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存

含有「文化保存」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根據官方統計,去年1至9月鹿港老街及周邊地區共吸引約1355萬人次的遊客,位居全台老街之首。 大年初三的清晨,鹿港仍沉浸在新春的熱鬧氛圍之中。我參加了一場導覽,隨著資深導覽老師陳玟瑜穿梭於老街與廟宇之間,聆聽這座小鎮的故事。 鹿港魅力在哪裡?文化保存與商業是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最近好多人介紹鹿港阿 看的心癢癢
羅健福,墟聲創營的執行長,從岡山紮根,在台中築夢。羅執行長從大學時期就致力保存地方沒落的歷史建築、傳統文化及產業等,持續不斷地以影像工作來呈現台灣在地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02年,台糖宣布結束製糖業務,從本國有經營轉變為民間經營模式。這項轉變使各地的糖廠開始著手進行轉型計畫,透過結合地方特色,打造能夠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同時能認識糖廠歷史文化的觀光場所。在這波轉型的浪潮中,溪湖糖廠也不例外的加入變革行列。負責籌劃經營策略的黃進添處長,將思維轉至多角化經營。
Thumbnail
由續修花蓮縣志見到一些戲院,因此找找相關資訊。
「這本書以不說教的方式探討倫理議題,在焦慮暗湧推動下,直到故事高潮。就讀吧!你會看到一些釋懷之處,但也會好一陣子不旅遊了!」 眾多推薦序中的其中一篇這麼寫著。
Thumbnail
很喜歡亂入學術研討會,常覺得聽研究者與與評人對答有助於補充一些思考上的疏漏。這場二天的研討會以「眷村」為主題,邀請18位研究者發表研究稿,第一天以文學、社會為主探詢過去對「眷村記憶」的詮釋,第二天則從保存、計畫探討「眷村空間」再利用的可能性。我只參加第二天,我選擇一些有趣的觀點作為分享紀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黃敬棠
感覺置入旅館機能好像可以解決排他性的問題🤣也同意老師所說的是文資保存的想像被侷限了,最近公司的實驗木廠在前期計畫的機能需求就很有「想像」以木工廠置入作為基地,修復嘉義木都空間,也很像小魚當時畢設的延伸😆
剛結束的金鐘將生活風格節目獎頒給『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這個節目。對於市場控的我來說,市場的趣味和迷人之處,市場的日常與興盛沒落自然是很吸引我的。而這個節目也讓我想起2016年在中壢所舉辦的「回桃看宇宙藝術節」。 「回桃看宇宙藝術節」副標為「整個市場,就是我們的小宇宙」
Thumbnail
很多朋友拿過的永保安康,追分成功的懷舊車票,就是在中壢火車站旁票務中心印的。然而,這古老的美好,卻因為車站的改建,或許將要消失。 連同中壢票務中心,在中壢火車站另一側的四號、五號鐵道倉庫(前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倉庫)也可能面臨拆除的命運,除了見證鐵道歷史,這幾棟建築也是中壢難得一見的
Thumbnail
你還有打獵的經驗嗎?雖然我是原住民,但卻尷尬的只能回答沒有。不過對於打獵這件事,賽夏族還是存在著一些特別的事物,這次的故事是由一位小朋友透過他的所見所聞告訴我的,小小的竹葉能夠做甚麼?請各位有興趣的讀者點閱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