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生

含有「碩士生」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你想為他剷除前方的障礙,但是最後這反作用力越強,他長大後遇到問題就是直接反噬給我們,這是我們中產父母面對的問題。」醫生娘感慨的說。 她兒子私大讀五年,23歲。今年備取備上某頂大研究所,去看了學校配給碩士生宿舍,當場打電話給媽媽就說這樣去一趟學校,搭車轉車要30分鐘,他無法。 回來之後,醫生娘火
先恭喜你,跨進了學術訓練的下一階段。 但老實說,碩士生活不全然是喜悅,很快你會感受到幾種極真實的焦慮感。 先劇透給你,讓你心裡有個底,也讓你知道:不是只有你會這樣。 ▋從覺得自己是「即將跳起的巨人」到「原來小丑是我」 剛上研究所時,你會覺得世界打開了。 老師上課講的概念好像都懂,寫報告也還
分享在COVID-19疫情期間於日本攻讀碩士學位時,線上課程取代了原本期待的校園生活和同學互動,作者描述了由此產生的孤獨感和對留學意義的質疑,以及如何調整心態,透過與教授交流、打工和參與文化課程等方式,重新連結生活並找到自身的成長。
Thumbnail
Sunny-avatar-img
2025/08/08
好細膩、好真誠的分享~~~雖然留日學術生涯中,沒機會體驗到普世的留學特色,倒是令您得到了獨一無二的視角,來觀察整個文化,很棒的分享😊
我第一次走進那棟行政大樓時,腳步還沒停下來,心跳就已經先加速了。 身上的襯衫有些皺,是早上五點半起床後匆忙燙好的;公文包裡放著三份教案、一頁USR計畫簡報,以及昨晚十一點才印出的課程大綱。我告訴自己:這學期不能只當個專案教師,更要展現計畫主持人的風範。 但沒有人真正告訴我,一位新進教師的第一天,
Thumbnail
6月20日晚上7:30,拿著指導教授申請同意書到學校向新的老師報到,因為還沒拿到學生證,老師親自從三樓下來刷門讓我進去系館,然後一腳就把我帶到實驗室,實驗室很空曠,只有一位博士後研究員在裡面,算是實驗室長老學長,老師把我介紹給他認識,並開始找座位給我,學長說,這個實驗室你要常來,平常
如果系上說(通常是碩士班),研討會跟期刊,只要其中一種成功發表就達到畢業門檻,哪個比較容易畢業?
Thumbnail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了解熱門的題目熱門的技術,具體是解決什麼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熱門的題目之所以熱門,常常是因為那個工作開啟了領域很大的想像空間。而之所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基本是因為某種「技術」得到了突破。可能以前沒辦法計算的東西,現在可以計算了,可能以前逼近的效果不好,現在變得更好誤差都更小了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