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無法和父母做朋友的人。 無法毫無顧忌和壓力與他們對話。 印象中,我小時候從來沒有跟母親沒有距離的聊天。 現在之所以能夠愉快的對談,不是因為少了隔閡,僅是長大之後懂得如何應對而不讓自己吃到苦頭。 也許是因為如此,在電車上看見對面的母親與年幼稚子笑鬧談天的場景,對我而言是有些不可思議和新奇的。 而更多的是心酸, 心酸的是我竟感到羨慕。 永遠都無法得到,等於永久失去的那種心情。 然後「反正」這兩個字成了與母親相處時的口頭禪。 「反正」這兩個字的造句,就是顯著的放棄,隱晦的期待。 反正你從來不覺得我做得好;多希望你能適時地稱讚我。 反正你總是選擇用責罰來取代理解;多希望你在打罵之前先問我為什麼這樣做。 反正我做什麼你都有意見;多希望你給予的是鼓勵我嘗試而不是唱衰我。 反正你就是覺得表現好是應該;多希望你能懂我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做好是理所當然。 反正你就是不覺得我們之間的相處有什麼問題; 多希望你能理解, 要是你覺得自己活得不好,身為你的孩子的我也沒少承受過痛苦。 其實我通通知道母親只是關心,擔憂我受到磨難。 只是帶刺的母愛,卻也讓我遍體鱗傷。 你知道當我聽到別人的媽媽對久違的孩子說歡迎回家,期待你回來的時候,內心泛出的淚痕嗎? 我明白自己的家不會有這種事發生,彼此之間的相處是很壓抑的,沒有什麼熱情言語我倒也理解,然為此神傷的理由,是我發現心底是多麽渴望獲得家的認同。 母親的認同。 渴望到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引發這種慾望。 氾濫到有些可悲。 有人跟我說這都是些不能改變的事,關於幼時遭受到大人傷害這件事。 長大後的現在也不要帶著報復的心態在對待父母,還是盡可能對他們好一點比較好。 是吧!聽說壞掉的大人小時候也都是受傷的孩子,然而在顧及他們之時我也不想為此而綁住,哪有鳥兒長大不飛離巢的,也許母親還在習慣,做法也在改變,我們都需要時間,可是不應該承擔彼此對此的不適。 也許我想像不到父母對孩子的犧牲付出到什麼程度,但事情都需要適可而止,如今我想在自己所及範圍好好保護自己的人生,盡可能少點受到父母的影響,因為我已經受夠了。 活到這個年紀還得擔心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為他們而有所波瀾。 病態的桎梏都已經束縛彼此太久。 我遠離家,是因為我希望母親至少會因此有些想我,而不是見了面就要吵架。 而我也能對母親有更多體諒,在沒有摩擦的情況下,就可以理智些。 我也想停止一味的怪罪。 期望我們能有像朋友般相處自然的一天, 我想不帶一絲怨恨的好好對待你, 我的母親。 〈未完〉 FB專頁 短眉毛小姐:主要以語錄的形式發表,和平時累積的簡單插畫,這些文字呈現生活的脈絡,就是那種也許我們都曾有過的想法,而我想把它紀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