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冽的寒風陣陣打在臉上,在韓國的第一大港口城市釜山廣域市的東區,剛好在釜山車站的正對面,一座大型中國式的紅色牌坊映入眼簾,走進去後各式各樣的中華料理店林立,這裡是韓國釜山的唐人街。很特別的是,座落在唐人街旁邊就是許多俄國移民聚集的地方,讓人走在這個區域,會有自己不在韓國的錯覺。
韓國華僑在韓國的數量從最早國共內戰結束後,移民大約十萬人,因為受到韓國政府在不同時期的打壓,許多華僑移民至第三國或是台灣,現在只剩下大約一萬八千多人。因為韓國政府不允許公民擁有雙重國籍,大部份的華僑仍然持有的是中華民國的無戶籍護照,並且從小就讀在韓國各地的華僑學校,學習ㄅㄆㄇ注音符號跟台灣式的教育,所以大部份的韓國華僑對於中華民國有很強的向心力。
「來吧,看你想知道些什麼,一起近來辦公室喝杯熱茶聊聊天。」韓國釜山中學的校長高吉慶熱情地邀我進入他的校長室。在高校長準備泡茶的同時,我發現校長室除了校長桌前擺了一塊韓式名牌之外,其他跟台灣一般國高中的校長室擺設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高校長一邊喝著高山茶一邊跟我簡介學校的歷史:「我們這間學校已經六十幾年了,最早是在1951年韓戰時期,漢城跟仁川等華僑學生一起逃命到釜山之後,我們的大使認為就算是戰時也不能不讀書,所以就在這個原本是領事館的地方建起了臨時的學校,也就是我們這間學校最開始的雛形。」
雖然釜山中學是在韓戰後建立,但在韓國全境,華僑學校已經存在超過一百年的歷史。朝鮮半島第一間華僑學校是在1902年清朝時期設立「仁川華僑小學」,而1909年在當時的漢城也成立了「漢城華僑小學」,在釜山中學隔壁的釜山華僑小學則是在1912年成立。華僑學校(包含中小學)全盛時期在韓國總共超過百間,而現在中學校只剩下首爾、仁川、釜山跟大邱等四個大城市,學生人數也在日漸減少當中,狀況並不樂觀。
韓國的華僑在經過前總統朴正熙推動「不歡迎華僑政策」後,漸漸地離開韓國到其他地方發展。因此在各地的華僑學校也開始因為招不到學生一間間關閉。雖然華僑學校在70年代被韓國政府納入合法的教育體系之中,但還是無法改變華僑在韓國受歧視的狀況。而在1998年遇到亞洲金融危機時,為了吸引外資進入韓國,特別將原本屬於外國人團體的華僑學校,改成一般學校的制度,讓華僑學校日漸艱難的環境有了些許起色。當天在採訪高校長時,他也跟我說明了最近華僑學校招生困難,以及台灣僑委會經費資助杯水車薪的狀況。
華僑學校的課表與台灣學生課表並無太大差異。Photo Credit: 楊智強
「雖然現在在韓國的華僑人數越來越少,但是從大陸來韓國定居的人漸漸增加,他們會來這邊讀書嗎?」
高校長笑了笑跟我說:「會啊,我們學校就有大約30%的學生是大陸來的新華僑後代。」
「那他們來這裡會跟老華僑(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的華僑)的後代起衝突嗎?怎麼說這裏的學校跟他們的體系還是很不同,他們會不習慣嗎?」
高校長慢慢的喝了口茶跟我說:「不會啦,其實他們都只是來這邊讀書而已,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政治立場。他們每天也是跟我們一起看著青天白日旗升旗,唱國歌啊。」
一般在韓國的華僑是屬於台灣政府管轄,拿的是中華民國的護照,他們一般都自稱為老華僑;但是在1992年兩國斷交之後,大陸人開始進入韓國,並且也有不少人開始在韓國定居並且也有了下一代(或是全家一起移居),他們就是新進入韓國的新華僑。而在韓國與大陸的貿易往來日漸頻繁之後,老華僑的人數日漸減少,但新華僑的人數卻不斷上升,在此消彼長的狀況下,也影響到由台灣政府管理的華僑學校的生態。
「其實這些新華僑的學生滿可憐的,第一他們才剛來不久,韓文講得不像老華僑一樣溜。另外,他們來我們這裡學了台式教育,要回去考他們的聯考很困難,台灣政府又要求他們必須在韓國待滿六年,才可以到台灣以華僑的身份考台灣的大學,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根本沒有他們生存的空間。」高校長語重心長的說:「在我們學校的新華僑學生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多,我相信在十年左右,大陸政府就會在這裡設立自己的華僑學校,那到時候原本在我們學校的新華僑學生一定都會跑過去,我們學校就會更難生存了。」
Photo Credit: 楊智強
其實台灣跟大陸在韓國除了1992年斷交之後,外交大使館及領事館直接被大陸接收之外,大陸方面仍然希望以各種方式來影響台灣在這裏的生存空間。幾位華僑都在受訪時跟我說,大陸一直希望提供華僑學校免費的教師,除了希望幫助學校教師不足的狀況外,也是變相統戰的一個手段。一位僑界領袖也向我坦承,首爾的學校已經有聘用少數大陸提供免費教師,但也刻意將他們安排在非公民教育等理科的課程中,盡量不讓他們影響到學生的思想。
「韓國人真的很怕大陸政府,記得有一次我們學校後面的水溝被隔壁的韓國人擴建影響到了,那時候的校長過去跟他們好言相勸都沒有用,但大陸的政府官員在一次華僑的聚會上聽到我們的問題後,隔天馬上派人來跟我們的鄰居表示『若不儘快改善這樣的狀況,我們會以中國的官方管道施壓韓國政府,讓你們難看。』結果他們過不久馬上就施工將違建的地方拆除了。」
高校長帶著苦笑的說:「但是相反的,台灣方面除了因為在韓國沒有正式邦交很難施力,對我們的幫助相對較少。」其實高校長跟我都曉得大陸政府友善舉動背後的意涵,但因為形勢比人強,在海外孤立無援的華僑學校也只能接受(總不能去叫鄰居不准將違建拆除吧)。另外,再加上韓國華僑因為在台灣沒有戶籍所以沒有投票權,台灣民意單位對他們的陳情,也就沒有相當積極的處理了。
最近在韓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再加上中韓FTA通過後,兩國之間的貿易量大幅增加,市場上需要有中文能力的員工需求量爆增,讓韓國人開始對學習中文感到相當有興趣。而學中文除了進入中文補習班或是到大陸、台灣留學之外,進入華僑學校讀書也變成其中一種途徑。
對於經濟拮据的華僑學校來說,相當樂見這樣的狀況,以各種方法讓韓國人進入學校就讀。但韓國人在法律上是不允許就讀外國學校,因此當韓國政府發現這樣的狀況後,在2010年開始嚴格取締這個情形,讓原本見到一線生機的僑校也只能遵守規定,排除了韓國人入校的可能。
Photo Credit: 楊智強
韓國華僑學校從最早清朝末年開設後一直到今天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日本殖民、韓戰再加上與台灣斷交等各種風浪到現在仍然屹立不搖。而經過時光的洗禮,韓國政府對華僑態度的改變,華僑學校仍然是韓華的根基。
一位資深的華僑曾跟我說,在韓國,沒有華僑學校就不會有華僑協會。也就是說,若某一天韓國華僑學校真的如上文高校長所預言被「併吞」或無法經營而撤校的話,想必在韓國的華僑也將被時代的大潮流給吞沒。我想,這應該不會是台灣政府及社會所樂見的。
延伸閱讀:
反韓仇韓!在台韓國人:「台灣人友善好客,但其實心裡不喜歡你」
編輯:蔡宜蒨
封面圖片來源:楊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