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

含有「消費主義」共 6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席德梅爾(Sid Meier)的文明帝國系列應該不少人玩過吧,大家你最喜歡文明帝國系列哪一代呢?如果你問我這問題的話,我的答案卻不是正傳的任何一代,反而是很少人玩過的外傳:席克梅爾的阿爾發新文明,這遊戲已經是二十世紀的遊戲,所以應該對大部份人來說都很陌生。 如果你有看過文明帝國第一集,都知道文明帝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簡單來說,勞工的權利越大,品管的管理越嚴,生產成本就越高。 工資越高,假期越多,工作時間越有限,對於安全設施的要求,對於裝備的要求,對於健康的要求,對於退休保障的要求。這些工運長期爭取的勞動條件改善,對於廢料廢氣的處理需求,就是製造業來說就是人事成本。一個勞工安全,生活人道的地方,生產成本是一定高
阿森一族的主角荷馬,也就是那個中年的禿頭胖子。肥胖而好吃懶做,欠缺常識,無知愚蠢,酗酒,強辭奪理,遲到早退,不負責任。但因為是個美國人,結果德不配位高薪養廢有車有房,能夠胡亂消費亂買東西,他就是教科書級對於美國人的刻板印象。 雖是美國人的自嘲,也是我們很多亞洲人對於美國勞工的印象。前陣子談及川普「
Thumbnail
以哲學家狄德羅因一件新睡袍而改造整個房間的故事,闡述「狄德羅效應」:人們常為了新物品而產生連鎖消費,最後失去自我風格。文章藉此提醒,真正的生活一致性來自於內心自在而非外在完美。真正的簡樸,是選擇留下真實的自己,而非盲目地追求配套。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上一篇文章講的世代理論當中,其實有提出四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因為在一個世代當中渡過童年而啟發出來的人格特質,會導致那樣的人開始將舊有世代完結,驅動社會走向下一個世代。而理解這些也讓我比較知道自己的社會在甚麼世代。 例如關於納粹到底屬於第幾世代,或者解嚴屬於哪個世代,應該是用當時人的主流思想以及他們下
所謂心理史學,就是相信社會的興衰並不是由理性決策所推動的,反而主張每個世代的人會創造下一個世代,而下一個世代於那環境成長後,新世代的思想就跟上世代不一樣,而社會的面貌就像四季一樣不斷的循環。 最近網絡上流行的「強者創造好的時代,好的時代創造弱者,弱者創造壞的時代,壞的時代創造強者」可說就正正是心理
Thumbnail
精緻窮的陷阱:在追求理想生活與財務穩定的拉扯中,如何平衡對高品質商品的渴望與有限的預算?本文作者分享了三年來在實踐長期主義後的反思,以及如何透過「共鳴感」來篩選真正值得投資的物品,避免掉入精緻窮的陷阱。
Thumbnail
  然而,在這種消費主導的世界觀裡,我們是否真的有可能,嚴格地將自身的、與被廣告激發的渴望與需求區分開來?甚至,有沒有可能那些我們買帳了的,讓我們對此社會進行批判的價值觀,本身就是某種具有特定階級色彩的價值觀商品?只是那埋藏的更加幽微、秘密散發著令人尷尬的布爾喬亞迂腐氣息。
「戴比爾斯(De Beers) 成功說服了成千上萬的人買鑽石,他們的方法是發明一種商品稱為訂婚戒指,可以托住這些白色小鑽石。在那之前,根本沒人想要那種東西...」─ ​ 安亞.蕾德 ​ 珠寶設計師
Thumbnail
David Cain指出,40小時工作週並非效率最佳選項,而是消費導向社會下的制度設計,壓縮自由時間、推動消費。本文深入分析現代生活如何被設計,並提供上班族與自由工作者打破這種模式的實用策略,透過彈性工時、極簡生活、FIRE運動等方式,重新掌握時間與人生的選擇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