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鐸-avatar-img

趙鐸

47 位追蹤者

趙鐸

47 位追蹤者
「別的文化擁有智者,希臘人呈現給我們的卻是這些『朋友』,而且他們絕非僅僅是二流的智者而已。應當說,希臘人宣布了智者的死亡,並代之以哲學家:智慧之友,即尋找智慧,但尚未正式擁有智慧的人。」德勒茲、瓜達里:《何謂哲學?》 網誌:https://wu3vupx03.wordpress.com/
avatar-img
趙鐸的沙龍
44會員
20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偶然與想像》作為濱口竜介創作軌跡中,最為傑出的階段性成果,不以清晰可辨識的戲劇經驗切割一段特殊時刻,而是將生活無所不在地嘗試入戲與出戲的搬演。它有著仿若藝術創作活動般,關乎意識底層的感知體察;同時,每一次都是自我與他者的內在,對於一個連自身都無法壟斷其詮釋權的文本,進行重新書寫、聆聽與入戲的過程。
Thumbnail
奇士勞斯基的《白色情迷》探討愛情與平等的弔詭關係,透過一段跨國戀情,揭示追求平等的背後實則隱藏著權力慾望。電影中卡洛的復仇並非單純的報復行為,牽涉更是電影認識論中,看與被看的辯證成為一種慾望機制,叩問的是在總是自我投射的視線中,迎向他人的倫理責任如何可能的沈重課題。
Thumbnail
本文嘗試從這兩年高雄電影節所展映出的 XR 作品中,挑選出三部以 VR 技術處理身心疾病患者主觀視角的作品:《臨夜吶喊》、《靈魂繪師》以及《記憶如沙》,以說明 VR 是如何透過特定互動機制的設計,「訓練」觀者逐步進入到患者的視角。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惠子的拳擊不只象徵著他的武裝他的溝通,還有他的傷心,那個無法跟別人溝通進而是無法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自己,甚至不敢說出口他對一個地方的依戀還有即將要失去的不捨,以及他究竟有沒有被這群他所認定的人視為重要的忐忑,這些都化身成為他在拳擊時候被打得鼻青臉腫的表情 作品的前半部分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刻劃和失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今年 2023 年女性影展選映的電影中,我特別想要梳理出一條軸線推薦給讀者,即探討關於電影實踐與女性身體書寫之間的關係。處理「被管控的身體」的影像作品,其實必然會涉及到三個問題:在主題上呈現「重新書寫身體」,以反抗被馴服與管制的慾望模式及行動方案⋯⋯
Thumbnail
然而濱口竜介的處理方式恰恰相反,他透過一個通俗的故事情節,來讓了解故事上下文的我們去意識到當前的簡單對話中是如何推進一個看不見的深度,直搗對方內心黃龍的探測正在進行著,但同時它也在這種誠實正在發生的努力當中,展現出另一個反命題,也就是誠實的不可能,以至於我們會如此在情感關係中透過無盡的溝通來追尋它。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與其說奇士勞斯基世界裡頭的上帝是一個有問題的上帝,不如說奇士勞斯基的作品中,對於命運的探問本身就處於一種曖昧莫測的狀態,更像是人與世界協作的成品。「宗教與命運」對奇士勞斯基而言,既是人類追求超越向度的可能嘗試,同時也是邊界的重新估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