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校園知識+|從國民學校到國民小學,改名背後的那些改革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隨著【校園逛逛】來到第八間學校,我不禁好奇,為什麼大部分的學校,原名都是國民學校,並在民國 57 年不約而同正名為國民小學呢?原來這一切皆與當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有關。
raw-image

「學校」- 日本原裝進口的制度

以前讀歷史的時候,對於「學校」二字的認識,莫過於日治時期的公學校、小學校。現在我們熟悉的學校制度是日本治臺後所引入,尤其初等教育受日人影響甚大。在日治期間的初等教育,大致可分三期:

  1. 日臺分離政策(1895-1922):常聽到的公學校(臺籍兒童)與小學校(日籍兒童)便是成立於此時。而原住民地區自 1904 年起設藩童教育所,雖不屬正式學校體系,卻是大部分原住民兒童的初等教育機關。這也是先前介紹過的羅娜國小為何在日據時期稱為「楠梓腳萬教育所」之緣故!
  2. 日臺共學制(1922-1941):1922 年修訂「臺灣教育令」,於初等教育方面規定「常用國語(日語)者入小學校,不常用者入公學校。」會有此修訂,無非是為了加強對臺灣的同化。
  3. 國民學校時期(1941-1945):二戰開始,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因應日本內地頒布的《國民教育令》再次修訂「臺灣教育令」,將公、小學校一律改稱國民學校,保留部分藩童教育所,而公學校學制正式結束。

「從六到九」 -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的更迭

1945 年,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國民學校教育便以「三民主義的教育宗旨」為題,進行學制、科目之改革,並將原有國民學校、教育所等相關教育場所一律改稱國民學校,修業年限為六年。

而在民國 57 年(1968年),國民教育由六年延長至九年,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原國民學校改成「國民小學」,附屬國民學校改稱「附屬國民小學」,新設及原初級中學則一律改稱「國民中學」,而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學校沿革中,都是在這一年改名為某某國民小學之故。

這項決策其來有自,根據資料顯示,實施九年國民教育背景有二,一為個人家庭對教育的需求。政府遷臺後,學校數量激增,國小兒童就學率高達 98% 以上,就學需求很快就轉移到初中,即使初中就學率有提高,但仍無法滿足所有小學畢業生的需求,因而有國民學校畢業的孩子因未達就業年齡,且不繼續升學而造成社會問題,而選擇繼續升學孩子則升學壓力大,造成惡行補習、身心受到嚴重不良影響。(等等,這部分到現在依舊滿滿既視感。)

另一背景則為社會國家對教育的需求。民國 50 年之後,工業部門興起,帶動產業界對技術勞工與專業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投資報酬率便刺激對個人教育的需求增加。而當時國民學校畢業的孩子未達十四歲童工年齡,亦無法成為勞動力,造成人力浪費。在上述脈絡下,都在在顯示國民教育延長至九年的必要性。

簡單來說,國民教育從六年制改成九年制,說明在經濟快速成長、國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而趨於穩動的當時,臺灣渴求的人才不再只是單純的勞動,而是有更多的盈餘去追求立即溫飽以外的成就。如同先總統蔣公在國民中學聯合開學典禮訓詞中所述,國民教育之延長,「為整個教育革新的開端,特別是為復興中華文化的起步。」

教育從來就不只是教育,而乘載政治與文化之目的。

「教改」 - 關於教育,總是邊做邊學

至今,臺灣教育也歷經幾次重大的改革,除本文介紹的九年國民教育外,比較著名的還有九年一貫(筆者國中可是九年一貫第一屆呢)、多元入學方案(筆者升大學的時候是繁星計畫第二年呢)、指考不倒扣、十二國教,以及現在上路中的 108 課綱,在教育界都有一番論戰。雖然我本身不是教育專家,求學歷程跟著教改一路走來,也是有些許感觸。

教改之所以需要謹慎討論,無疑是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誤的教改很可能對於孩子的學習、乃至出社會後的一切造成影響。即便如此,變做邊學、邊做邊修正,不也是我們一直在教育孩子的道理嗎?世界上很難有一項法令能一步到位,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動,謹慎實施、保有彈性而不過度僵化,能從錯誤中學習並適時修正,或許也是深為教育者最好的示範。

其實,教改方向從社會經濟發展之目的,到增進教師多元教學能力,到現在以孩子為學習主體、強調「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之願景,在教學的光譜中,逐步從「教」走到「學」,其發展方向是值得期待的。畢竟,教育從來不是只有教育者的事情,學習者的需求,更是這一波波教改中需要被看見的部分。


參考資料:
1.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網頁
2. 國民學校 wiki 網頁
3.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網頁
4. 吳清山,〈九年國教五十年,誰在乎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5. 黃芳玫,〈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oLin的沙龍
32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大學台語授課,呼應國家語言發展法。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臺語在內,中小學的本土語言108課綱已於2021年審議通過,各大學也因應此一狀況,開始正視國家語言如台語等融入大學專業課程之議題,並增設本土語文課程。
Thumbnail
大學台語授課,呼應國家語言發展法。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臺語在內,中小學的本土語言108課綱已於2021年審議通過,各大學也因應此一狀況,開始正視國家語言如台語等融入大學專業課程之議題,並增設本土語文課程。
Thumbnail
民國 36 年,於學校現址成立富里國民學校學田分班、民國 38 年成立分校。在民國 45 正式獨立為學田國民學校,直至民國 57 年,因應九年國民教育而改制為學田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36 年,於學校現址成立富里國民學校學田分班、民國 38 年成立分校。在民國 45 正式獨立為學田國民學校,直至民國 57 年,因應九年國民教育而改制為學田國民小學。
Thumbnail
隨著【校園逛逛】來到第八間學校,我不禁好奇,為什麼大部分的學校,原名都是國民學校,並在民國 57 年不約而同正名為國民小學呢?
Thumbnail
隨著【校園逛逛】來到第八間學校,我不禁好奇,為什麼大部分的學校,原名都是國民學校,並在民國 57 年不約而同正名為國民小學呢?
Thumbnail
前言 近日,雲林縣私立淵明代用國中被爆出長期體罰學生及限制學生服儀等情形,引發各界輿論撻伐,促使教育部出面干預,同時喚起有關代用國中的討論。筆者注意到代用學校的時代背景及運作模式相當特殊,如何使其能夠定位釐清、與時俱進,值得我們深思。 圖片來源 公私協力提供公共財 早年政府為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
Thumbnail
前言 近日,雲林縣私立淵明代用國中被爆出長期體罰學生及限制學生服儀等情形,引發各界輿論撻伐,促使教育部出面干預,同時喚起有關代用國中的討論。筆者注意到代用學校的時代背景及運作模式相當特殊,如何使其能夠定位釐清、與時俱進,值得我們深思。 圖片來源 公私協力提供公共財 早年政府為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
Thumbnail
 前言 近日,雲林縣私立淵明代用國中被爆出長期體罰學生及限制學生服儀等情形,引發各界輿論撻伐,促使教育部出面干預,同時喚起有關代用國中的討論。筆者注意到代用學校的時代背景及運作模式相當特殊,如何使其能夠定位釐清、與時俱進,值得我們深思。  (圖片來源: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公私協力提供公共財 早年政府
Thumbnail
 前言 近日,雲林縣私立淵明代用國中被爆出長期體罰學生及限制學生服儀等情形,引發各界輿論撻伐,促使教育部出面干預,同時喚起有關代用國中的討論。筆者注意到代用學校的時代背景及運作模式相當特殊,如何使其能夠定位釐清、與時俱進,值得我們深思。  (圖片來源: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公私協力提供公共財 早年政府
Thumbnail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引進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國家,先後歷經明治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育改革後,1980年代後在國力強盛與人口老化的背景下再進行了所謂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同樣面對少子化,日本的諸多大學改革政策與臺灣相似,又有什麼值得台灣參考和學習的地方呢?
Thumbnail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引進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國家,先後歷經明治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育改革後,1980年代後在國力強盛與人口老化的背景下再進行了所謂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同樣面對少子化,日本的諸多大學改革政策與臺灣相似,又有什麼值得台灣參考和學習的地方呢?
Thumbnail
根據日本《學校教育法》規定,外國人學校和駕訓班一樣同屬「各種學校」,這些外國人學校附屬的幼托機構也是「各種學校」。結果就出現了將孩子送到未經地方政府認可的「認可外保育施設」可以領到補助,但把孩子送到外國人學校的幼兒園,卻完全領不到補助⋯⋯
Thumbnail
根據日本《學校教育法》規定,外國人學校和駕訓班一樣同屬「各種學校」,這些外國人學校附屬的幼托機構也是「各種學校」。結果就出現了將孩子送到未經地方政府認可的「認可外保育施設」可以領到補助,但把孩子送到外國人學校的幼兒園,卻完全領不到補助⋯⋯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會被教官在校門口抓服儀的日子呢?小編的國中是管的比較寬鬆的學校,但每當進入校門時,我們都還得會將裙子往下拉幾公分、襪子往上拉幾公分,才可以避免成績單上的那一支警告。   但這樣的行為不只發生在現代,在上個世紀的日本時代也是學生們的日常呢!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會被教官在校門口抓服儀的日子呢?小編的國中是管的比較寬鬆的學校,但每當進入校門時,我們都還得會將裙子往下拉幾公分、襪子往上拉幾公分,才可以避免成績單上的那一支警告。   但這樣的行為不只發生在現代,在上個世紀的日本時代也是學生們的日常呢!   
Thumbnail
二、課程目標 承上文所述,新中史課綱既然以培養學生對國家政權的「歸屬感」為宗旨,比照其推行國民教育的往績,為此極有可能扭曲學生的歷史認知,故課程目標雖看似冠冕堂皇,但仍難免經不起史實的推敲、盤問與反證
Thumbnail
二、課程目標 承上文所述,新中史課綱既然以培養學生對國家政權的「歸屬感」為宗旨,比照其推行國民教育的往績,為此極有可能扭曲學生的歷史認知,故課程目標雖看似冠冕堂皇,但仍難免經不起史實的推敲、盤問與反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