悲兩字,叫他做夢想的慈悲。水良上說:我的聲音我的佛,因為人間有人釋放愛,因此佛菩薩接收了我們的愛。也因為這樣,我們寫下
今天就來講述一下幫助我很多的重要人物之一,今天就要特別講到綠島牧師,畢竟自己是教會裡面的人,所以遇到什麼事情也是會找找看教會當靠山,教會體系的通常他們都會有福音任務,都會選擇在最艱難最前線去做服務的項目,所以建議裡面也是他們服務的其中一個對象,就類似分擔教化科長的一個業務範圍,牧師一個月就會進去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6/21
你有受洗嗎?
二一、 1. 原文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 「色與禮孰重?」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
《妙法蓮華經·從地湧出品》描述無量菩薩從地湧現,象徵佛法無盡生命力與眾生本具佛性。此品核心內容影響佛教修行觀念與信仰結構,強調佛性本具、修行紮根現實世界、久遠佛概念及《法華經》傳承。地湧菩薩的出現也奠定了「自力弘法」的概念,啟發了許多佛教宗派。
Thumbnail
本文從犯罪成因與人心切入,強調懲罰與教化並行,關注受害者心理修復。透過恢復性司法與社會支持,可兼顧威懾與矯正。惟在制度面改善結構問題,並培養同理心,方能讓犯罪者重回正途、受害者重拾尊嚴,實現完整正義。
Thumbnail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