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學運

含有「野百合學運」共 3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上週我在《聖托里尼》的機場買了一杯希臘咖啡(又稱土耳其咖啡),這杯有殘渣的滋味初始難以接受,稍微沈澱一下,慢慢感受其風味裡的特殊層次,望著沈積在杯底的渣泥喝下最後ㄧ口,咖啡不只是咖啡。
Thumbnail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7/30
謝謝NOWA 分享!全篇讀來令人非常感動~
NOWA 50+ 的風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30
❦ 莊小昕 謝謝你唷, 好久沒寫文章了, 忽然有感受就紀錄一下
我是在觀看紀錄片《太陽・不遠》的時候意識到,當我觀看這些影像時,我對事件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它們從記憶中的事件,變成了一個具有角色、結構與脈絡的集合。譬如,我看到其中有領袖的影像與群眾的影像,有行動的影像與休息的影像,有政府的影像與人民的影像。這些影像不只存在於太陽花事件中,也存在於每一個社會運動裡。
Thumbnail
之前香港反送中的時候,在現場拍攝的我也有這些迷茫跟思考過⋯⋯很棒的一篇文章,很喜歡那句「攝影可能讓我們摸不到真實」。
台灣經過了長達四十年的戒嚴時代,終於落幕結束了。解嚴後的夏天,隨著政治開放的熱潮,似乎更加的炎熱,空氣中也帶著令人緊繃的氣氛。 「打倒萬年國會!老賊滾蛋!」在台北鬧區的一條街上,擠滿了抗議的人潮。隨著鮮明反對旗幟,指揮車的前導,抗議的人群行列,拉長了好幾條街。交通當然也就堵塞,連老鼠也過不了街。
Thumbnail
原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若非身體,我是不能體驗到她是誰,她是如何在愛著我,我之於她是甚麼意義,懂得最核心最重要的她是如何的純潔,脆弱,美麗……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第十七書 《蒙馬特遺書》出版二十六年,至今除繁、簡中文版外,亦譯成多國語言。
5/5其後
2025藍白立委大罷免潮,會是拯救中華民國的關鍵,跟太陽花、野百合學運一樣。 今年總預算有兩條發展線,三條後續線 第一條線,藍白刪減版總預算送出執行,那6、7月大罷免投票,只要讓10位以上國民黨立委下台,立法院馬上變成民進黨多數,就可以解凍預算,追加預算,讓2025的台灣恢復正常預算規模。 第二
2024年的六月天,有許多學校正舉行鳳凰花開驪歌高唱的畢業典禮,隨著光陰流轉這群新鮮人即將邁入下一個人生階段,而當年,距離我們千里之遙的北京天安門,寫著青年漂流的痕跡,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
Thumbnail
看到蘋果日報和野百合的海報很感動,還有人記得,還有人發文。
NOWA 50+ 的風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05
ESME的故事人生 如同你的暱稱 "故事人生",這是我走過的痕跡,再久也會記得啊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這裡想要談論的,並不是「二二八事件」是個歷時兩個半月的慘痛事件。而是,二二八事件是一個延續了七十七年還沒被處理完善的事件。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在1990年之前,中學課本中對這件事情的描述連一個字都沒有。它真正被重新看見並省思是這二三十年來才一點一點開始發生的事。
付費限定
梁文傑近期同日被民眾黨陳琬惠、國民黨徐巧芯接連爆料, 時間恰好是在民進黨準備決定不分區名單的關鍵點。不久之前才有民進黨鄭文燦跟趙天麟的爆料,時間點同樣巧妙,恰好是在中國查鴻海稅之後。 從時間點、人物、都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場精心安排的爆料。 梁文傑雖是爆料主角,但背後更可能是針對「新潮流」的民進黨內鬥。
Thumbnail
《青春並不溫柔》帶我們回到剛解嚴的90年代,學生還是必須靠著野百合學運衝撞體制的那個年代,美術系為爭取創作自由發起罷課,使得這些人的青春因為這場革命蒙上了一層灰,難道這是社會化必經的過程嗎?儘管所有反抗都需要付出代價,但我們彷彿可以在這群熱血沸騰的青少年身上,找到無悔的生命力。 除了革命,這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