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為他剷除前方的障礙,但是最後這反作用力越強,他長大後遇到問題就是直接反噬給我們,這是我們中產父母面對的問題。」醫生娘感慨的說。
她兒子私大讀五年,23歲。今年備取備上某頂大研究所,去看了學校配給碩士生宿舍,當場打電話給媽媽就說這樣去一趟學校,搭車轉車要30分鐘,他無法。
回來之後,醫生娘火大說「你有必要當場打給我嗎?你是什麼意思?」她先生甚至氣到說:「難道要我直接在學校旁邊買房子給你住是嗎?你機車駕照都考過是不會騎嗎?還有uber電動車啊?」
醫生娘敘述完家裡昨晚火爆場面,最後她閉上眼說:「為小孩做那麼多,以前父母有這樣為我們嗎?保護過頭了,最後才發現人生路上的那些學費都是得自己付,早或晚而已。」
然後她就再也不語。
..........
富爸爸安排路,窮爸爸放手讓娃闖路,只有中產父母瞎指路?
碧樹西風
回答一個讀者的問題。
這個小讀者留言說,他覺得真要是夠不普通,或者真夠普通,都是好事兒。
怕就怕,不上不下。
啥意思呢?
他說,天底下的爸媽分三種:富爸爸,窮爸爸,中產爸媽。
富爸爸是安排路子的,孩子考不出就送去美國讀社區大學,然後轉名校。
孩子發不了論文,就找人代,本科在讀期間也可以讓孩子發十幾篇SCI。
孩子找不到工作就4+4,安排實習,安排入職。
如果你一路能夠安排的妥妥當當,聽父母的也沒毛病,你指揮,你負責嘛。
這是一種父母。
還有一種是窮爸爸,這種父母有的大字不識一籮筐,但不會干涉子女。
因為他也沒法干涉,自己也不懂。只能告訴子女實情,咱家沒錢,沒法罩你。
你讀得出,爸媽砸鍋賣鐵供你讀,你讀不出,自己去學個手藝,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闖社會。
闖不出,就只能跟著爸爸去工地。
這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早就握有自己人生的選擇權,自己的路自己選,錯了自己認,我做的決定,我負責。
最糟糕的是哪一類呢?是中產爸媽。
生產資料,你也沒有,背景資源,你也沒有。
你有什麼呢?你只有一些所謂的成功經驗。
你當年從小鎮考出來,因為讀書好,找到了好工作,因為房價低,趕上了資產增值。
這就是你全部的經驗,你要求孩子複製你的路。
你那個年代讀書的人少,競爭者少,社會上存量的大學生也少,我即便做得和當初的你一樣好,因為時代變了,我依然是被淘汰的那個。
更重要的是,你大部分錢來自於運氣,來自於趕上了資產普遍增值,而我呢?
我沒有你的運氣。
這兩點現實情況你都無視,你只是告訴我,努力,努力,複製你的努力。
反正我做什麼都是錯的,只有按照你指揮的那條,其實你也沒把握重新走通一遍的路,才是你認可的。
那我當然擺爛。
.....
中產父母的幻想。
中產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但不知道,其實自己只是個幻象。
因為說到底,中產與市場之間有隔離層,他們沒有經過市場的洗禮,他們不知道市場的水火無情。
他會期待生活越來越好,於是也就會把這種樂觀情緒傳遞給下一代。
那麼下一代對生活的預期很高,當他某一天忽然發現生活不是這個樣子的時候,彼此都會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