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焚身》:未竟的諾言如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愛讓人失去理智,沒有道理可言,即使在最恨最恨的人生暗角,依然能生出諒解。愛也讓人跨越凶險,千山萬水,到世界的對角去追一個諾言,生死不計。愛是和煦的光,但往往越是殘忍的故事,越能透出愛的力量。

 

2010年11月13日晚上,我看了一部永遠不會忘記的電影,它叫做《烈火焚身》(Incendies)。導演是來自魁北克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六年後的現在他靠著一連串不同類型的佳作,已經進入好萊塢的核心,最新作是大獲好評的《異星入境》(Arrival),還有一部經典科幻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即將問世。至於《烈火焚身》,至今仍是我在影展看過最喜歡的電影。

 

住在加拿大的雙胞胎兄妹西蒙和珍,在母親過世之後面對一份怪異的遺囑:母親留下兩封信,一封要給兩人早以為不在世的父親,另一封要給他們甚至不知道存在的哥哥。在遺願未竟之前,母親要求「裸體下葬,面朝下,棺外不放石碑,不刻字」,因為「無法守諾的人沒有資格安息」。

 

西蒙一聽完氣炸了,認定這是媽媽腦袋不清楚,又在亂發神經;珍則是堅持要到母親的故鄉(中東)去一探究竟,也許會找到一些線索。而故事由此拉開,倒敘回女主角娜娃的一生:生在基督徒村落的她,愛上了邊境的穆斯林難民,而且還懷了身孕。戀情被揭發的那天,愛人在她面前被親哥哥槍殺,她自己也在生產之後遭到驅逐,到城裡去念大學。就在此時,兩派相屠殺的戰爭爆發了,在一片動亂裡,娜娃不但沒有避難,還踏上回鄉之路,一心要找到兒子。

 

愛讓人勇敢萬分,也讓人暴露脆弱。愛不能夠戰勝一切,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難題,更在死亡面前,常常只有啞然落淚的份。但愛可以帶來「意義」,帶來領悟,甚至在有些時候,帶來寬恕。

 

《烈火焚身》是一部藏著驚人結局真相的電影。那之後發生了什麼,我不準備明白詳述,這樣一個懸疑交錯的故事一定要先看過再來讀文章才對。而接下來,我要討論故事的思考層面——但即使不直接指明,仍會碰觸到關鍵的劇情轉折。所以還沒看過的讀者,請先打住,去找《烈火焚身》來看喔!

 

好,那我們開始吧。

 

在《烈火焚身》的內裡,存在著多重的衝突,這造就標題中「烈火」的象徵,由外而內地炙烤著角色們的心。在外在世界是種族立場,不明究理地互相恨之入骨,在內在則是對身世倫常與自我的認同之艱難。這一切在片中,被以「親情」或說「血脈」的意象一再加以交疊,複雜化和沈重化。

 

娜娃與她的穆斯林愛人,因為血緣分屬不同的立場,羅密歐愛上茱麗葉,卻未能共同赴死。兄長因為妹妹被敵人「玷污」了,不但憤而行凶,還差點順便處決自己的親手足——在這世上,還有比這更愚蠢昏聵,更該被剔除的惡劣思維邏輯嗎?

 

也是從這個節點開始,讓原先「血統即是立場」的等式,被動搖了。娜娃因為殺夫之仇及後續的經歷倒向了彼方陣營,她的(兩方混血的)兒子則一度被穆斯林的軍閥教養,最後又因為「太思念母親」,反過來加入基督教民兵。在此,循路回子宮的衝動,高漲成對養育自己的(假的)父親的反叛,甚至驅動他在成為一個刑求者之後,以強暴穆斯林女囚的方式,羞辱那股父權。這樣極致的惡,卻是來自潛意識對母親(及其代表的血緣/陣營)深深的愛和歸屬感。片尾當他知道真相,明白自己因為痛恨怪物,而變成了怪物,是不是也有被信仰背叛的感覺?

 

當然,這樣的主線充滿戲劇化的巧合,不論是母子獄中相遇,或二十年後又在加拿大碰在一起,這種種超乎現實可能的安排,無非是要控訴因為血緣和立場劃分「自己人」和「血海深仇的另一邊」有多麼荒謬。六年半前,我還一度覺得這概念已經被說過太多次了,還需要再強調嗎?沒想到六年後,當世事全面倒流回「同伴 = 安全/異族 = 危險」的弱智劃分,對自己當初的誤判,我真是加倍唏噓和心虛。

 

再說內在的衝突。這一路上除了娜娃自己的認同轉變,故事中「現代」的這條線,講兩兄妹的身世發掘,以及更重要的「接受自己」,那是無盡的清水都洗不淨的存在焦慮。而在電影前半,最大的疑惑自然是娜娃為何要出這道難題?第一層答案是她得靠他們才能實現最在乎的「我會找到你」的諾言,但還有第二層,其實是那句「能夠在一起,就是最美好的事」。這也是她在受到無法平復的震驚,而身心受重創之後,終究冷靜下來想通的。

 

這裏,就要花點力氣論述了。我試著從片中最殘酷的意象說起:《烈火焚身》裡,一共有三場「親子被迫分離」的戲:第一是娜娃失去兒子。那穿透族群壁壘的愛的結晶甫一出生,就從襁褓中被抱走了,那是對一個母親最大的傷害,也是一段愛情的遺物被奪走。第二次是在那輛公車外頭,因為血緣得以逃過一劫的娜娃,要趁機救走一個孩子,那瞬間對方母親的表情,是驚駭於死亡在即,又一心只希望女兒活下來。這樣的百感千感,你我都懂,遭遇過類似境地的娜娃更是懂。但她失敗了,而那當下,那個在巴士火海裡的母親,是不是也目睹了那最殘忍的一幕?

 

那之後第三次,是在獄中產下雙胞胎,這時候的娜娃已經沒有表現出情緒了。她曾要親手墮掉這一胎,但在生下之際又被抱走,那一瞬間,她的心情是什麼?之後她被釋放了,得知孩子們還活著,那一刻她想的又是什麼?

 

這三個現場,建構起極端的生命經驗:人世可以太過殘酷,死亡可以太沒有道理,倫常只是笑話,遠遠不敵人心的惡意。然而,是否因為經歷過這一切,讓她得以換一個角度,看待她和兒子的「重逢」——畢竟,雖然她沒能真的找到他,他們卻以另外的形式超越常理地「相聚」了。而且最後,各自都活了下來。這樣,是否也算是一種「美好」?

 

這是本片最特別的論述。從娜娃最後寫給「父親」的信看,徹底的不可能消泯的恨和痛苦,一定存在。只是這樣一個希臘悲劇變形再變形的故事,又是要說:愛有無限種可能。這不是這部片想「教」我們什麼,而是對生命的詮釋,永遠該回到當事人主觀、完全無法由他人置喙的角度上。

 

她也藉此告訴雙胞胎:縱然我們一家的關係難以理清,但畢竟我們母子三人「一起」度過了這些年。這樣的日子就是美好的。無論你們從哪來,你們都在這裡,我們都一起在這裡。這已經是最美好的事。而現在我走了,你們還擁有彼此,只要好好地活下去,依然是美好的。

 

在《烈火焚身》的開頭是一片灰濛濛的樹景,逐漸拉遠,才揭露原來鏡頭是在室內,有一群聖戰士的童兵正接受著剃髮儀式。其中一個粗獷但不脫稚氣的男孩,直直地瞪進鏡頭裡,他的腳跟上有一排三連星標記;這整個過程,背景配樂是Radiohead的〈You and Whose Army〉——六年又三個月前的星期六夜晚,是這一幕讓我知道:有些人世的樣貌太重,悲劇太痛,但我們不該移開關注的眼光。所以我願意花一輩子,繼續觀看和貼近它們。

 

童年是一把匕首插在咽喉,要拔出來不容易。但即使烈火焚身,都不能忘記這些炙烤著我們的,是人與人的羈絆和情份。在遺願完成之後,娜娃的墓上終於有了碑,沐浴在陽光下。有光的地方就能夠照亮過去,有光的地方,就可以盼望未來。

 

 


封面圖片:張硯拓提供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閃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硯拓的沙龍
888會員
43內容數
<p>一篇真正好的影評,關於一部真正值得的電影,需要的是沈澱。看完後的沈澱,寫完到發表之間的沈澱。前者甚至不是一天兩天,一週兩週,而是一年兩年三五年的生命累積。</p>
張硯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31
往往我們因為知道難,因為認定時機已過,就選擇了先放著不去看,先忙著過日子,過著過著人生也就過了。但這部戲用寵物溝通,或其實是一個個超然、全知的「毛家人」為媒介,繞過那些打牢的結,言語的障,還有不看當下只困在過去的眼光,彷彿是對你的內在、或「替」你內在的另一個聲音說話。
Thumbnail
2020/10/31
往往我們因為知道難,因為認定時機已過,就選擇了先放著不去看,先忙著過日子,過著過著人生也就過了。但這部戲用寵物溝通,或其實是一個個超然、全知的「毛家人」為媒介,繞過那些打牢的結,言語的障,還有不看當下只困在過去的眼光,彷彿是對你的內在、或「替」你內在的另一個聲音說話。
Thumbnail
2018/10/16
《輝耀姬》最後,返月途中的公主怔然想起什麼,回望了地球一眼。那成了高畑勲一生創作的最後一幕了。「真的不想回去,但是來不及了……」所幸我們還能在大銀幕上,陪大師再回望最後一次,在心裡默默跟著唱⋯⋯
Thumbnail
2018/10/16
《輝耀姬》最後,返月途中的公主怔然想起什麼,回望了地球一眼。那成了高畑勲一生創作的最後一幕了。「真的不想回去,但是來不及了……」所幸我們還能在大銀幕上,陪大師再回望最後一次,在心裡默默跟著唱⋯⋯
Thumbnail
2018/09/28
終究,能被多數人珍惜的藝術,是張開雙臂,是傳遞情感的。藝術真的不跟生/活攸關嗎?當然不是。有太多事物在供給,在教導我們活下去的方法,但藝術可以是活著的理由,甚至是活下去的力量。這樣的力量來自創作者的一片心意,來自胸壞,巧緻,還有善念。
Thumbnail
2018/09/28
終究,能被多數人珍惜的藝術,是張開雙臂,是傳遞情感的。藝術真的不跟生/活攸關嗎?當然不是。有太多事物在供給,在教導我們活下去的方法,但藝術可以是活著的理由,甚至是活下去的力量。這樣的力量來自創作者的一片心意,來自胸壞,巧緻,還有善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序幕拉起,刺耳的尖叫聲連連,父親被警方以非法監禁及亂倫罪名逮捕,身旁十二歲的女兒黛娃兒眼睜睜看著一切的發生,她承擔著不屬於這份年紀該有的疑惑;當
Thumbnail
序幕拉起,刺耳的尖叫聲連連,父親被警方以非法監禁及亂倫罪名逮捕,身旁十二歲的女兒黛娃兒眼睜睜看著一切的發生,她承擔著不屬於這份年紀該有的疑惑;當
Thumbnail
一對雙胞胎於母親過世後,在公證人幫助下揭開生前有著謎樣身世的母親遺囑。信中要求他們前往中東,尋找素未謀面的父親以及從未聽聞過的兄長。從小在加拿大成長的兩人,對於憂鬱又疏離的母親的過去一無所知。哥哥西蒙最初拒絕遺囑的指示,妹妹珍則對死前表情總是悵然若失的母親感到疑惑,於是她決定憑藉微薄的線索,前往母親
Thumbnail
一對雙胞胎於母親過世後,在公證人幫助下揭開生前有著謎樣身世的母親遺囑。信中要求他們前往中東,尋找素未謀面的父親以及從未聽聞過的兄長。從小在加拿大成長的兩人,對於憂鬱又疏離的母親的過去一無所知。哥哥西蒙最初拒絕遺囑的指示,妹妹珍則對死前表情總是悵然若失的母親感到疑惑,於是她決定憑藉微薄的線索,前往母親
Thumbnail
愛讓人失去理智,沒有道理可言,即使在最恨最恨的人生暗角,依然能生出諒解。愛也讓人跨越凶險,千山萬水,到世界的對角去追一個諾言,生死不計。愛是和煦的光,但往往越是殘忍的故事,越能透出愛的力量。
Thumbnail
愛讓人失去理智,沒有道理可言,即使在最恨最恨的人生暗角,依然能生出諒解。愛也讓人跨越凶險,千山萬水,到世界的對角去追一個諾言,生死不計。愛是和煦的光,但往往越是殘忍的故事,越能透出愛的力量。
Thumbnail
《夏日殤痕》以現實與超現實的劇情交錯,呈現童年帶來的傷痛恆存,雖然結局的收尾稍嫌倉促,但以導演西蒙·希特的首部長片作來看,電影完成度相當高,且富有詩意與美感,可預期導演未來必能更上層樓,而兩位親生兄弟演員的精采表演,也為本片的血色更添真實,感受愛與恨的共生關係。
Thumbnail
《夏日殤痕》以現實與超現實的劇情交錯,呈現童年帶來的傷痛恆存,雖然結局的收尾稍嫌倉促,但以導演西蒙·希特的首部長片作來看,電影完成度相當高,且富有詩意與美感,可預期導演未來必能更上層樓,而兩位親生兄弟演員的精采表演,也為本片的血色更添真實,感受愛與恨的共生關係。
Thumbnail
女人說:「我是One。終於相遇了,我親愛的妹妹。」
Thumbnail
女人說:「我是One。終於相遇了,我親愛的妹妹。」
Thumbnail
出軌情節,早已是常見的影視題材。但能令人全場屏息,甚至如觀賞恐怖片一樣遮眼閃躲的作品,恐怕寥寥可數吧。繼知名導演斯馮提爾的闇黑異色之後,丹麥另一女導演梅・埃爾・圖克(May el-Toukhy)所執導的《烈火偷情》,拍下繼母與繼子偷情的驚駭故事,揭開人心最扭曲的暗面。
Thumbnail
出軌情節,早已是常見的影視題材。但能令人全場屏息,甚至如觀賞恐怖片一樣遮眼閃躲的作品,恐怕寥寥可數吧。繼知名導演斯馮提爾的闇黑異色之後,丹麥另一女導演梅・埃爾・圖克(May el-Toukhy)所執導的《烈火偷情》,拍下繼母與繼子偷情的驚駭故事,揭開人心最扭曲的暗面。
Thumbnail
女主角「伊莉莎白」從賣身三晚、10月懷胎,千里尋女,豪門鬥爭,最後重圓愛情婚姻夢,都必須經過一連串「性」道德的如履薄冰,若非有成熟的「性意識」為底蘊,任何一個錯誤的抉擇,會把人生喜劇變成豪門奪妻的悲劇。幾場火光下愉悅溫暖的的性愛,只有在成熟的「性意識」下才能展現。
Thumbnail
女主角「伊莉莎白」從賣身三晚、10月懷胎,千里尋女,豪門鬥爭,最後重圓愛情婚姻夢,都必須經過一連串「性」道德的如履薄冰,若非有成熟的「性意識」為底蘊,任何一個錯誤的抉擇,會把人生喜劇變成豪門奪妻的悲劇。幾場火光下愉悅溫暖的的性愛,只有在成熟的「性意識」下才能展現。
Thumbnail
如膠似漆的兩姊妹,因為姊姊姬達一時的意亂情迷,與一個水手伊葛斯私奔且懷上了孩子,再次回來時,妹妹已經嫁人,氣憤的父親將大肚子的姬達掃地出門,並告訴姬達妹妹尤莉絲已經結婚並遠行至維也納,但其實妹妹仍然在當地,而被迫結婚的她從未放棄尋找姊姊,在一個男人的作弄下,兩個女子隔空吶喊著彼此,那麼遠卻那麼近
Thumbnail
如膠似漆的兩姊妹,因為姊姊姬達一時的意亂情迷,與一個水手伊葛斯私奔且懷上了孩子,再次回來時,妹妹已經嫁人,氣憤的父親將大肚子的姬達掃地出門,並告訴姬達妹妹尤莉絲已經結婚並遠行至維也納,但其實妹妹仍然在當地,而被迫結婚的她從未放棄尋找姊姊,在一個男人的作弄下,兩個女子隔空吶喊著彼此,那麼遠卻那麼近
Thumbnail
★ 金獎影帝后茱麗葉畢諾許、傑瑞米艾朗從影最大尺度激情演出! ★ 法國電影大師路易馬盧情慾鉅作,一刀未剪版驚艷大銀幕! ★ 法國凱薩獎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 ★ 西班牙聖喬治影展最佳男女主角、英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電影配樂!
Thumbnail
★ 金獎影帝后茱麗葉畢諾許、傑瑞米艾朗從影最大尺度激情演出! ★ 法國電影大師路易馬盧情慾鉅作,一刀未剪版驚艷大銀幕! ★ 法國凱薩獎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 ★ 西班牙聖喬治影展最佳男女主角、英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電影配樂!
Thumbnail
如果要列年度十大美片,《裂愛》在其中奪得一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由塔可夫斯基精神繼承人蘇古諾夫之弟子,坎特米爾巴拉果夫(Kantemir BALAGOV)所帶來的這部作品,充份展現了二戰列寧格勒被德軍侵襲後,無處不在的斷垣殘壁,不只是物質上的破壞,也是精神上的破壞,甚至已經銘刻在俄國人的靈魂。
Thumbnail
如果要列年度十大美片,《裂愛》在其中奪得一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由塔可夫斯基精神繼承人蘇古諾夫之弟子,坎特米爾巴拉果夫(Kantemir BALAGOV)所帶來的這部作品,充份展現了二戰列寧格勒被德軍侵襲後,無處不在的斷垣殘壁,不只是物質上的破壞,也是精神上的破壞,甚至已經銘刻在俄國人的靈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