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琦
二〇一一年,二十九歲的我,療癒了九歲時的童年創傷;自此之後,便開啟療己癒人的旅程。隔年,我與同樣身為療癒師的太太,以及太太在前一段婚姻裡的女兒們,成為家人和療癒彼此內在小孩的夥伴。這些療癒故事,將以「每週至少一篇」的頻率發佈在這裡;歡迎追蹤【療癒師的癒兒日誌】粉專、閱讀《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琦琦
二〇一一年,二十九歲的我,療癒了九歲時的童年創傷;自此之後,便開啟療己癒人的旅程。隔年,我與同樣身為療癒師的太太,以及太太在前一段婚姻裡的女兒們,成為家人和療癒彼此內在小孩的夥伴。這些療癒故事,將以「每週至少一篇」的頻率發佈在這裡;歡迎追蹤【療癒師的癒兒日誌】粉專、閱讀《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82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69
追蹤者
1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為什麼一直跟我道謝?」—一句提問,引出渴望共鳴的內在小孩
「為什麼阿娘要一直跟我說謝謝?」我問太太。 。 「我媽真的很少這樣一直跟別人說『謝謝』!」隔了幾天,太太又提及此事。 「我又沒做什麼⋯⋯」我還是繼續原本的不解。 「以前,幫我們慶生的蛋糕,都要我媽特地交代,才會有人去準備;那天,她只是隨口說了一句,甚至沒有提到『蛋糕』的事情,妳就直接去買了⋯⋯所以,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3-01-30
7
新年快樂⋯⋯嗎?
小年夜的前一天,我要去菜市場裡的雜貨攤添購用品,以及去圖書館借取預約書。 在雜貨攤裡,放慢速度的我,聽到了「新年歌」,並且心情跟著愉悅了起來;去到圖書館,雖然館員拿錯書,但我仍然打趣地說出讓館員緩和下來的話,也在離開前互道「新年快樂!」。 回家的路上,原本還沈浸在喜悅裡的我,突然悲喜參半地流下眼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3-01-23
8
療癒師的讀書筆記《因為我是女性》解構母親影響的第一課:分離
這陣子,我在閱讀《因為我是女性》。 作者在這本書中,她將集結而成的三十堂課(章),分成三個部分來引導讀者,讓人在循序漸進的閱讀裡,可以理解和解構母親所帶來的影響。 第一個部分是「你的母親如何影響了你」,第二個部分是「如何擺脫母親對你的影響」,第三個部分則是「母性的力量」;其中,第二部分—如何擺脫母親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3-01-04
16
接受幫助,還會收到貶低和羞辱?
我們家大女兒,同時錄取成功大學和清華大學啦! 在整理備審資料的那二個月,因為同時要準備四間學校,所以在這幾年之間一直擔任學習引導者的我,也將自己的事情全部擱置,用全副的精神和時間,投入、協助她完成各自不同的備審資料。 而這樣的幫助,卻勾起了大女兒的創傷反應。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2-12-26
12
大人都會騙我!
我們家的小女兒,當選台北市的「兒童及少年諮詢代表」啦! 最終結果,算是得償所願;但是,過程中也是有些許波折,小女兒也在療癒裡修復了一個重要的創傷經驗,讓自己在轉念之後,再接再厲地參與兒少代表的遴選。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2-12-19
19
療癒師的讀書筆記《道歉的力量》假性原諒?原諒,是一個過程!
原諒,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不容忽視的課題。 隨著時間流逝,以「打開那道傷口」為起點來計算,也已經超過十一年。 回頭看十一年前的自己,因為那一次的療癒實在是帶給我根本性的轉變,便天真地以為「那道傷口已經痊癒」,然後急匆匆地將「沒有怪罪他們」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和母親⋯⋯而他們的迴避,讓我因為「想要給出的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2-12-12
11
進入「不被在乎」的痛苦,用「我的需求是被看見的」重新定義自己
那日,有位曾來療癒過的女學員,再次預約了療癒。 而這一次的療癒,延續了上一次療癒的成果:她與長跑多年的男友,終於要步入婚姻!原本,這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是,她卻顯得有些悶悶不樂。因為,二人在討論婚禮相關事宜的時候,男友經常因為工作而心不在焉;一開始,她都抱持著同理的態度,但是在忍耐了多次之後,二人之間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2-12-05
16
為什麼要讓別人認為自己的孩子不知感恩?
那天,臉書社團裡的一則貼文,讓我很有「感覺」。 大意如下:「兒子即將生日,我提議去吃夏慕尼;但是,他在與同學討論過後,用『沒聽過這家餐廳』的結論為理由,回絕了我。然後,我問他想吃什麼?他回『沒想法』。」發文者,是一位媽媽,文中的兒子已經是國高中生。(因為貼文已經刪除,內容是我憑著記憶簡述的)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2-11-27
11
關注!我想要的是關注!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2-11-21
15
療癒師的讀書筆記《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內在小孩是成群結隊的?
這陣子,我在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裡面的概念,對我對我來說是已知的,所以讀來非常輕鬆。 例如:第四章〈接受內在陰影,找回完整自我〉裡面援引的「內在家庭系統」和「自我撫育」,用「多元心智」來打破過去在心理學界相當流行的「單一人格」概念,以及以此為基準延伸而出的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等等的診斷
發佈於
內在小孩轉大人
2022-11-14
13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琦琦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