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十):改變制度與誘因,讓科技公司從用戶體驗出發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十):改變制度與誘因,讓科技公司從用戶體驗出發〉2025-03-31

 

  在前面的章節,我們談到了「監控資本主義」。由於「準確的廣告」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科技企業會想盡辦法讓我們把時間花在他們的網站或app上,並在過程中蒐集我們所有行為的足跡,甚至包括我們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數位皮屑」。

 

  由於這樣的行為充滿經濟誘因,所以縱使外部專業人士告訴科技公司他們這些行為對用戶的壞處與道德問題,他們也不會改變這個榨取更多用戶時間的目標。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演算法會向我們推送那些令我們感到憤怒、情緒激動的內容,這不只傷害了每一個個別的用戶,也讓全球各地的社會都面臨前所未見的分裂與極化。

 

  科技設計師尼爾.艾歐認為,這個時代裡面,科技公司員工的工作就是如此,在那個職務上的人,讓我們上鉤就是他們的專業。但我們要為我們自己的人生負責,主動地關掉這些設備、控制自己花在網路上的時間,就像為了維持好的體態與健康,你必須運動、控制飲食一樣。

 

  但同樣有科技背景的阿薩和崔斯坦認為,我們所能做的不只如此。如果這已經成為一個具規模的社會問題,那我們就應該拿出對等的--社會規模的解決方案。

 


禁止「監控資本主義」的提議

 

  「我們可以禁止『監控資本主義』。」阿薩指出,政府應該禁止任何在線追蹤使用者,找出其弱點,並將之轉賣的商業模式,因為它根本上是「反民主、反人性」、對所有人有害的。雖然「監管」或「禁止」聽起來令人有些疑慮,且感覺不太可行。但海利指出,歷史上並非沒有這類「曾經被大量使用,但因為知道對人有害,所以完全禁止」的例子。

 

  其中一個是鉛。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大多數美國人一整天都活在充滿鉛的環境裡。在1980年代的一次研究中,學者布魯斯.蘭菲爾(Bruce Lanphear)發現羅徹斯特鎮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鉛中毒(黑人兒童鉛中毒的比例更是高達一半)。

 

  在他進入鎮上做研究之前,當地的衛生單位一直將鉛中毒的問題歸咎於清潔問題,他們要求主婦們更勤奮地打掃,以及要孩童多洗手。然而,隨著更多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問題出在油漆和汽油,大量的家戶使用了含有鉛的塗料、汽車使用的油也都含有鉛。

 

  每個人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包含一定量的鉛,無論多常洗手、房屋打掃得再乾淨,其實一點用也沒有。在經過了多年努力之後,含有鉛的汽油和油漆都被禁止,這項問題才得到改善。

 

  如今,監控資本主義對人--尤其是孩童與青少年--的危害並不比當時的鉛來得少。就像我們並未禁止油漆和汽油,而是禁止其中的有害成分,手機和網路提供我們方便,但我們同樣也需要禁止它們之中會危害大眾的部分。

 


  那麼,如果當前的這種模式被禁止了,這些社群網站會變得怎麼樣呢?阿薩認為,它們或許會經歷一段小小的危機時期,但實務上,一但禁令實施,這些公司會立即找到其他為自己籌集資金的形式。

 

  其中一種可能是訂閱制。用戶必須每個月可能需要支付幾十塊台幣的訂閱費用才能使用社群網站。但好處是,這些社群平台不必再為了廣告商工作,可以專心為用戶提供一個能創造優良互動的平台。

 

  由於這個時候,用戶成為了平台真正的金主,它們第一次開始思考怎樣會讓用戶開心,而不是只考慮怎麼讓廣告商滿意。

 

  另一種方式是像「公共電視」一樣,由國家與國民出資,打造一個公有但獨立於政府的公共社群平台。就像公共下水道一樣,既然社群網路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基礎設施,如果能由政府和民間專業人士共同維護,我們才更容易有一個不發臭的網路環境。

 


讓科技工具真正為我們所用

 

  事實上,從技術上來說,拿掉或減少那些會讓我們分心的功能並不困難。譬如說,臉書和Gmail可以改變通知模式,讓我們一天只會收到一次統一的通知,告訴我們今天誰傳了訊息給我們。以當前的技術來說,甚至可以結合AI,幫我們彙總這些消息。

 

  又或者,它們可以關閉無限滾動,當我們每一次滑到頁面最底時,就跳出一個彈出式視窗,詢問我們「是否想看到更多動態」,我敢保證,這些彈出視窗會大大降低我們繼續看社群網站的欲望。

 

  影音平台也一樣,它們完全可以關閉推薦引擎。事實上,在幾年前沒有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也從來不曾覺得自己沒有影片可看,我們會自己去尋找自己想看的東西,而不是被動地接收這些愈來愈極端的內容。

 

  甚至,阿薩舉例:「有一個按鈕寫著『查看附近今天想見面的所有朋友』」,只要加入這樣一個簡單的按鈕,社群媒體就可以讓我們和我們的朋友產生更多真實的連結。

 

  這麼做的其中一個後果是:我們會更少活在數位世界、更多地活在現實之中。而如果網站已經改為訂閱制或變成公共平台,我們和科技公司的利益就不再因此衝突。

 


  崔斯坦和阿薩認為,設計與編寫一套「肯定生命」的臉書,並不比設計當前這套「耗盡生命」的臉書來得困難。而且他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更想要「肯定生命」的那種,而不是現在的這種。「基本上,沒有人喜歡以目前的技術來花時間或做決定。另一邊的山丘更好。」而法規,能讓我們更輕鬆地穿越山谷,將我們的科技生活導向我們想要的那種。




前篇:

〈(一):我們的行為已經被科技產品給重塑〉

〈(六):以控制注意力為目的的設計〉

〈(七):無限滾動與監控資本主義〉

〈(八):演算法鼓勵我們憤怒,民粹惡棍因此受益〉

〈(九):對抗數位成癮,不只是個人習慣的問題〉



延伸閱讀:

〈那些被奪取的時間:前Google員工崔斯坦的反省〉

〈手機育兒的危害與忙碌家長的困境〉

〈科技巨頭的目標是:讓你積極主動交出自己〉

〈多帶孩子去公園,大人也要跑起來!〉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你使用科技,還是科技在使用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6會員
881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充斥著數位科技和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似乎變得更加脆弱和疏離。我們常常被各種訊息和雜訊所淹沒,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也失去了與他們深度交流的機會。然而,真正的親密關係,卻是建立在坦誠的溝通、深度聆聽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 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提問和深度聆聽,創造一個安全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充斥著數位科技和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似乎變得更加脆弱和疏離。我們常常被各種訊息和雜訊所淹沒,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也失去了與他們深度交流的機會。然而,真正的親密關係,卻是建立在坦誠的溝通、深度聆聽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 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提問和深度聆聽,創造一個安全
Thumbnail
想發簡訊給自己經營的電商會員時,可以直接用大量簡訊平台一次發送。 但目前因為詐騙簡訊"盛行"的關係,申請這類平台的規則也變嚴格了,連自己的個資也要上繳給這些平台做身份驗證,所以還是找一些安全、有信譽的廠商,免得把自己的個資賣掉外,自己會員的個資也賣了。
Thumbnail
想發簡訊給自己經營的電商會員時,可以直接用大量簡訊平台一次發送。 但目前因為詐騙簡訊"盛行"的關係,申請這類平台的規則也變嚴格了,連自己的個資也要上繳給這些平台做身份驗證,所以還是找一些安全、有信譽的廠商,免得把自己的個資賣掉外,自己會員的個資也賣了。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在行動裝置安全日益嚴峻的環境下,保護手機資料至關重要。使用者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之外,也需要定期更新手機OS系統來提升資料安全防護力,而企業端也可以透過APP加殼加密的方式,讓APP達到更高水平的防護。
Thumbnail
在行動裝置安全日益嚴峻的環境下,保護手機資料至關重要。使用者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之外,也需要定期更新手機OS系統來提升資料安全防護力,而企業端也可以透過APP加殼加密的方式,讓APP達到更高水平的防護。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對 Telegram 憑證監控機器人的代碼進行優化,包括新增指令、讀取變數、提高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對 Telegram 憑證監控機器人的代碼進行優化,包括新增指令、讀取變數、提高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Thumbnail
以前是防人類盜圖, 現在是防科技盜圖, 我感覺不管是哪一種在盜圖, 看到那個盜圖技術反而是佩服勝過生氣。😅 然後這種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其實一直在發生, 只不過科技的力量仍然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掌握資源的人認為,本來就沒有義務去思考, 那麼部分的犧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麼說也不是覺得可以
Thumbnail
以前是防人類盜圖, 現在是防科技盜圖, 我感覺不管是哪一種在盜圖, 看到那個盜圖技術反而是佩服勝過生氣。😅 然後這種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其實一直在發生, 只不過科技的力量仍然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掌握資源的人認為,本來就沒有義務去思考, 那麼部分的犧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麼說也不是覺得可以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