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海利

含有「約翰海利」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布魯斯認為,我們對待這些可能的汙染物,應該要像對待藥物一樣嚴格,在它們普遍流通之前,應該經過充分而嚴格的安全測驗。通過之後才能進入市場、以及你我的身體。其次,在確認一種汙染物有害之後,公民社會必須立即團結起來,要求政府明文禁止,將傷害控制到最低。
Thumbnail
  事實上,從技術上來說,拿掉或減少那些會讓我們分心的功能並不困難。譬如說,臉書和Gmail可以改變通知模式,讓我們一天只會收到一次統一的通知,告訴我們今天誰傳了訊息給我們。以當前的技術來說,甚至可以結合AI,幫我們彙總這些消息。
Thumbnail
  就像崔斯坦在參議院作證時說的:「你可以嘗試自我控制,但螢幕另一邊有1000名工程師與你作對。」這些工程師很多都讀過尼爾的書,或者聽過他受邀到科技公司發表的演說。如今尼爾卻說:你應該對你的人生負責,按下按鈕、關掉app。這顯然是強人所難與不負責任的。
Thumbnail
  阿薩解釋,我們可以把這件事情理解為,在臉書、Google等企業的伺服器裡「有個小巫毒娃娃,『它』是你的模型」。一開始,每個人的模型都是一些沒有明顯特徵的通用模型,但它們會不停紀錄、蒐集你的點擊軌跡、搜尋內容、使用偏好、在網站上停留的時間等你自己都不在意的小細節,用它們來調整這個娃娃。
Thumbnail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Thumbnail
  他們的「對話」就只是輪流說話十分鐘,對方講了一段自己的事,然後會自己講一段自己的事。甚至,其中一次有個人談到自己的弟弟在一個月前過世了,對方卻連一句「很遺憾聽到這個噩耗」也沒有,而只是又輪到他,所以繼續說他自己的事。海利的結論是:如果只是為了輪流朗讀自己的臉書動態,兩人其實不必見面也可以。
Thumbnail
  以該組織的其中一份研究為例,他們追蹤了用戶每天使用不同app的平均時間,以及使用這些產品是否使他們感到開心。一個有意思但令人不太意外的結果是,幾乎全部的產品都有一個共通點:「感到不開心的用戶花在App上的時間較多;感到開心的用戶,花在App上的時間較少」。
Thumbnail
起源於曾經近乎將消失的美國聯邦麻醉品管制局,「毒品戰爭」百年來跟著山姆大叔的影響力,入侵各國國境,甚至成為聯合國的重要政策之一。然而,投注了大量的金錢與人力,毒品至今依舊尚未絕跡,難道是我們付出的還不夠?
Thumbnail
換日線-avatar-img
2022/02/26
居然有寫這本。我要找出來看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