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

含有「道理」共 13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境遇:有人情冷暖,有風雨挫折,也有短暫的歡笑與無可避免的離散。當我們身處其中時,往往難免心緒翻湧,彷彿被風浪捲起,失去了方向。然而,當時光緩緩流過,我們回首再看,那些自以為過不去的關卡,卻如風般早已散去,只留下心湖的平靜與一些淡淡的痕跡。「世事如風」這四個字,道盡了生
Thumbnail
最近,家裡遇上了一些事情,為了某些價值,他選擇奮戰到底。細節我不多談,只能說,這是一場鳥人鳥事....哈哈。事情發展到一個地步,對方請了律師,進入了一些正式的法律程序。 當時我心裡想,這麼離譜的事,一個專業的律師會怎麼看?他會不會也覺得對方實在太誇張?會不會勸當事人收手?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正義#司法#價值
律師通常都是看證據說話 對他們來說 沒有好人壞人 只有有罪無罪
墨不出聲-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0
林燃(創作小說家) 我以為你說的應該要是法官才對,我現在遇到的律師就是睜眼說瞎話🤔
沒有私心的分享,無論如何再怎麼難,自己都要找到可以更好理解的那條路。 相信只要不間斷持續探索,就會發現到更多關於世界越來越多的「根本邏輯」。 我發現,原來許多哲言,並非「只是一個道理」。原來,那些哲言有如「數學公式」,必須按照「本公式的邏輯」才能獲得解答。或者說,有時候所謂解答並非直指「一個結果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6/07
數學跟哲學差不多
♊傻媽咪𓇻-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8
宇牛 表面上不同的,可本質卻是相同,很有趣。那我們專注在「他們是不同的」認知,就會讓理解變得很有限。
明明懂了這麼多道理,為什麼人生依然混亂無序?這篇文章從三個層面分析知行不一的核心原因:知識與實踐的落差、過度理性導致的行動癱瘓、以及情緒與習慣的綑綁。並提出具體的行動策略與人生原則,鼓勵我們回歸當下、接受不完美,透過行動與自我覺察,將道理活出來,活成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思想#道理#學習
山嚮導-avatar-img
2025/06/02
"道"是該怎麼做,"理"是為什麼要那樣做的原因。 道理是社群繼往開來的智慧,但也是一種強加於個體的幻覺。 這種幻覺讓人誤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世界,儘管他從未真正體驗過這個世界,也未曾真正認識自己。
從「講道理」到「講關係、講利益」,背後折射的是時代的變遷與人性的複雜。
真然-avatar-img
2025/05/18
女兒的回應真的是犀利又辛辣🤭 社會的價值變遷有時真讓人不知如何面對呢!
大家都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做人千萬不能投機取巧、處心積慮。俗話說「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用來形容免費就是最貴的,幸運卻未必都是福,也許有禍端藏在其問。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或許藏玄機,好比一位勤奮認真的人,在某天偶然中了頭獎彩券,便不斷揮霍,一心認為自己能從此不廢吹灰之力,過
大家都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做人千萬不能投機取巧、處心積慮。俗話說「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用來形容免費就是最貴的,幸運卻未必都是福,也許有禍端藏在其問。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或許藏玄機,好比一位勤奮認真的人,在某天偶然中了頭獎彩券,便不斷揮霍,一心認為自己能從此不廢吹灰之力,過上幸
人際關係裡,最難的是人事的紛爭,有了紛爭,就爭吵不休。 爭執的真正原因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堅持自己是對的,能夠停止爭執的方式,就是身體力行。 當一個人在旁邊提出意見,干擾他人做事時,最好的辦法不是去爭論,而是請對方一起做。 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能解決紛爭。
Thumbnail
跟教授相處,態度要好,話要少說,該點頭時絕不搖頭。
真然-avatar-img
2025/03/02
潤物細無聲⋯,第一次看到用在「負面」的形容…,有點感覺毛骨悚然
人生當中,真的有很多分歧點,需要自己去抉擇,一旦做了決定,就永遠也無法知道當初沒有放棄的那條路接下來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