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

含有「特殊兒」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家端端(亞斯兒)在學齡前是個完全沒有作業、沒進度壓力的孩子。直到小一前的暑假,才開始接觸正音班、逐步過渡到國小的學習節奏。這段從零開始的過程,的確經歷了一段「陣痛期」,但也走出了屬於我們家的步調。以下是我們的完整歷程整理,希望幫到也正面臨這段過渡期的爸媽。 💬轉銜,不只是孩子的事,更是爸媽的心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7/31
身邊看過不少實例,父母真的很辛苦。很多個案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的社會性和人際互動是好很多,證明父母師長的辛勞是有用的。加油,父母也別太勞累,多保重。✌
Doll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31
安立格 謝謝你的鼓勵:)
這是某天一位在兼職家教的學生傳來的私訊。 ​從她的字裡行間就能感受到語氣急促,像是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一口氣把壓抑已久的情緒傾倒出來。 這個孩子,是她接的第一位學生。 我彷彿能想像她當下的樣子:手裡拿著教材,準備好的教學內容卻都派不上用場,臉上努力擠出笑容,心裡卻一片空白。 最尷尬的
Thumbnail
暑假來了!抽空整理出這份經典電影片單, 由新到舊,有不同年齡層的特殊個案, 勵志又催淚,絕對哭著看完~~~ 推薦給每一位陪伴特殊個案的老師、家長、社工和照顧者們。 同學們劇荒的話也可以看看、多了解喔! 觀影重點不只是劇情,也推薦大家觀影的時候,仔細觀察: 1. 特殊族群的症狀是如何表現? 2.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本文作者描述養育一個身心障礙孩子的經驗——試著幫助那些沒有經歷過這種獨特體驗的人去理解它,去想像那會是什麼感覺。
Thumbnail
5/5Welcome To Holland
「有些孩子不是不想回應,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音療關懷師謝惠貞日前(6月1日)於馬來西亞開講,以此揭開「音樂啟動特殊兒大腦反應」實體工作坊序幕。課堂吸引許多特教老師、早療家長與照顧者出席,現場互動熱烈。課程於 5 月 31 日至 6 月 1 日舉行,由馬來西亞 TCSM 特殊教育研究院與 MAS
Thumbnail
遭遇孩子被保母虐待的巨變後,我選擇樂觀面對。 如今,我已漸漸能接受孩子腦傷的事實,能開口向身邊的人訴說孩子的病況,能轉念想「現在就是他最糟的情況,給他多一點時間,他會越來越好的」,也能在未來的藍圖裡,慢慢勾勒出有特殊兒的模樣。這樣的生活,雖然跟預期不同,但我相信仍是有笑、有淚、也有精彩。
Thumbnail
才剛開始學習當媽媽,上天就為我開了另一扇門,成為了特殊兒的媽媽。 沒有新生訓練,沒有學長姐帶領,初入特殊兒的世界,大小事都能令人手足無措。因為一般人對特殊兒的所知甚少,無法理解長得這麼像人類的他們,為何會屬於不同的物種。這些時刻總讓我期盼,如果有同溫層能夠理解我和我的孩子,那該有多好呀!
Thumbnail
天使心家族創始人雅雯在文章自述作為身心障礙兒(下稱:愛奇兒,Angel諧音)母親的心情和經歷,透過愛奇兒家庭中健康手足與愛奇兒的互動,分享如何理解和尊重健康手足的獨立性。雅雯深切期待愛奇兒家庭的健康手足,能在家庭中找到平衡共處的方式,好好發展自我。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