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介紹來自青藏高原的犛牛絨織物品牌Norlha(諾樂)的文章(Norhla在藏語的意思是財富,也是藏人對犛牛的稱呼)。當時除了很膚淺地被御用男模的帥氣所吸引,也為品牌創辦人德清.雅詩(Dechen Yeshi)的故事深深著迷。很幸運的,在我發了文章討論該品牌不久,德清的台灣友人透過粉絲團私訊聯絡了我,在她的牽線之下我有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和德清好好聊聊。
因為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以為地處邊陲的甘南藏族自治區只透過一通skype就輕易地揭開了神祕面紗。德清是個來自美國的混血兒,母親是美國人類學家,父親是藏族人,我與她從她大學畢業後第一次踏上返鄉之旅開始聊起。從Norlha的緣起談到未來,2004年到2017,不過短短13年,這個女孩就已經為藏族的現代化貢獻了顯而易見的實質成效。
德清的外公是個收藏家,所以他母親從小在奇珍藝品的包圍下也養成了對東西的由來、製作過程都很感興趣的習慣,尤其對織物更是喜愛。但是德清本人在學校唸的是電影專業,畢業後在還搞不清楚狀況下就被母親派到甘南藏族自治區的仁多瑪村,去研究一種叫「犛牛絨」的東西。
她說,剛到甘南的時候心想就當作去拍拍東西吧!但當地貧窮程度完全超乎她的想像,極為寒冷的氣候、風格迥異的食物......一切都是那麼陌生。剛開始她也覺得那裡很無聊,但慢慢地透過學習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多聽多看,她發現藏族青年對現代化生活是很渴望的,只不過苦無管道和方法。於是氂牛絨就在這樣一個各有需求的情況下,成了搭起當地藏族產業新發展最重要的媒介。
可能連德清自己都想像不到,她帶給當地藏族牧民的衝擊,除了產業革新,還有聽起來很像直銷用語的「扭轉人生」。許多牧民與家人們決定與德清合作後,除了學習紡織技術外,還需要從識字開始學,然後進一步學電腦、學英語。轉換跑道從零開始,是德清與牧民們的第一課。在經歷過對現代化的未來感到無比興奮的蜜月期,更多問題也接踵而來。
(由左至右)德清、德清丈夫Yidam、工作夥伴Dunko。
「這真的可行嗎?賺得了錢嗎?」德清首先得讓牧民們信任與理解——他們正在進行的不是短期的合作,而是透過牧民整個家族長期賴以生存的財產「犛牛」,投入一個永續發展、可以世代傳承並獲得更好收入的全新產業模式。接著,從柬埔寨和尼泊爾的師傅手上一針一線培訓牧民的紡織技術。
「要如何讓市場理解犛牛絨?」也是一個挑戰,德清歸納了三個Norlha取得現今成績的特質,品質、設計、團隊技術,三者缺一不可。保暖功能絕佳的犛牛絨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不易染色之外,一隻牛身上不同的毛品質也有很大差別。經過層層關卡篩選出來的毛料結合中西技術研發出的兩千種織法,不跟隨潮流,融合多種文化風格設定一個年度主題,這也是Norlha品牌所要傳遞的精神——販售的不是一季過一季的時尚,而是能展現個人特色、能夠代代相傳且不會隨著時間喪失風格的珍貴織物。
至於我為何稱之為「富二代」的故事?因為德清的母親除了派給她這個返鄉尋找「犛牛絨」的任務之外,也實際幫她開了公司,一開始採非營利組織的方式進入當地,也正因投資的模式讓嚴格管控藏族事務的中國政府在這一路上並沒有太多的干涉與阻撓。另外,母親的人脈也是德清將Norlha帶到巴黎時裝產業的重要推手。德清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白,像犛牛絨產品這樣耗費製作時日、流程繁複的細緻度和高品質絕對足以滿足「奢侈品」市場,所以她的目標也相當明確,一定要從推廣給高級時裝品牌開始。
一路走來,由YSL開始,接著舉凡愛馬仕(Hermès)、浪凡(LANVIN)、CÉLINE等品牌都是Norlha的客戶,大家都為「犛牛絨」這種比喀什米爾還暖的材料感到新鮮、興奮。雙方合作模式大概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由Norlha自行設計的成品提供精品挑選,被挑中的款式就不會放在Norlha販售。另一種則是提供設計好的布料,再由精品自行加工;在取得高級時裝品牌的肯定之後,德清決定花更多心思聚焦在自己的品牌。
即使業務繁忙經常需要世界各地奔走,但她依然將時間留給甘南,與員工在一起保持初心,將熱情投入工作中、維持向心力。除了藏族人之外,目前Norlha的工作團隊裡也有來自台灣、美國等世界各地的人,甚至也有自己的實習生。
從進入工坊學習到品牌成立,當地的牧民們再也不用因為追逐現代化而離鄉背井,工坊內的每個人可以說是整個家族都跟著德清和Norlha一起改變,將犛牛這個他們從古至今,食衣住行等層面都離不開的重要夥伴換一種更現代化的方式繼續共生共存。無論是實際的營收帶來的物質面改善,或是精神層面的煥然一新,都在每個牧民心中引發深刻感受。
在Ruby Yang導演為Norlha拍攝的紀錄片中,我曾聽一個員工這樣說:「以前,當牧民的時候你就是得殺了自己養的動物,那種感覺很不好。但進入工坊工作後,我不用再奪走牠們的生命,也無須再承受這樣的心靈掙扎。」另外,像是在一個家族中未出嫁的女人、或是離婚的女人,都因為Norlha得到更多的自主謀生機會。
而當初吸引我注意這個品牌的lookbook當中的模特兒萬代,也是Norlha工坊的員工。德清說會有這樣用員工當模特兒的想法其實很單純,一切始於工坊裡的人與自己親手做出來的作品間的好感情,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合照,就這麼簡單。在這過程中慢慢發現某些人在鏡頭前特別自在,呈現的效果也很好,於是就造就了我們眼前這個又高又帥的男模萬代,來自Norlha染色工坊的員工,已婚(眼神死)。
員工兼男模的萬代。
我問德清,經過這一路發展至今,「奢侈品」三個字的定義對她來說有什麼樣的改變?她告訴我,多數人眼中的「奢侈品」可能是那些我們不真正需要的昂貴東西,但她與Norlha這一路走來的經驗與成果,讓她體會到所謂的「奢侈品」,代表的應該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工作,靠著純手工打造出品質和風格都具有一定水準的東西,並能永續發展且對環境負責的。「奢侈品」對她來說,既是Norlha在仁多瑪村所建立起的獨特產業模式,也是能穿戴很久的犛牛絨製品。
現在Norlha的商品除了有實體店鋪販售之外,在淘寶、微信等平台也都可以買到。設計遵循品牌的中心思想,不跟隨潮流,追求的是永恆不朽的風格與品質。每年的主題講述的除了是外觀上的特色,也實質代入Norlha企業特性與精神。像是今年的「文化遺產」(heritage),象徵著東西文化的結合,也象徵藏族人與犛牛的關係演進到現在轉換成更摩登、現代化的依存模式。而來年的「和諧」(symphony),也呼應著Norlha仰賴許多人事物的結合、合作才能有今日成果的演進歷程。
前不久才獲得「巴黎可持續奢侈品大會年度大獎」的Norlha,帶著控管嚴謹,從源頭開始一直到製程、最終成品都掌握細節的垂直整合集團經營模式,繼續在甘南藏族自治區創造更多滿足當地藏民所需的現代化生活。除了Norlha工坊,德清也與藏族設計師老公Yidam Kyap經營一個坐落在桑科草原的營地Norden,更被評選為「全球最美的酒店之一」,裡頭的布置也看得到Norlha的手工製品。
取自自然,回饋給自然,讓男女老少可以不用離開彼此,在家鄉就能享受傳統與現代化結合所帶來更便利的維生條件,德清正持續將這樣的永續經營模式帶到甘南其他村落。從一個對織物一知半解,懷抱著對電影和攝影的想像來到甘南藏族自治區的女孩,到現在被當地藏民們視為改變他們一生的神奇女子,德清說她的初衷絲毫沒變,要創造永續發展的機會,不跟隨潮流腳步去進行太速成的事;即使這一切必須付出龐大的時間與人力也沒關係,因為她想做的是讓人感到驕傲的好品質產品。
Norlha工坊裡許多員工都是整個家族一同投入工作。
當然,看了前面的文字有些人可能會想說「對啦富二代當然不在乎這些成本」,但是只要一想到要先放棄原本便利的城市生活,到一個完全陌生又還在發展中的小村落,並且扮演著驅使它加速現代化的角色、一切從零開始,德清所做的選擇和努力,還是讓我感到非常佩服。而我也從她的言談與這十幾年來的作為中體會到,她口中要成為的「正直」、「誠實」的品牌是什麼模樣。
所有圖片來源:Norlha粉絲團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