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培養孩子的立體感(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延續上回文章對立體的概念,這篇要討論的是立體感裡面的「空間」。

 

如何向孩子介紹「空間」?先從孩子如何理解空間概念開始。

 

學齡前的孩子從出生以來的學習,偏向認知為多,所接觸到的書本、圖片,在視覺上多以平面為主。從平面要轉為立體的概念,是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去練習觀察、練習表達的。(學齡前階段,在剛接觸藝術之際屬於初階的孩子。當然也有更早就接觸到藝術的孩子,可能程度上已經是中階。)

 

練習觀察的意思是說,需要用眼睛把看到的東西,從認知變成圖片的形象再轉為具有體感的物件。這個「體悟」需要由經驗來累積觀察的。例如:我們會說「這是一整顆蘋果」,而不是「這是一整張蘋果」或是「這是一整片蘋果」,其中的「顆」就是我們經過手去觸摸、抓取後的體驗,是立體的概念產生的,並不是平面的「張」、「片」。如果是初階的小朋友可能會了解蘋果是一整顆,但是若要他╱她表現一顆蘋果,小朋友較可能表現的是平面的效果。中階的小朋友(泛指對藝術創作有所概念,普遍是國小以上的孩子)對於蘋果的體感有更多的經驗來補充了解,所以如果請他們來表現一顆立體的蘋果可能會比初階的孩子還要表現得更好。

 

表現一個物體是上述的情況。若是兩個物體存在同一個空間,就會更需要經驗上來補充了。例如同一個桌子上面有一顆蘋果、一個橘子,蘋果在前,橘子在後。初階的孩子與中階的孩子會怎麼樣的表現呢?

 

初階的孩子可能會把蘋果跟橘子分開,一樣畫在同一張桌子上面。物體前後交疊的空間感,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在理解上較不容易,「物體恆存」的概念還沒有展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如果是中階的小朋友,前後的景深的概念也比較強了,理解「一前一後並不會讓任何一方消失」的概念,也不會這麼的困難。

 

 

延伸閱讀:動手作,培養孩子的立體感(一)

封面圖片來源:小夜老師

責任編輯:沈嘉悅

實習編輯:洪崇德

 


聽小孩的話:小夜老師的塗鴉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夜老師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p>隨著塗鴉故事的累積,我跟孩子之間的默契也開始建立。時間一久,我就成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翻譯。</p>
小夜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1/11
<p>對孩子而言,創作的成就感並不來自於依循大人們提供的指令。相反的,在創作過程中不被理解的嘗試,往往才更能讓他們獲得創作的能力與樂趣。</p>
Thumbnail
2017/01/11
<p>對孩子而言,創作的成就感並不來自於依循大人們提供的指令。相反的,在創作過程中不被理解的嘗試,往往才更能讓他們獲得創作的能力與樂趣。</p>
Thumbnail
2016/12/01
<p>希望每個孩子「達到理想」的最快速方法,就是陪著孩子實驗。然後嘗試挫折,從挫折中修正思考。這並不是浪費時間的繞遠路方法,很快的,孩子會記住經驗的累積,完成一個讓自己滿意地不得了的作品!</p>
Thumbnail
2016/12/01
<p>希望每個孩子「達到理想」的最快速方法,就是陪著孩子實驗。然後嘗試挫折,從挫折中修正思考。這並不是浪費時間的繞遠路方法,很快的,孩子會記住經驗的累積,完成一個讓自己滿意地不得了的作品!</p>
Thumbnail
2016/11/11
<p>無可諱言的說,「永遠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老師希望學生學習有效率,家長也希望學生學習可以有所獲,學生自己也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成就感,但是教學過程在追求這個期望的同時,卻把許多問題給壓在下面。這樣的期待真的是「好」的嗎?</p>
Thumbnail
2016/11/11
<p>無可諱言的說,「永遠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老師希望學生學習有效率,家長也希望學生學習可以有所獲,學生自己也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成就感,但是教學過程在追求這個期望的同時,卻把許多問題給壓在下面。這樣的期待真的是「好」的嗎?</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筆者自己的孩子,訓練方式是很隨和的,所以請一般家長不要學,但可以把概念記下來。 從他1歲開始,筆者就習慣拿任何玩具,不管是積木或是TOMICA,都會加入數量的概念。
Thumbnail
筆者自己的孩子,訓練方式是很隨和的,所以請一般家長不要學,但可以把概念記下來。 從他1歲開始,筆者就習慣拿任何玩具,不管是積木或是TOMICA,都會加入數量的概念。
Thumbnail
會畫出這個的前因:我在騎車路上思考如何用身體帶動造型相關位置關係的聯想。 兒童繪畫教學心得與檢討 她說她會先講故事,然後提問:比方問大家有沒有吃過壽司,上面有什麼料呢?然後再帶到壽司長什麼樣子,小朋友捏立體黏土,不代表就能夠畫出線條,因為大班小孩對於空間概念已經有些了解,所以畫線條造型比較容易。
Thumbnail
會畫出這個的前因:我在騎車路上思考如何用身體帶動造型相關位置關係的聯想。 兒童繪畫教學心得與檢討 她說她會先講故事,然後提問:比方問大家有沒有吃過壽司,上面有什麼料呢?然後再帶到壽司長什麼樣子,小朋友捏立體黏土,不代表就能夠畫出線條,因為大班小孩對於空間概念已經有些了解,所以畫線條造型比較容易。
Thumbnail
孩子在學前,許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認字 會購買一大堆識字卡、練習本給孩子練習~ 但其實這些充滿文字的書籍,對於他們就像文字天書一樣抽象 💁‍♀️作伴小編要來與你們說說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認字的好方法 一起好好善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來引導孩子學會認字
Thumbnail
孩子在學前,許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認字 會購買一大堆識字卡、練習本給孩子練習~ 但其實這些充滿文字的書籍,對於他們就像文字天書一樣抽象 💁‍♀️作伴小編要來與你們說說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認字的好方法 一起好好善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來引導孩子學會認字
Thumbnail
對美的感知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果我們能提供具有美感的情境,自然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與感知體會的方式。窗明几淨、收納空間充滿秩序美感的教室,對孩子的生活教育、視覺感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Thumbnail
對美的感知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果我們能提供具有美感的情境,自然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與感知體會的方式。窗明几淨、收納空間充滿秩序美感的教室,對孩子的生活教育、視覺感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Thumbnail
四季國小課後ESL讓孩子在豐富有趣的美語情境中,投入深度的主題探究,展開動手做專題的創客經驗。這一次,以Level 2B的紙箱實驗室課程為例,邀請大家一起看見教師如何帶領學童動手玩專題,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藉由實作的歷程來解決問題,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小創客。
Thumbnail
四季國小課後ESL讓孩子在豐富有趣的美語情境中,投入深度的主題探究,展開動手做專題的創客經驗。這一次,以Level 2B的紙箱實驗室課程為例,邀請大家一起看見教師如何帶領學童動手玩專題,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藉由實作的歷程來解決問題,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小創客。
Thumbnail
四季藝術的大班國小銜接課程主要在幫助孩子們提前體驗、理解國小一年級的學校生活。除了協助孩子在生活方面的適應,另一方面也會著重孩子在課業方面的學習,學習適應部分涵蓋課程內容、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的轉變。 我們將從知能培養、學習觀摩、家長的正確態度說明大班國小銜接的學習關鍵。
Thumbnail
四季藝術的大班國小銜接課程主要在幫助孩子們提前體驗、理解國小一年級的學校生活。除了協助孩子在生活方面的適應,另一方面也會著重孩子在課業方面的學習,學習適應部分涵蓋課程內容、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的轉變。 我們將從知能培養、學習觀摩、家長的正確態度說明大班國小銜接的學習關鍵。
Thumbnail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Thumbnail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Thumbnail
一年級 正是對任何事情感興趣的年紀 對於各科目、寫字、用尺、畫直線的經驗 都才剛開始累積 任何事情都需練習,包含觀察、練習聽指令 老師的引導與討論,是孩子們認識的方向! 準備和孩子玩畫立體圖囉!
Thumbnail
一年級 正是對任何事情感興趣的年紀 對於各科目、寫字、用尺、畫直線的經驗 都才剛開始累積 任何事情都需練習,包含觀察、練習聽指令 老師的引導與討論,是孩子們認識的方向! 準備和孩子玩畫立體圖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