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狗》-敲下韓華身分論述電影的第一記響鐘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韓國華僑」可能是台灣人最陌生、也最不了解的「同胞」了。

  現在韓國人口中的「華僑」,大部分是民國初年軍閥割據,以及國共內戰期間為躲避戰亂而逃往朝鮮半島的華人,遷移的背景和台灣的「外省人」類似,只是由於地利之便,多半是走半島陸橋、或乘船跨過黃海的東北/山東一帶居民,和世界各地華人移民多為擅長航海之閩、粵等南方族群的組成不太相同。
  他們為了躲避戰亂來到朝鮮,卻沒想到國共內戰剛落幕,韓戰又興起,硬生生地用北緯38度線將朝鮮半島分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與大韓民國(南韓);爾後當兩方政府安頓好,想起這些流亡的華人時,便將38度以北的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南的歸給中華民國。於是,在歷史的偶然之下,南韓便出現一群既沒有祖先來自台灣、也沒在台灣居住過、甚至連台灣本島的土地都沒踏上過,卻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遺失的國民們」。
  不過,若說成「國民」也不太精確,因為沒有在台灣居住置產,也沒有親族的韓華們,拿的護照雖然與我們外觀相同,卻是無戶籍護照,俗稱「空殼護照」--意即他們法定意義上是中國民國籍,卻仍被視為外國人,需要每三個月出境一次,就算在沒有疫情阻礙國際交通的過往,也甚為麻煩不友善。
  我們這邊政府的對待方式或許還算合乎邏輯,畢竟韓華說穿了和台灣沒有任何實際的淵源,他們的身分乃是一連串陰錯陽差與不得已造成的;然而,讓我匪夷所思的是韓國那邊的處置,即使我接觸韓國流行影視文化十幾年、學習韓文、真正認識韓國人甚至韓國華僑後,仍然難以理解--到底是什麼樣強烈的民族性與血統主義,能夠視已經落地生根三、四代的居民為外國人、次等公民,明裡暗裡施予差別待遇和歧視,並且整個社會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樣做沒有問題?
  這是身處多元族群融合、文化開放包容的台灣社會的我們,所一輩子難以想像的--若將情境置換過來,就如同在2021年的今天,看到像我般的外省第三代,仍以我爺爺的祖籍指認我的身分,並宣告我永遠都不能成為真正的台灣人那般荒謬。
  因此,我個人面臨韓華議題時,很難不感到忿忿不平,除了親耳聽聞韓華朋友闡述當地的隔離生活和壓迫之外,也在於同樣做為「戰爭難民」後代,雖然很幸運沒經歷類似的排斥,但仍非常能夠想像與同理。
《醬狗》電影海報
  以至於當我聽聞《醬狗》這部由韓華導演與主演的電影問世時,立刻產生了頗高的期待,畢竟在Kpop、韓劇與韓影風靡全球的當今,我們對韓國本地文化與歷史了解的程度,可能都遠勝於對「韓華」這個與台灣若近若遠的群體;且在百花齊放、類型多樣的韓國影視作品中,幾乎不曾出現有深度、有份量、做為陪襯搞笑的中餐館員工之外的韓華形象,更別提以探討韓華身分認同為主軸的電影了。

  《醬狗》以韓華第三代光龍的視角切入,用「青春成長陣痛」這種較好入口的劇種包裝,講的依舊是「醬狗們」(註:韓國人對華僑的貶稱,取自於中華料理的代表-炸醬麵)在社會大環境中遭遇的不公義,以及無處為家、難以定義自身的漂泊感。
  韓國被喻為「世界上唯一華人移民難以發展的國家」,除了人們排他性高的民族思維之外,朴正熙專制時代明令的差別政策也是將歧視推波助瀾的原因--對置產、經商種種限制,稅收比別人高、待遇卻比別人差,甚至規定與華僑通婚之韓國人須放棄國籍,藉此阻斷韓華以「血脈」真正融入韓國社會的可能性--這使得現今在韓華人的數量,銳減成戰後的五分之一。
  因此可以同理,要他們平靜、不帶批判地訴說自己在韓國的生長故事,是十分困難的,《醬狗》也不例外,雖然有著青春鮮豔的主視覺設計,電影畫面色調也大多使用高明度,但它幾乎是以不加修飾的憤怒口吻,指控光龍在學校遭受的霸凌、路邊警察對疑似「非法居留者」輕易行使的暴力,以及行政體制對「無戶籍之他國人士」的不通融,並且更回過頭來讓光龍把對外界的埋怨向內投射至對自我存在的遲疑--若不是生在這難以憑藉努力翻身、永遠弱勢又疏離的複雜歷史脈絡下的家庭,該肆意揮灑青春的年紀又何來如此沉重且龐然的煩惱?
  所以當父親老是用中文對他說:「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時,他壓根兒不知道該認同的到底是哪條根?畢竟在體驗到文化所帶來的薰陶與涵養之前,他已被生活中因做為「異文化」代表而遭受之攻訐,傷得鼻青臉腫、渾身瘀痕。
光雄的高中生活,充滿著各式暴力與孤獨落寞
  關於光龍,電影的設定頗為微妙--他的父親是韓華二代,母親則是韓國人,因此不像「純種」韓華們被逼得毫無退路,光龍是擁有歸化為韓國籍這道選擇的。劇情中他已經進展到印出歸化申請書、只待父母同意的階段了,然而在一陣親情攻防之後,導演仍未給出明確答案。既然對「華人的根」沒有情感基礎,為何不果斷地變成韓國人呢?

  電影安排母親以「成為韓國人,就要接受連他們都抱怨連連的大學聯考和服兵役」來勸退光龍,未仔細思考其話術背後意義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這理由很瞎,而我認為讓光龍猶豫的原因有二:
  • 光龍韓華與韓國混血的身分,使得他在韓華社群中又被切割出來,「擁有選擇權」看似優勢,卻會成為在爭取權益時難以站住腳的把柄。片中有一幕是他經過一群正在舉旗抗議的韓華們,只看了一眼、便戴上耳機快步離開,這並不意味著他對韓華的福利保障漠不關心,而是他不夠「純」、不夠資格代表「最被壓迫的個體」挺身而出。
    (這也讓我想到《靜寂的鼓手》中,融入聾人社群的唯一方法便是讓自己「真的聽不見」,因此當聽力漸失的聽人男主角不放棄聲音、裝上人工耳蝸時,便注定從群體中被驅離。)
  • 當你長久遭受強勢群體欺凌時,要委身並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是有心理上的障礙的。這便是為何主流社會中的弱勢族群或移民需要聚集、凝結群體力量,理性地想,多多接觸不同族群,應較能達到交流與和平共存的目標,但問題就在於成見實在太難放下,在追求安全生活的前提下,同類聚攏是更迫切的需求,當族群愈加壁壘分明,彼此隔閡對立的惡性循環便愈加深厚。
    對此,光龍父親的作法是將他拋出舒適圈,由華僑學校轉至一般高中,提前讓他適應「真正的」韓國社會對待華僑的方式;而孤立無援的光龍,只好顧好成績、擔任老師親信,以抓耙子的方式暗中以暴制暴,回擊霸凌者,卻也反向加成了霸凌者對他的憎恨與惡言相向。
光龍和遭流言蜚語襲擊之轉學生女同學的曖昧,
既是痛苦生活中少數光亮,也是弱&弱的扶持結盟
  做為新導演張智瑋的首部長片,能感受到其急欲在韓國電影/台灣電影(本片獲選文化部106年度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獲選)中,補齊韓華身分認同論述的拼圖,造成一些情節安排和角色設定上會稍微顯得議題先行,但也因為韓華在歷史處境下的定位實在太過複雜,100分鐘的片長無法讓各個戲劇事件都獲得完美收束,不過仍能看到導演揉合深刻的親身經歷,誠懇地交出了一部情感豐沛的作品。
  期待《醬狗》能勾起觀者關注、接近韓華的好奇心(無論原本了解與否),並反饋到票房上,讓張智瑋或其他韓華導演有餘裕創作相關議題的作品,好呈現更多關於韓華的不同面向--可能不僅有青少年、不只有壓迫和痛苦,因為這群人的存在是真的很獨特、很有故事性,也值得被看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不會有院線片速報,出文速度慢,但字字真心誠意。 戲劇系背景,評論會著重在劇本結構和表演分析上。(以及電影的橫向縱向連結、幕後趣聞小八卦等) 討厭掉書袋,只是個電影宅,不是文青。 什麼電影都看,若要挑個熟悉題材的話是酷兒相關,國家的話是韓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諾蘭的《星際效應》中有句賺人熱淚的經典台詞:「當你成為父母,你就是你的孩子未來的鬼。」事實上我們不見得要航向宇宙、穿越蟲洞,才能感應到混雜著愛與期待、甚至含有一點自己人生被剝奪之後渴望下一代償還的意念,那壓在肩頭的親情之重。
……也因此,隨著戰後經濟復甦,日本社會才會如此看重東京奧運,以及無比隆重地舉辦第50屆夏季甲子園,這些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少年們不僅是在球場上為了得分而奔跑,也象徵著日本從過往的錯誤與頹敗中站起,再次奔回世界軌道。
阿莫多瓦大方擁抱《人聲》原典的劇場性,一開場即是女主角穿著正紅華服矗立在片廠的畫面,爾後也不斷以高角度的鏡位,指出此房間僅是搭建在片廠的景片屋,再加上女主角身為演員的設定,模糊了戲劇與現實的疆界......
《人聲》的故事講述一名女子和交往五年的情人分手,在萬念俱灰中透過電話,向即將離開、迎娶他人的舊情人表達自身的煎熬與渴求。考克多將「電話」這個日常媒介搬到舞台上,使這齣一小時左右的獨角戲變成......
隨著電影院關閉成為新的日常,不論是影迷還是發行商,似乎都得重新思考「院線」之於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電影產業就是在快速變動的時刻,尊崇「大銀幕」算是浪漫還是固執?在串流平台受眾愈來愈廣,影片上架的獲益逐漸升高時,堅持實體發行電影的獨立小片商該如何繼續生存?......
寫下一段文字,在近百年後影響一個人的生命;閱讀一段文字,已逝的文字作者彷彿出現在面前使你作出決定;體現一段文字,在現實生活中與虛構的角色和百年前的作者產生不可分的連結。被稱作她的人最終拋棄她的名號,稱呼她為她的他逃不了變成她的命運,而創造她的她像是不可抵禦地引導自己終將代替她.....
  諾蘭的《星際效應》中有句賺人熱淚的經典台詞:「當你成為父母,你就是你的孩子未來的鬼。」事實上我們不見得要航向宇宙、穿越蟲洞,才能感應到混雜著愛與期待、甚至含有一點自己人生被剝奪之後渴望下一代償還的意念,那壓在肩頭的親情之重。
……也因此,隨著戰後經濟復甦,日本社會才會如此看重東京奧運,以及無比隆重地舉辦第50屆夏季甲子園,這些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少年們不僅是在球場上為了得分而奔跑,也象徵著日本從過往的錯誤與頹敗中站起,再次奔回世界軌道。
阿莫多瓦大方擁抱《人聲》原典的劇場性,一開場即是女主角穿著正紅華服矗立在片廠的畫面,爾後也不斷以高角度的鏡位,指出此房間僅是搭建在片廠的景片屋,再加上女主角身為演員的設定,模糊了戲劇與現實的疆界......
《人聲》的故事講述一名女子和交往五年的情人分手,在萬念俱灰中透過電話,向即將離開、迎娶他人的舊情人表達自身的煎熬與渴求。考克多將「電話」這個日常媒介搬到舞台上,使這齣一小時左右的獨角戲變成......
隨著電影院關閉成為新的日常,不論是影迷還是發行商,似乎都得重新思考「院線」之於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電影產業就是在快速變動的時刻,尊崇「大銀幕」算是浪漫還是固執?在串流平台受眾愈來愈廣,影片上架的獲益逐漸升高時,堅持實體發行電影的獨立小片商該如何繼續生存?......
寫下一段文字,在近百年後影響一個人的生命;閱讀一段文字,已逝的文字作者彷彿出現在面前使你作出決定;體現一段文字,在現實生活中與虛構的角色和百年前的作者產生不可分的連結。被稱作她的人最終拋棄她的名號,稱呼她為她的他逃不了變成她的命運,而創造她的她像是不可抵禦地引導自己終將代替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眾所矚目的旗艦級歷史大戲《斯卡羅》,上檔後果然不負眾望,首集最高收視突破2.89,一舉刷新公視開台21年的首播收視紀錄,播出後,引發觀眾們的熱烈迴響,不少人在看完前兩集後,迫不及待的想探究《斯卡羅》背後的真實故事,短短時間就已經擁有非常高的關注度。 另外,由於《斯卡羅》呈現的是1867年間,共存在台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旗艦級歷史大戲《斯卡羅》,上檔後果然不負眾望,首集最高收視突破2.89,一舉刷新公視開台21年的首播收視紀錄,播出後,引發觀眾們的熱烈迴響,不少人在看完前兩集後,迫不及待的想探究《斯卡羅》背後的真實故事,短短時間就已經擁有非常高的關注度。 https://web.sites.google.
Thumbnail
值得注意的是,在劇中詮釋起「斯卡羅人」非常亮眼的原住民演員,過去幾乎沒有演出經驗,有的是國小主任、有的是部落長輩,也有本身是排灣族藝術家,或是在鄉公所服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這幾位在《斯卡羅》中表現令人驚豔的原住民演員。
Thumbnail
​​又是一部觸碰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為背景的作品。由烏克蘭裔美國導演瓦迪姆・佩爾曼(Vadim Perelman)執導的電影《波斯語課》,卻從不同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另外一則同樣讓人心傷的故事。​
Thumbnail
文學作品不一定為自述之作,這種幻象般的「身分轉換」,是設身處地的想像,以代其他人表達情志,並不罕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眾所矚目的旗艦級歷史大戲《斯卡羅》,上檔後果然不負眾望,首集最高收視突破2.89,一舉刷新公視開台21年的首播收視紀錄,播出後,引發觀眾們的熱烈迴響,不少人在看完前兩集後,迫不及待的想探究《斯卡羅》背後的真實故事,短短時間就已經擁有非常高的關注度。 另外,由於《斯卡羅》呈現的是1867年間,共存在台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旗艦級歷史大戲《斯卡羅》,上檔後果然不負眾望,首集最高收視突破2.89,一舉刷新公視開台21年的首播收視紀錄,播出後,引發觀眾們的熱烈迴響,不少人在看完前兩集後,迫不及待的想探究《斯卡羅》背後的真實故事,短短時間就已經擁有非常高的關注度。 https://web.sites.google.
Thumbnail
值得注意的是,在劇中詮釋起「斯卡羅人」非常亮眼的原住民演員,過去幾乎沒有演出經驗,有的是國小主任、有的是部落長輩,也有本身是排灣族藝術家,或是在鄉公所服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這幾位在《斯卡羅》中表現令人驚豔的原住民演員。
Thumbnail
​​又是一部觸碰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為背景的作品。由烏克蘭裔美國導演瓦迪姆・佩爾曼(Vadim Perelman)執導的電影《波斯語課》,卻從不同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另外一則同樣讓人心傷的故事。​
Thumbnail
文學作品不一定為自述之作,這種幻象般的「身分轉換」,是設身處地的想像,以代其他人表達情志,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