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麗-avatar-img

妙麗

13 位追蹤者

妙麗

13 位追蹤者
正在從助人者走向助人自助者,ICF國際教練認證培訓中。 寫一些生命中的體悟、看見及自我覺察,擅長從他人的世界看見自己,正在練習聆聽和感受。 我的podcast頻道:「自由路三段」,歡迎在各大平台點擊節目收聽!
avatar-img
日常深呼吸
12會員
25內容數
剛卸下長期照顧者的女兒,過往為助人者,現在在助人自助的路上修煉中。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身為照顧者後,開始接觸大量的長期照顧福利及醫療資源,這與我原先社會工作擅長的領域不同,也因此開始接觸後才有更多的瞭解及應用。 竟然在卸下照顧者身份後決定去上照服員培訓班課程,這說來也神奇。 一部分是因為自己前幾個月還閒不太下來,更精確地說有些焦慮,擔心自己只是在休息沒有做一些什麼,會不會太閒?
Thumbnail
開始休息後,有些暫時被放在角落擱置的能力,終於有時間、有力氣、有閒拿出來了! 是什麼呢?對我來說,是獨自旅行的能力。 上一次獨自旅行是2019下半年了,當時進行了人生第一次gap year 從亞洲旅行到美洲,當時的獨旅讓我有很多機會去突破舒適圈,旅程中認識了青年旅館的新朋友,一面之交或者後來成為
Thumbnail
今年三月底正式離開全職工作,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真的需要透過一個完全的空白,停下手上的事務徹底的休息,但又老實說我不確定自己到底要怎麼個休息法? 我的想像是,離職後會減少一些壓力,然後生活上有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 實際體驗了兩個月後,發現我即使在休息但習慣要找事情做,否則好多時間空在那會批評自己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
Thumbnail
如何面對,因家人生病而對自己生命所帶來的擾動? [白話文翻譯:如何面對因為家人生病後,而被干擾的生活呢?] 爸爸疾病的倒下後的那一天過後,我逐漸地有意識這一倒,不僅是疾病需要帶來的負擔而已。 那影響的範圍,涵蓋了我的生涯規劃、生活模式、經營中的所有關係都因為這一倒,而被干擾了。 是個不可逆、不再有討
Thumbnail
Hello, 全職照顧者的日子,滿月了。 在過程中,無數個夜晚內心的自我掙扎,又在過程中許多的自我對話。 比起身體上的疲累,對我而言多數時間是內心的消耗。 每個月對於內心的消耗感受程度強弱不同,我天生的性情敏感,對於人發出的情 緒敏銳度較高,這也讓我可以較同理父親的照護氣質,生病後的情緒變化,但同
Thumbnail
hello 進入出院返家後的第三周,時間走著走著,過程中歷經和父親相處的起伏落差,時常有種,身心似乎跟著病人一起生病。 聯想到的是「替代性創傷」一詞。 因為疾病對整個家庭帶來的影響,我爸爸給了兩個字「禁錮」。 那天他在餐桌上,爸爸突然說著:「我覺得我被輪椅禁錮,我的靈魂也被禁錮了。」我想那是在他時而
Thumbnail
妙麗-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22
嗨嗨~是阿,心境的轉換,經歷了數次的心碎心痛後,意識到想要用愛去享受這照顧歷程中的風景~~~~ 謝謝你對於文章的鼓勵及迴響,感受到文字的支持及力量!
Hello, 透過文字的抒發,想來分享,目前暫時全職當照顧者的感受。 不曉得讀者們,當你們聽到子女回家去照顧父母,是不是容易落入,因為已經認識自己的父母很久了,所以應該比較了解彼此,照顧起來應該比較容易上手? 老實說,若不是遇到我父親接二連三的病倒又病倒,開始需要更多的時間照顧陪伴著他,我才更有意識
悉貞-avatar-img
2023/03/15
當年媽媽跌倒受傷,而住院開刀。但出院之後的照護,除了讓人體力透支之外,最讓我感到痛的就是 : 我的媽媽不一樣了,過去的媽媽回不來了。照顧病人的人,精神很緊繃,是一種待命的感覺。想放鬆很難。想好好睡一覺很難。
妙麗-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5
是呀~ 你的描述太精準了,真的是待命 (on call) 隨時一有狀況就要回應病人的需求的緊繃感,真的會讓照顧者的能量消耗殆盡。 也確實我在這一段能量消耗完後,突然有個體悟,也許是還沒有生病,還有能力去轉換思維的我,可以先做調整!! 因此才有了這篇文章的整理,謝謝你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