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循環經濟工作坊---首次實體工作坊的感動(下)

2019/01/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整場活動的主軸,租賃杯模式的工作坊討論正式開始,有了前面的破冰及討論的氣氛被塑造出來,對於分組討論的是抱著非常樂觀的心情,事實也的確如此!

第一步:先畫上大致上的運作模式(如圖)
從最基礎的大框架下手,先對理想中的營運模式有個藍圖,這時候筆者秉持著「簡潔」的繪畫技巧,在紙上快速勾勒出關於租賃杯的服務流向圖(左右兩個正方形為店家,中間的是消費者,綠色的是金錢與杯子的流向),夥伴們的腦海中也開始蹦出了不同的想法點子。
當天海報
第二步:畫上想要由哪些店家來進行?咖啡店?便利商店?手搖飲料店?
第三步:杯子想要長什麼樣?需要蓋子或吸管嗎?容量多大?要隔熱嗎?
第四步:使用的族群該是誰?學生?上班族?幾歲?有什麼特徵?
這三個步驟是一起進行的,在這裡,討論還是處於一個理想的情境下,將心目中的租賃杯一筆筆刻劃下來,其中一組便是先提出兩種造型,分別因應咖啡與手搖杯兩種類型,並試想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提出杯子要有的配備。
定義出店家&杯子造型&使用者
第五步:這個模式的營運會遇到什麼問題?押金該收多少?損壞遺失怎麼辦?
第六步: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自此開始,夥伴們討論便要開始聚焦在實際推行上遇到的困難,並提出可能解方,以其中一組為例,他們想到,如果有人因為喝了租賃杯的飲料導致生病的情況呢?該由誰負責,該組的解方是除了通常都會做的保險之外,也會提供公開透明的租賃杯運送流程給大眾檢視。
紅色是問題,綠色是解方
第七步:政府、NGO、學校、媒體、其他組織可以在這些解決方案中扮演什麼角色?
在上一個環節想出了那麼多解方,那又要由誰來執行呢?又或者還需要哪些支援協助推動?在這分享給大家筆者最喜歡的點子,是由NGO來實體舉辦活動,讓大眾能親眼看到因為租賃杯,因為自己日常生活的舉動而為大自然帶來的正面效益,讓大眾能實際體驗到,原來,消費者的力量是那麼巨大。
不同組織能提供的支援
第八步:統整上述討論,繪製出一幅完整、可執行的台北市租賃杯服務模式圖
經過那麼多發想後,小組以五角圖來涵括所有面向,並由各組組員透過短講的方式,帶給其他夥伴們不同想法的碰撞!
五角圖模式
組員短講介紹
最後繪製出來的成果出乎筆者本來預料,真的比好還要更好,甚至有一組的模式,被Ben稱讚說跟青瓢正準備投入運行的模式有許多地方重疊,整體而言,這場工作坊的確有達到我們的初衷---讓更多人認識到循環經濟並對租賃杯服務有更深入的理解,讓更多人接觸到循環經濟是我們的理念,也是我們能為這社會盡的一份心力,團隊在這次活動中,唯一的小小遺憾就是參加的人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知道這條路還很長,但我們,絕不會輕言放棄。

大合照
編輯:賴澤霖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