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王丹:民主轉型後的威權陰影——讀《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之六

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台灣教書的時候,正好趕上風起雲湧的太陽花學運。當時我每天緊盯著各種新聞報導。而最令我震撼的一個記憶,還不是立法院議場內的學生們,而是台中市的一位普通女士。
2014年,台灣經歷了一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
(攝影:Kevin-WYCC BY-SA 2.0
根據報導,當時經濟部在臺中社區大學舉辦服貿的演講,有反服貿的社團要進去,被阻擋在外。在拉扯的過程中,社區大學一位中年婦女樣貌的員工對著抗議的學生講了一句我至今無法淡忘的話。她說:「希望政府戒嚴,把你們這些年輕人搞死!」這所社區大學屬於佛光山系統,這位沐浴佛光的女士居然說出這樣惡狠狠的話,實在令人震撼。但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即使台灣已經成功進行了民主轉型,在台灣社會,仍然還是有人內心懷念殘暴的戒嚴時代。

經歷了這件事之後,我才開始慢慢去體驗,台灣這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的威權陰影。我敢說,如果你仔細去觀察的話,會發現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民主轉型,台灣社會的威權陰影還是相當深。在去年總統大選的時候,曾經橫掃一切的「韓流」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樣的陰影,以及陰影的龐大。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民主轉型之後的台灣,還有這麼多人對威權時代如此懷念?
「韓流」旋風的背後,帶給我們什麼關於台灣民主社會的啟示?
(攝影:葉文進CC BY-SA 2.0
《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對這種現象作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解釋。作者認為:
認為在非民主政權之下生活了數十年的人們可以在一夜之間否定這一政權的所有方面,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人們曾在這一政權之中謀生,他們所經歷的,生活上的成功與對該政權制度的參與聯繫在一起。(P.150)
這正是對我上面所記憶的那位台中的女士內心的真實寫照。他們的一生都是在威權制度的框架下成長的,這樣的養成背景,對大多數缺乏獨立思考的人來說,不容易輕易抹去。年紀越大的人,越可能固執於過去的經驗和經歷,這就是在台灣世代對立的一個根本原因。

作者進一步的剖析更加精彩:
一個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僅有正面的或負面的經歷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如果這一政權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演變,有時是謹慎的,允許人們在政權設定的限度內追求自己生活的自由化進程。(P.151)
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很多人也保存下來一些黃金一般的記憶,生活不可能每一分鐘都是在白色恐怖中度過,而那些美好的記憶,會成為完全放棄對舊時代懷念的障礙。同一時期,台灣也經歷了經濟起飛的階段,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更是美好的回憶。讓他們徹底與舊時代斷裂,確實是不現實的。

瞭解了這些期望的不現實,有助於我們冷靜地看待現實中的困惑。只有帶著這樣的了解,我們才會理性地看待不同陣營的情緒,進而分析社會的進步與否。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要思考的就是:該如何去改變一個民主社會中群體性的威權懷舊風潮?答案當然有很多種,最根本的一種,其實就是讓時間解決問題。當一代人過去以後,新的一代人在新的制度環境下成長起來,民主的鞏固才會真的實現。在那之前,作者也給了以下的建議:
多數民主國家必須構造出堅定的民主主義多數群體。那種認為只有完全的民主主義反對派才會忠誠於民主政治的看法事實上將會削弱民主政治。(P.152)
我以為,這是非常現實且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尤其適用於台灣。

延伸閱讀:

訂閱王丹隨筆專題,閱讀更多訂戶限定的深度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有政治轉型的比較研究都承認,不同的政權性質,決定了轉型路徑的不同。前文我們介紹過,今天中國的政權性質,就其主體而言,是蘇丹式政體。這樣一個政體,有可能轉型嗎?如果轉型,可能會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針對蘇丹式政體的轉型問題,兩位作者作了一些總結⋯⋯
在中國結束「文革」,開始改革開放以後,關於中國的政體問題,外界公認已經不再是毛澤東時代的極權主義或者法西斯主義,而進入了鄧小平為代表的威權主義或者後威權主義。關於新政體的描述,可以說五花八門,但最為貼近中國現實的,我認為還是本書作者提出的「蘇丹式政體」。
困擾著台灣民主的,除了來自內部的保守勢力之外,台灣的自我定位,或者「國家正常化」問題,才最需要予以重視和進行深入討論。在本書作者看來,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民主的鞏固。
台灣的民主,到底算不算鞏固的民主政體?這也許見仁見智,但至少,按照胡安・J・林茨(Juan J. Linz)和阿爾弗萊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在他們合著的《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訂定的標準,答案是否定的。而否定的理由,值得台灣致力於民主鞏固的年輕世代參考與借鑑。
此次疫情的慘烈擴散,很大程度上是目前中國國家治理機制的缺陷所導致。地方官員瞞報疫情,還只是象徵性的冰山一角。這個體制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又有什麼優缺點?都可以藉這個機會做一些思考,深化對中國的了解。而對於思考最有幫助的,就是進行橫向的歷史比較研究。
布塔朱吉短時間內,從一個美國中西部中型城市的市長,迅速成長為全美關注的政治明星。美國政治發展中,很少有人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廣泛的關注度和支持。尤其是考慮到他公開出櫃的同志背景,還能得到獲得這般亮麗的初次參選成績,更是令人驚艷且驚奇。
所有政治轉型的比較研究都承認,不同的政權性質,決定了轉型路徑的不同。前文我們介紹過,今天中國的政權性質,就其主體而言,是蘇丹式政體。這樣一個政體,有可能轉型嗎?如果轉型,可能會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針對蘇丹式政體的轉型問題,兩位作者作了一些總結⋯⋯
在中國結束「文革」,開始改革開放以後,關於中國的政體問題,外界公認已經不再是毛澤東時代的極權主義或者法西斯主義,而進入了鄧小平為代表的威權主義或者後威權主義。關於新政體的描述,可以說五花八門,但最為貼近中國現實的,我認為還是本書作者提出的「蘇丹式政體」。
困擾著台灣民主的,除了來自內部的保守勢力之外,台灣的自我定位,或者「國家正常化」問題,才最需要予以重視和進行深入討論。在本書作者看來,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民主的鞏固。
台灣的民主,到底算不算鞏固的民主政體?這也許見仁見智,但至少,按照胡安・J・林茨(Juan J. Linz)和阿爾弗萊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在他們合著的《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訂定的標準,答案是否定的。而否定的理由,值得台灣致力於民主鞏固的年輕世代參考與借鑑。
此次疫情的慘烈擴散,很大程度上是目前中國國家治理機制的缺陷所導致。地方官員瞞報疫情,還只是象徵性的冰山一角。這個體制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又有什麼優缺點?都可以藉這個機會做一些思考,深化對中國的了解。而對於思考最有幫助的,就是進行橫向的歷史比較研究。
布塔朱吉短時間內,從一個美國中西部中型城市的市長,迅速成長為全美關注的政治明星。美國政治發展中,很少有人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廣泛的關注度和支持。尤其是考慮到他公開出櫃的同志背景,還能得到獲得這般亮麗的初次參選成績,更是令人驚艷且驚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從1947年開始的動員戡亂,一直到1991年才將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廢除威權統治才告一個段落,在這長達四十多年的黨國體制下,對台灣政經乃至民生各層面不可謂無舉足輕重之影響,本篇文章就來聊聊黨國統治給今天台灣帶來什麼影響與其留下之痕跡。 軍警特及司法單位中之黨國人士 在過去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軍公教等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從1947年開始的動員戡亂,一直到1991年才將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廢除威權統治才告一個段落,在這長達四十多年的黨國體制下,對台灣政經乃至民生各層面不可謂無舉足輕重之影響,本篇文章就來聊聊黨國統治給今天台灣帶來什麼影響與其留下之痕跡。 軍警特及司法單位中之黨國人士 在過去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軍公教等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