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畫圖的意義是什麼——七種覆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畫圖,在語言還沒有建立以前,對每個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是什麼呢?我的教學工作累積了一些觀察,大約分成幾種不同的「關鍵字」,而且還正在累計當中。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觀察呢?孩子的畫不就是自己高興畫什麼就是什麼,孩子會自己解釋自己的畫,不是嗎?

 

是,也不是。

 

「是」的解釋是,不同階段的孩子會對畫作裡面的圖案有各種見解,「不是」的解釋是,我總在教學現場裡聽見「妳怎麼畫成這樣?老師講的妳都沒在聽嗎?」、「你說這是迷宮就是迷宮吧,反正你說的算」,或是「你怎麼畫的跟大家都不一樣?」類似這樣的問題。

 

「妳怎麼畫成這樣?老師講的妳都沒在聽嗎?」經常是不在教學現場的家長,對創作後的成品提出的疑問。藝術創作這門科目,是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許老師不太干涉孩子的創作內容,讓孩子在創作的當下自然表現,所以會產生老師與學生作品不相同的狀況,不代表孩子沒有認真聽課。

 

「你說這是迷宮就是迷宮吧,反正你說的算」或是「你怎麼畫的跟大家都不一樣?」則是對孩子(或是對自己)的創作沒信心。孩子可能在引導下順利完成作品,但這件作品與家長的預期產生落差,孩子一時之間又無法說明清楚自己的創作動機,彼此認知不同產生的誤會。

 

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我想試著用不同的「關鍵字」來說明小孩的行為與畫作。包括「覆蓋」、「敘事」、「記錄」、「說明」、「指示與符號」、「表現情緒」、「裝飾」、「自我測試」、「因…而作」、「功能性圖案」等等。首先以底下的圖片為例,來談談「覆蓋」的七種意義。

 

raw-image
 (圖1)

 

在幼兒時期,大手臂已經發展完備,正要進入小手臂的控制與精細動作的發展,這時的覆蓋比較接近一種「動作」,我稱為「作為動作的覆蓋」。目的是用來測試自己的能力,也許是想測試顏色到底能疊到幾層,或是在疊色的過程裡混色出來的一種新的創造,通常是任意挑選顏色來進行,而且不需要依賴爸爸媽媽,就能夠自己創造出來的顏色,以此來建立自己是與爸爸媽媽不相同的個體。這時候的覆蓋,通常只是為了蓋住顏色,造型完整與否並不是這個階段的考量。上圖的小朋友在紙上塗好了紅色之後,在紅色區塊上再次疊上綠色(圖1)。最後在綠色上又疊上紫色,他試了好多的顏色,而且不斷重複這些動作。這個階段,覆蓋給予小孩的意義大過於他畫出來的圖案,通常圖案也是無意義的。

 

raw-image

(圖2)

 

raw-image

(圖3) 

 

raw-image

(圖4)

 

在小肌肉群還在發展的期間,因為要精準的塗好並不容易,所以常有塗出框框的狀況,看起來好像是一種覆蓋,但孩子並不是真的想要覆蓋什麼。我稱為「不是要覆蓋的覆蓋」,如圖2。圖3與圖4的覆蓋與圖2的不同是在於他們的精細動作的發展比圖2多ㄧ些,例如貓咪身上有條紋、魚身上有鱗片等等的細節,都可以畫出,但也許因為太投入在構圖,上色的時候忘了換顏色,所以畫面看起來好像糊成一團,實際上孩子都已經把細節做出來了,而且做得很好,這裡的覆蓋是一種「有意識的覆蓋」,精細動作還在練習的孩子,想要表現對象的顏色而覆蓋住原本的畫圖線條。如圖5、圖6,有一黃一紅的怪獸,正在發功,所以全身都是黃澄澄紅通通的能量!

 

raw-image

(圖5)

 

raw-image

(圖6)

 

另一種「試著挽救的覆蓋」是孩子認為塗錯了,企圖想要遮蓋原本的顏色、構圖,而想出來的方法,如圖7聖誕樹兩旁被塗掉的雪花。

 

raw-image

(圖7)

 

孩子本來想要畫一棟城堡,但因為旁邊的孩子不小心撞到他的手臂,而讓城堡的門面多了一條歪線,這個孩子解決的方法是用覆蓋的方式製造一場戰爭,讓外來的敵人把城堡的們給炸爛了,這又是另一種的「為了改變而改變的覆蓋」,如圖8。

 

raw-image

(圖8)

 

還有一種覆蓋,是「為了創造的覆蓋」。孩子想要試試看顏色混色的效果,由自己的手挑選顏色,然後創造出來的顏色,會滿足孩子內在獨一無二的成就感。如圖9,天空上的奇幻星球。這裡的覆蓋與上述提到圖1「作為動作的覆蓋」的任意挑選的混色不同,「為了創造的覆蓋」通常是孩子有了混色的經驗後,挑選顏色來進行覆蓋的混色,因此畫面仍可以保持星球的造型。

 

raw-image

(圖9)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東西,跟我們以為的是不一樣的,塗抹、堆疊、覆蓋、擦拭等,這些常在孩子創作中出現的動作,看似不是我們理解的畫畫步驟,畫圖好像應該是要一一按指令的規劃,才能往下走完成一張作品,應該不是這些看不懂或無意義的線條、玩髒的顏色。

 

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實驗去塗抹,或是把力氣用盡在顏色裏面,或是手指沾滿顏色揉出溫度,或是推展施力與回彈的方向,他/她們如何發現自己的創作能力呢?

 

孩子所需要的是這些從未體驗的感覺,完成一幅美麗的作品是爾後關心的階段,先學會放大自己的感官,把自己放進藝術創作的玩樂過程,比接近美感的經驗更重要噢!

 


 

編輯:肥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夜老師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p>隨著塗鴉故事的累積,我跟孩子之間的默契也開始建立。時間一久,我就成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翻譯。</p>
小夜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6/12/14
<p>如果是初階的小朋友可能會了解蘋果是一整顆,但是若要他╱她表現一顆蘋果,小朋友較可能表現的是平面的效果。中階的小朋友(泛指對藝術創作有所概念,普遍是國小以上的孩子)對於蘋果的體感有更多的經驗來補充了解,所以如果請他們來表現一顆立體的蘋果可能會比初階的孩子還要表現得更好。</p>
Thumbnail
2016/12/14
<p>如果是初階的小朋友可能會了解蘋果是一整顆,但是若要他╱她表現一顆蘋果,小朋友較可能表現的是平面的效果。中階的小朋友(泛指對藝術創作有所概念,普遍是國小以上的孩子)對於蘋果的體感有更多的經驗來補充了解,所以如果請他們來表現一顆立體的蘋果可能會比初階的孩子還要表現得更好。</p>
Thumbnail
2016/12/01
<p>希望每個孩子「達到理想」的最快速方法,就是陪著孩子實驗。然後嘗試挫折,從挫折中修正思考。這並不是浪費時間的繞遠路方法,很快的,孩子會記住經驗的累積,完成一個讓自己滿意地不得了的作品!</p>
Thumbnail
2016/12/01
<p>希望每個孩子「達到理想」的最快速方法,就是陪著孩子實驗。然後嘗試挫折,從挫折中修正思考。這並不是浪費時間的繞遠路方法,很快的,孩子會記住經驗的累積,完成一個讓自己滿意地不得了的作品!</p>
Thumbnail
2016/11/11
<p>無可諱言的說,「永遠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老師希望學生學習有效率,家長也希望學生學習可以有所獲,學生自己也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成就感,但是教學過程在追求這個期望的同時,卻把許多問題給壓在下面。這樣的期待真的是「好」的嗎?</p>
Thumbnail
2016/11/11
<p>無可諱言的說,「永遠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老師希望學生學習有效率,家長也希望學生學習可以有所獲,學生自己也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成就感,但是教學過程在追求這個期望的同時,卻把許多問題給壓在下面。這樣的期待真的是「好」的嗎?</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一個練習構音的小孩,我在找讓他前進的誘因或讓他會想規避的嫌惡刺激,使小孩可以提升自己發音的自覺性,減少我不斷提醒他這個音又沒發對了喔的依賴性…. 很多方法都曾經試過了,但都曇花一現不是可以深深打進他心裡的策略 所以這天我說,如果被我聽到錯誤音累積滿5次就畫一個圖在他手上喔,而且不能洗掉要帶回家給大家
Thumbnail
一個練習構音的小孩,我在找讓他前進的誘因或讓他會想規避的嫌惡刺激,使小孩可以提升自己發音的自覺性,減少我不斷提醒他這個音又沒發對了喔的依賴性…. 很多方法都曾經試過了,但都曇花一現不是可以深深打進他心裡的策略 所以這天我說,如果被我聽到錯誤音累積滿5次就畫一個圖在他手上喔,而且不能洗掉要帶回家給大家
Thumbnail
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上,以理性作為起點,慢慢引導出感性的內心,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然而,過去的教育認知可能存在偏差,使得孩子對創意有著錯誤的理解。有些孩子可能將與眾不同視為創意,僅因與他人不同而感到自己充滿創意。這種誤解可能得到大人的鼓勵,使孩子更認同標新立異的行為而偏差。 以葉子老師的
Thumbnail
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上,以理性作為起點,慢慢引導出感性的內心,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然而,過去的教育認知可能存在偏差,使得孩子對創意有著錯誤的理解。有些孩子可能將與眾不同視為創意,僅因與他人不同而感到自己充滿創意。這種誤解可能得到大人的鼓勵,使孩子更認同標新立異的行為而偏差。 以葉子老師的
Thumbnail
兒童學畫畫的10大好處,包括訓練手眼協調、培養創造力、培養觀察力、增強記憶力、培養專注力、認知發展、增強心理健康、增強自信心、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本文提供鼓勵孩子畫畫的方法,家長和老師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題材和素材,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和創造。
Thumbnail
兒童學畫畫的10大好處,包括訓練手眼協調、培養創造力、培養觀察力、增強記憶力、培養專注力、認知發展、增強心理健康、增強自信心、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本文提供鼓勵孩子畫畫的方法,家長和老師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題材和素材,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和創造。
Thumbnail
女兒在幼稚園期間會帶回她充滿童趣的美勞作品,偶而有幾幅不知道主題的畫作,點線面的線條和色塊,還有滿滿的塗鴉,構成她的世界風景。畫畫是教育的一環,也是充滿療癒的休閒,我喜歡與女兒一起作畫,享受親子共筆的時光。
Thumbnail
女兒在幼稚園期間會帶回她充滿童趣的美勞作品,偶而有幾幅不知道主題的畫作,點線面的線條和色塊,還有滿滿的塗鴉,構成她的世界風景。畫畫是教育的一環,也是充滿療癒的休閒,我喜歡與女兒一起作畫,享受親子共筆的時光。
Thumbnail
這時,就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與記憶能力。 例如:在觀察過程中,可以問孩子:「這東西叫什麼?是什麼顏色的?那是什麼形狀呢?… … 」 親子一齊共創色彩繽紛的孩子成長回憶錄 ... ...
Thumbnail
這時,就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與記憶能力。 例如:在觀察過程中,可以問孩子:「這東西叫什麼?是什麼顏色的?那是什麼形狀呢?… … 」 親子一齊共創色彩繽紛的孩子成長回憶錄 ... ...
Thumbnail
從表達的能力來說,每個寶寶身上可說是與身俱來,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拿了鼓棒就到處敲打(管他有沒有鼓😎)、有了蠟筆水彩,世界就是我的畫布(包含自己身體跟家裡牆壁😅)。而成人多了觀察與反思的能力,可以更深一層地從這類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中受惠,讓內在孩童重新被滋養。
Thumbnail
從表達的能力來說,每個寶寶身上可說是與身俱來,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拿了鼓棒就到處敲打(管他有沒有鼓😎)、有了蠟筆水彩,世界就是我的畫布(包含自己身體跟家裡牆壁😅)。而成人多了觀察與反思的能力,可以更深一層地從這類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中受惠,讓內在孩童重新被滋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