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26公開內容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Thumbnail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Thumbnail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
Thumbnail
《石頭參同契》中提到後天的「明中暗」、「暗中明」,其中,「勿以暗」、「勿以明」乃是對於是對於後天的明中之「暗」、暗中之「明」,亦即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之否定,不像《周易參同契》,是將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二者互相交換,亦即陰陽「交媾」,讓心火、腎水自然流轉,在身內循環。
Thumbnail
周易參同契對於道家理論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把原本在先天八卦中的離、坎二卦拿開,置於六卦圖的中央,使原本的八卦,成為六卦;依此,六個卦的陰陽消長,恰好類似於月相圖的陰晴圓缺。
Thumbnail
以太陰上加陰爻,為坤,太陰上加陽爻,為艮,少陰上加陰爻,為坎,少陰上加陽爻,為巽;以太陽上加陽爻,為乾,太陽上加陰爻,為兌,少陽上加陽爻,為離,少陽上加陰爻,為震。各從左右兩頭,向中央逼近。 如果排列成圓形圖,則乾在最頂端,依序,兌、離、震,沿逆時針左下;坤在最底端,依序,艮、坎、巽,沿逆時針右上
Thumbnail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佛性中無時間差異,過去、現在、未來等時間的差異被打通。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佛性充滿宇宙。證得無我之佛性時,此佛性 (無生法忍),浸滿恒河沙世界,遍佈宇宙虛空。
Thumbnail
聲聞緣覺只能降伏魔,把妄想雜念摒除,用冥想的方法沈浸在「空」的境界中。殊不知,魔者,不是真魔,而是使者;真正的降魔,是要把魔納為己用,成為佛的使者。所以,聲聞緣覺只能「入佛」,而不能「入魔」,不能把「佛、魔」打成一片,這不是真正的降魔,只能稱為「接近」涅槃,而不是究竟的涅槃。
Thumbnail
本來就是佛心,修行人不能看破虛妄的根源,直下承當佛心,卻還要「拿著」佛心去「造作扭捏」意識心,以意識心的禁伏不起、堅凝不動,甚或潛伏到潛意識的深處,以為這樣的修行,就是佛心了,不知,佛心是本來現成的,無始時來,未曾虧欠,不是造作而得來的,所以這樣的修行,難道不是正如「騎牛覓牛」般的大錯嗎?
Thumbnail
「二」是由「一」生起的,一二二一,巡環無窮;究其原因,在於相對的根源未破。我人必須藉由「返照」的方便,照了妄念之所以生起的根源,才可以打破這個「一」,證得實相的「一空」,也就是第一義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