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華僑(四):在隱士之國的喜怒哀樂

2016/02/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街上幾位操著大陸口音的遊客,拿著相機拍照到處瞄準,快門聲此起彼落,希望將韓國仁川中華街(中國城)的景色全部囊括收藏。我也拿著跟朋友借來的GoPro相機,到處拍攝。最後在中華街的轉角,發現了之前約訪說好的記號,一張大片廣告上,一位黑臉包青天拿著中式甜點「空心餅」相當引人注目。而在招牌的下方的攤販旁,一位戴著帽子的華僑大哥看到拿著相機的我,隨即認出我來:「是楊記者嗎?快進來吧!外面很冷的。」

 

33

Photo Credit: 楊智強

 

這位身材精瘦,一臉幹練表情的王來順大哥是我在台灣採訪的韓華介紹的朋友,因為韓國華僑的圈子不大,在互相介紹之下都很熱情地給予幫助。這間位於仁川中華街上,名為「神」的糕餅店是王大哥跟另一位華僑承租下來的。在我到訪店鋪時,除了原本一樓的店舖之外,隔壁及二三樓都正在改建,有雄心壯志的他,準備趁著仁川政府整建仁川吸引大陸遊客的同時,開一間中大型的中式快餐店,為自己在中華街上,拓展事業版圖。在王大哥大致帶我參觀他的餅店之後,拿了兩隻塑膠椅坐了下來,泡了兩杯咖啡,開始跟我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誰說韓國華僑團結的?」

 

「其實這裡以前並沒有現在繁榮,在韓國發現這裡是大陸遊客的熱門景點之後,開始整建一些硬體設施,讓這裡更有味道。現在一些大飯店跟商家就開始進來了,我也是要進來施展一下身手。」王大哥笑嘻嘻地說:「之前這裡並沒有這麼好的發展,我想你應該也知道,早期韓國政府根本是希望華僑離開韓國,跟現在包容的政策完全不一樣。」

 

44仁川中華街上,名為「神」的糕餅店為王來順所承租。Photo Credit: 楊智強

 

我馬上回應:「是啊!我有聽說,但大家都說那時候因為大環境不好,所以華僑們都滿團結的不是嗎?」王大哥眼睛一愣回答:「哪有!誰說的?華僑根本不團結,內鬥相當激烈啊!」聽到大哥的回應後我也一愣:「喔!但之前的受訪者都說韓華被韓國人欺負的時候滿團結的啊?」

 

王大哥笑了一笑回答我說:「當然啦!跟韓國人比的時候當然必須團結,不可能跑去加入他們吧?但是韓華自己內部鬥得真的很厲害。」「說不好聽一點,你有聽過『狗藏私』嗎?那時候因為被韓國壓迫,所以很多人都過得不好,必須自保,所以常常會有勾心鬥角的事情發生。我不說其他地方,就我知道的,仁川鬥得相當嚴重。」

 

王大哥喝了一口半涼的咖啡後繼續說:「你也知道,因為仁川是重要的港口嘛,很多進出口都在這裡,所以這裡的利益關係也相對比較複雜,自然就會互相鬥爭了。」可能是因為看多韓國的黑社會電影,所以自己也好奇地問了王大哥:「那華僑在仁川或是韓國會有幫派組織嗎?」王大哥聽了馬上回答:「沒有啦!都是小爭小鬥而已,不會到有組織犯罪這種大規模。」

 

 

新僑與老僑之間的愛恨情仇

 

在大致了解韓國華僑在仁川的狀況後,因為韓國在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新華僑(1992年台韓斷交後,從大陸進入韓國居住的華人)進入韓國,所以也問了在新華僑與老華僑在仁川相處的狀況。

 

22

Photo Credit: 楊智強

 

「大致上其實雙方互動沒有什麼問題啦,你看我店裡都是大陸來的員工啊,大家都還是滿互相包容的。」話鋒一轉,王大哥指出:「但是我是有聽說過,有少數的新華僑對我們很鄙視,甚至會叫我們『漢奸』或是『韓國人的狗』等比較激烈的字眼。」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回應:「哇!這麼強烈喔?為什麼呢?」王大哥點了支煙慢慢說:「他們很多人都會說『早期我們在大陸苦的時候,華僑都跑掉了』等等,所以對華僑才會有這些激烈的語言。」

 

因為早期韓國政府政策的關係,華僑處處受到限制,所以華僑在韓國最多都是開中華料理店維生。但也有不少華僑在讀書時期專攻醫學,畢業後不需當別人的員工,籌錢自己開業,所以也有很多華僑在韓國開韓醫(中醫)牙醫等診所,雖然無法致富,還算過得去。但也有一些華僑得到貴人相助,在韓國如此競爭並且排外的地方,佔有一席之地。

 

 

韓華在異地的血淚奮鬥

 

一月的首爾,因為受到中國大陸北方寒流的影響,除了時常下雪外,溫度都會到達零下十度左右,只要站在沒有暖氣的地方,不到一分鐘,臉頰跟手指都會開始感受到疼痛。在計程車阿久西(大叔,아저씨)帶我到汝矣島的地址之後,發現在這個首爾金融中心的中午用餐時間,西裝筆挺的上班族穿著漿燙的襯衫加上一件厚厚韓版大衣,三三兩兩有說有笑的準備前往餐廳用餐。

 

這是採訪華僑的行程中,第一次來到光鮮外表的大樓。我抱著懷疑的心情,拿著地址問了一下大樓管理員,確認地點正確後搭電梯上樓。在進入辦公廳的大門後,一位西裝筆挺、滿臉笑容的中年男子從最裡層的房間走出來,「楊記者嗎?來來來,進來辦公室談吧。」原來這位大哥就是跟我約好的受訪者楊德磐顧問。

 

55

漢城華僑協會顧問楊德磐顧問,同時也是家電子儀器貿易公司的董事長。Photo Credit: 楊智強

 

楊顧問除了是現任的漢城華僑協會顧問之外,也是一家電子儀器貿易公司的董事長。在韓國政府長期打壓華僑的背景下,要在1998年韓國政府改變態度到現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做到一間大公司董事長的職位,是難上加難。而楊顧問的遭遇則跟一般華僑較為不同,他也熱心的跟我分享了他的異鄉打拼奮鬥史。

 

 

「台灣的朋友幫了很大的忙」

 

「我是運氣比較好啦!還有一些好朋友的幫忙,我才可以做到現在這個位置。」楊顧問謙虛地說:「我讀完華僑學校到台灣讀臺大,然後在台北新店的一家跟美國通用器材合作的電子公司上班,然後再回到韓國加入一家由華僑創辦的大企業『森美洋行』上班。結果後來前在台灣認識的朋友幫我跟美國通用器材牽線,讓我正式以華僑的身份踏入韓國電子產業圈。」楊顧問笑笑的說:「說真的我剛回來韓國時也是到處面試考試,都沒下文啊!因為你是華僑、是外國人,他們為了省麻煩也不信任你,通常都不會用你,更不用說把重要的案子交給你做了。所以真的,我很好運,朋友幫了很大的忙。」

 

但楊顧問也不是一路順遂的爬上公司董事長的職位,他也遇到許多華僑遇過的低潮。在受訪時他提到,當時朴正熙為了降低華僑在韓國的影響力,利用幣制改革的方式來「整頓」韓國偏向華僑的經濟。「我記得有一部很有名的韓國電視劇《第三共和國》裡有一幕,朴正熙問他的幕僚說:『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經濟一直在成長,但是國民的生活水準還是不好?』他的幕僚回答他:『因為大部份的錢都被華僑賺走了,我們要改變狀況就必須進行幣制改革,改變國家的經濟生態。』也就是因為這樣,韓國進行了幣制改革,大家都要拿舊幣去換新幣,但每個人換的額度有限,所以很多華僑長久以來存的的錢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朴正熙幣制改革:華僑多年儲蓄一夜成空

 

楊顧問喝了一口韓國特產的柚子茶後繼續說:「我的姊姊嫁給一個專門供應中華料理店原料的雜貨舖家庭,他們在幣制改革之前在華僑界是數一數二的有錢。但是在那之後,因為存款現今全部都被幣制改革弄掉了,雜貨舖的老闆也像伍子胥一樣一夜白了頭,最後心灰意冷離開韓國,移民美國。」

 

另外,楊顧問也跟我分享了他做生意因為華僑身份所遇到的問題:「韓國銀行裡有一個利息比較高,專門存錢的戶頭『儲蓄存款』,很多公司都會存錢到裡面生利息。我生意比較成功之後也在那裡存錢,但有一天跟我們合作有一段時間的銀行打電話來,直接跟我說:『我們發現你是外國人,你不能用這個韓國人專用的銀行。』所以硬是把我踢了出來,但後來大家反應後也就改掉了。」

 

66

Photo Credit: 楊智強

 

其實那時候在韓國因為銀行體系對華僑不友善,華僑自己都會組織「信用組合」的私人金融機構,而且利息都比一般銀行還要高,所以許多華僑都會把錢存到信用組合裡。但也因為這種體制外的私人金融機構並沒有保障,也發生過不少惡性倒閉的案例。一位現在在台灣開餐廳的韓國華僑也曾跟我說,他的家族就是在仁川信用組合被惡性倒閉時虧掉了大部份的家產,家庭狀況一夕變色。

 

韓國華僑大多都是因為大陸戰亂(軍閥戰爭、國共內戰等)而離鄉背井來到他鄉居住。經歷了韓戰時期逃難、朴正熙的反華僑政策、1992年台韓斷交的徬徨期,一直熬到1998年因為金融危機發生,韓國政府才改變態度歡迎華僑。在這個大時代的洪流中造就了不少家族的更迭,有的人移民台灣美國等地尋找新生活,但也有很多人選擇繼續留在韓國打拼,以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延伸閱讀:

韓國華僑(一):沒有國家的人

韓國華僑(二):且戰且走的韓國華僑學校

韓國華僑(三):我們是次等國民嗎?

最陌生的鄰居:韓國


編輯:蔡宜蒨

封面照片來源:楊智強

 

楊智強
楊智強
國際新聞不應該只是編譯!! 曾在台灣報紙與電視台擔任記者及編譯,雖然對台灣媒體大環境感到失望,但沒有絕望。因此辭掉工作,開始從事國際獨立記者的工作。到世界各地跟人們對話、親眼審視、專注聆聽並用心感受,最後再寫出有溫度的報導,讓讀者可以了解並思考,國際上每一個角落不可忽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