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該給學生「永遠的成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課的時候,我跟孩子們示範摺紙的步驟:

 

「老師,這個角好難對準…」

「試試看啊,才第一個步驟而已,應該沒有很難喔!」

「老師,是不是對過去而已?應該不用角角對角角吧?」

「請盡量試試看喔!」

「對不準就對不準,又不會怎樣……」

「老師我不會,妳教(幫)我…我就是不會…」

「吼!我不想摺了,都摺不好!」

就這樣,手上的紙還沒有摺過幾次,就被扔到垃圾桶裡了。

 

學習藝術嘛,不是很自由嗎?為什麼要要求孩子精準的做到呢?這樣教學會不會太嚴格了?這樣不會讓學生引起興趣來啦!整堂課重複做一樣的事情,而且只有教教摺一個動物喔?會不會太簡單了?啊小朋友不會,老師要教他們啊,不是讓他們自己在那裡弄吧?

 

對準摺線,這種需要精準對齊折線才做得出東西的課程,在資訊龐雜、強求時間效率的年代,還需不需要存在呢?如果不需要存在,那為何我們在日常生活所接觸的工作,除了提供精準的服務之外,也會追求「手作的溫度」?「手作的溫度」指的到底是拙劣、看起來笨笨呆呆很有拙趣的東西,還是指對生活需求的親近體貼?

 

電視廣告上常有日本師傅級的手藝人,展現機械無法複製的精準技藝,無論是美食或版畫印刷過程等等,或者展現手藝的熟練技巧,精準的節奏、專注的身體律動等等,那個雋永的瞬間,凝聚在眼前的「手作」身影,都能使我們明白,精準、有效率、確實不拖泥帶水的技藝都是長時間鍛鍊的成果。

 

然後我們知道那是所謂「一技之長」,就是那種對小孩說,以後如果你長大不讀書,或是書讀不好,就去找學一個「一技之長」,足夠養活自己的一種技巧。

 

raw-image

小夜老師的學生作品

 

這種具有功能性的期待,也是會被放進學校教育的,雖然學校教育(尤其是孩童階段)的目的並不一定是為了將來就業。

 

但是要做到精準,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家長可以等待這樣的教育過程嗎?孩子又是否能受得了長時間專注一件事的基礎磨練?

 

或者,孩子無法忍受長時間的訓練這件事情,家長也不一定會關心,而更在乎是不是有效率的「得到回饋」。至少,在我教學的期間內,「要求學生做到精準」這件事,在課堂上變成老師必須要做到的事情。老師的教學被要求快、狠、準,要立即呈現成果樣樣到位,家長選擇購買課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看到學生得到「永遠的成功」。

 

無可諱言的說,「永遠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老師希望學生學習有效率,家長也希望學生學習可以有所獲,學生自己也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成就感,但是教學過程在追求這個期望的同時,卻把許多問題給壓在下面,那麼這樣的期待真的是「好」的嗎?

 

為了追求「永遠的成功」藝術教育長期忽視需要長時間的基礎能力培養,一直沒有告訴學生「過程中會一再失敗遭遇挫折,才是真正的真實」這件事情,在學習發表的課綱上也沒有這些空白的空間。學生對技術的理解到哪裡?運用會不會?拆解會不會?真會?還是假的會?

 

好比教給小孩,套一個公式就可以畫出一朵花,卻沒有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畫,從此之後他就只會用這個方式畫­­,沒有進一步的想法了——因為這樣就超過一般小朋友的程度了。這樣的公式運用在教育上面,學習時間短效果又好,失敗率也降低,學生的成就感提高,老師也可以教出效果很好的成績單,而在此之外,課程目的變成滿足一種「多才多藝」的虛榮,學的越多越好,有沒有學的深入無所謂,都說先讓孩子多接觸、找出興趣,不過長期的投資卻又再說。

 

也許,這可以看出台灣長期只看重學科成績的教育,影響深遠。一方面是藝術等方面的學習被輕忽,另一方面只看重結果、不重視過程的價值觀,也轉移過來養成取巧的作法。藝術教育不該是只有表象的花招(trick)或幻數,以為創作不用扎實的學習技巧、把抄近路當作的「聰明」方法。

 

比較無奈的是,「永遠的成功」背後教學模式的問題,家長、老師也都心裡有數吧,而學生仍然一路被騙上去,即使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在短短沒幾年的時間裡學到理論實作,卻又與業界有天高地遠的落差。這種速成教育的方法到底成就了誰?

 

ㄟ,那個,扯遠了,我得回去面對把紙丟進垃圾桶的生氣小朋友了,謝謝大家。

 

延伸閱讀:

看到「藝術」,你想到的是?

 


聽小孩的話:小夜老師的塗鴉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夜老師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p>隨著塗鴉故事的累積,我跟孩子之間的默契也開始建立。時間一久,我就成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翻譯。</p>
小夜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1/11
<p>對孩子而言,創作的成就感並不來自於依循大人們提供的指令。相反的,在創作過程中不被理解的嘗試,往往才更能讓他們獲得創作的能力與樂趣。</p>
Thumbnail
2017/01/11
<p>對孩子而言,創作的成就感並不來自於依循大人們提供的指令。相反的,在創作過程中不被理解的嘗試,往往才更能讓他們獲得創作的能力與樂趣。</p>
Thumbnail
2016/12/14
<p>如果是初階的小朋友可能會了解蘋果是一整顆,但是若要他╱她表現一顆蘋果,小朋友較可能表現的是平面的效果。中階的小朋友(泛指對藝術創作有所概念,普遍是國小以上的孩子)對於蘋果的體感有更多的經驗來補充了解,所以如果請他們來表現一顆立體的蘋果可能會比初階的孩子還要表現得更好。</p>
Thumbnail
2016/12/14
<p>如果是初階的小朋友可能會了解蘋果是一整顆,但是若要他╱她表現一顆蘋果,小朋友較可能表現的是平面的效果。中階的小朋友(泛指對藝術創作有所概念,普遍是國小以上的孩子)對於蘋果的體感有更多的經驗來補充了解,所以如果請他們來表現一顆立體的蘋果可能會比初階的孩子還要表現得更好。</p>
Thumbnail
2016/12/01
<p>希望每個孩子「達到理想」的最快速方法,就是陪著孩子實驗。然後嘗試挫折,從挫折中修正思考。這並不是浪費時間的繞遠路方法,很快的,孩子會記住經驗的累積,完成一個讓自己滿意地不得了的作品!</p>
Thumbnail
2016/12/01
<p>希望每個孩子「達到理想」的最快速方法,就是陪著孩子實驗。然後嘗試挫折,從挫折中修正思考。這並不是浪費時間的繞遠路方法,很快的,孩子會記住經驗的累積,完成一個讓自己滿意地不得了的作品!</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常常會直接說出不喜歡xxx美術老師做那些事 有些老師過分嚴苛與要求一致結果 孩子可能感到巨大壓力和焦慮 這種壓力容易阻礙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表現 一些美術老師可能過度干預孩子的藝術創作 直接上手去改畫也不溝通說明 強迫學生遵循特定方式 這可能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自由表達 當面貶低、批評或惡意評價
Thumbnail
孩子常常會直接說出不喜歡xxx美術老師做那些事 有些老師過分嚴苛與要求一致結果 孩子可能感到巨大壓力和焦慮 這種壓力容易阻礙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表現 一些美術老師可能過度干預孩子的藝術創作 直接上手去改畫也不溝通說明 強迫學生遵循特定方式 這可能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自由表達 當面貶低、批評或惡意評價
Thumbnail
說到一切繪畫的基礎,常常聽到答案是「素描」,但為什麼素描重要,有時候學生還真的感覺不到原因,至少在我高中時期就是如此,我小時候最討厭素描了
Thumbnail
說到一切繪畫的基礎,常常聽到答案是「素描」,但為什麼素描重要,有時候學生還真的感覺不到原因,至少在我高中時期就是如此,我小時候最討厭素描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成長」是別人給不起的東西,只有我們自己才懂。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大人們總是想要教導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事情,但是,卻很少人換位思考,在我們身邊的孩子或是晚輩,他們身上也許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正所謂「萬物皆為我師,學習換位思考,跳脫框架」,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成長」是別人給不起的東西,只有我們自己才懂。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大人們總是想要教導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事情,但是,卻很少人換位思考,在我們身邊的孩子或是晚輩,他們身上也許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正所謂「萬物皆為我師,學習換位思考,跳脫框架」,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手與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 如何把技藝學好甚至頂尖 跟身體反覆的投入練習是很有關聯的 持之以恆地去接觸與練習是基本的觀念 在很多因素下 孩子的學習之初偏向體驗式學習 當然在試探孩子的興趣所在的狀況下是有所必要的舉措 但接續下來的學習就必須開始轉換 不能一直讓孩子周遊列國到處體驗學習 一下鋼琴試試!一下書
Thumbnail
手與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 如何把技藝學好甚至頂尖 跟身體反覆的投入練習是很有關聯的 持之以恆地去接觸與練習是基本的觀念 在很多因素下 孩子的學習之初偏向體驗式學習 當然在試探孩子的興趣所在的狀況下是有所必要的舉措 但接續下來的學習就必須開始轉換 不能一直讓孩子周遊列國到處體驗學習 一下鋼琴試試!一下書
Thumbnail
這四年,我從繪畫小白開始學素描、色鉛筆,慢慢進展到水彩,再過一年到油畫。我想要說:「如果有興趣,現在開始不嫌晚。」
Thumbnail
這四年,我從繪畫小白開始學素描、色鉛筆,慢慢進展到水彩,再過一年到油畫。我想要說:「如果有興趣,現在開始不嫌晚。」
Thumbnail
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畫得很醜啦!⋯⋯ 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最常聽到的幾句話,但有趣的是,他們就在現場,參與這堂「心靈粉彩與藝術的自我照照」課程。 用藝術來帶入個人的自我照關和覺察,是「心靈粉彩課」裡想要做的事,目標不只是為了學技法,雖然會有基本,但更重要的是想要以「粉彩」這樣的工具
Thumbnail
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畫得很醜啦!⋯⋯ 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最常聽到的幾句話,但有趣的是,他們就在現場,參與這堂「心靈粉彩與藝術的自我照照」課程。 用藝術來帶入個人的自我照關和覺察,是「心靈粉彩課」裡想要做的事,目標不只是為了學技法,雖然會有基本,但更重要的是想要以「粉彩」這樣的工具
Thumbnail
「自己畫一個框,再越過那個框。」 前陣子報名上了畫畫課。一直都好喜歡畫畫的,喜歡顏料在白紙上綻放,變成方的圓的扁的長的。以前是美術班的一員,但倒不是因為畫畫很厲害,事實上美術班只是變相的升學班而已。入學考試考了國文與美術,我以國文成績最高、美術成績最低進去了,很幽默。我們有比其他班級更多的美術課,但
Thumbnail
「自己畫一個框,再越過那個框。」 前陣子報名上了畫畫課。一直都好喜歡畫畫的,喜歡顏料在白紙上綻放,變成方的圓的扁的長的。以前是美術班的一員,但倒不是因為畫畫很厲害,事實上美術班只是變相的升學班而已。入學考試考了國文與美術,我以國文成績最高、美術成績最低進去了,很幽默。我們有比其他班級更多的美術課,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