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式的美學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海倫.馬騰,《巢穴與苦澀通行證 》,2016,泰德美術館展覽現場。(圖片提供: Tate Photography (Joe Humphrys))

 

 

「嘿,你看這裡。」他把她拉過去,指著中空展牆上端的拼貼繪畫:「角落這個部分使我聯想到那天我們討論的時間問題。」

 

「好巧,我剛才也在想作品與時間的關係。這些點線面的組構,似乎將時間壓縮在同一個介面。然而,錯置與位移反而又重組了時間。」

 

她繼續目不轉經地盯著英國藝術家海倫.馬騰的作品,接著說:

 

「對我來說,時間本來就不只是既有定義的那個時間。比如說,繪畫的時間不同於雕塑的時間,我們觀眾站在作品前的時間也跟藝術家的時間不盡相同。」

 

「嗯,就如塔爾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在《Sculpting in Time》中所說的吧,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可被分為科學式與美學式的。海倫作品的所有細節皆像感性與理性碰撞中的創造物,而我們觀眾,則需要挖掘每個層次中的另一個層次吧,挖掘再挖掘。」

 

現成物件的收集與再現?繪畫與雕塑的結合?海倫.馬騰的作品不只是這樣而已。

 

他們又繞了展場一大圈,滔滔不絕地探究作品的遊戲式拆解與組裝、恣意的媒材拼貼與隨筆,線條與幾何圖案的碰撞……

 

那些似乎只存在於裝置本身的空間關係,帶出的其實是多層的時空堆疊。藝術家在處理現成物件的方式某方面如同處理數位影像,將二度與三度空間兩者壓縮在同一個介面。然而,大至小的日常物件卻在平面與立體邊界上,印出過去的軌跡。

 

「不覺得海倫的作品有一股魔力嗎?現成物的運用早已不是什麼前衛的當代藝術手法。但是在我眼前的這些大小物件,卻意外地帶來某種新的感知經驗,好像我從沒見過它們似的。」

 

他微笑,然後在她耳邊輕聲地說:「這是一種考古學式的美學。⋯⋯而我們倆也都是考古學家。那些最日常、最不足無奇且出現頻繁的事物,在我們眼中都是全新的物件。看得越久,看到更多的其實是整個世界。」

 


 

|2016 英國泰納獎:海倫.馬騰|

 

出生於1985年的海倫.馬騰(Helen Marten)是2016年英國泰納獎(Turner Prize)得主,也是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的入圍者。入圍作品《Brood and Bitter Pass》、《Lunar Nibs》、《On aerial greens》曾於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 。其創作將雕塑、繪畫、網版印刷、插畫、寫作與各種日常現成物解構再重新組裝成不同的樣貌。既詩意又充滿邏輯性的非線性敘事,呈現出藝術家對考古學式探索的熱忱,以及對觀眾感知與詮釋經驗的思考。

 

延伸閱讀:當代藝術風向球?2016年英國泰納獎綜合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戴映萱的沙龍
10會員
5內容數
<p>藝術本是生命的延伸,而任何事都能以不同的敘事去捏塑生命的形狀。</p>
戴映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12/24
<p>人生歷程真真幻幻,寫字的人時常不自覺地或是無法自拔地將自己也寫進了角色裡,而讀字的人則沈迷其中,將自己置身在那文字所建構的世界。這些角色是被杜撰出來的,並非活在現實人生,但很大一部分卻極為真實。 </p>
Thumbnail
2017/12/24
<p>人生歷程真真幻幻,寫字的人時常不自覺地或是無法自拔地將自己也寫進了角色裡,而讀字的人則沈迷其中,將自己置身在那文字所建構的世界。這些角色是被杜撰出來的,並非活在現實人生,但很大一部分卻極為真實。 </p>
Thumbnail
2017/11/27
<p>藝術書寫應超越我們原先的期待,讓生命更深刻更美好。</p>
Thumbnail
2017/11/27
<p>藝術書寫應超越我們原先的期待,讓生命更深刻更美好。</p>
Thumbnail
2017/11/27
<p>我們無法征服時間,也無法戰勝終點,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抱它們。</p>
Thumbnail
2017/11/27
<p>我們無法征服時間,也無法戰勝終點,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抱它們。</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倫敦泰特現代館(Tate Modern)的《Capturing the Moment: A Journey Through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捕捉此刻:繪畫與攝影之旅)探討攝影與繪畫在藝術史中相愛相殺的雙生關係,但此展依賴私人藏家的策展方針卻引來正反兩極的評價。
Thumbnail
倫敦泰特現代館(Tate Modern)的《Capturing the Moment: A Journey Through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捕捉此刻:繪畫與攝影之旅)探討攝影與繪畫在藝術史中相愛相殺的雙生關係,但此展依賴私人藏家的策展方針卻引來正反兩極的評價。
Thumbnail
「藝術」的概念,其實是這兩三百年才發明的概念,而人類繪畫的行為卻很早就有了。然而隨著當代藝術越來越重視理念、哲思的重要性時,繪畫的技巧、繪畫獨有的感性、語言等等都被這些觀念性的東西給壓抑了。
Thumbnail
「藝術」的概念,其實是這兩三百年才發明的概念,而人類繪畫的行為卻很早就有了。然而隨著當代藝術越來越重視理念、哲思的重要性時,繪畫的技巧、繪畫獨有的感性、語言等等都被這些觀念性的東西給壓抑了。
Thumbnail
書蟲時代第二期讀書會回顧:洪儀真老師帶大家深度閱讀亞瑟.丹托(Arthur Danto)《美的濫用》,以現代眼光挑戰傳統藝術史的美學問題!
Thumbnail
書蟲時代第二期讀書會回顧:洪儀真老師帶大家深度閱讀亞瑟.丹托(Arthur Danto)《美的濫用》,以現代眼光挑戰傳統藝術史的美學問題!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人類面對不見終了的時空,知其渺小,體察無常,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生命崛起與消失,但每一種生命都有其能與時間抗衡,伴其延續自我的方式。王意婷以作品成形的時間為刻度,將其關懷、境遇封存起來,送往每時各地,環形時間觀,無止息地縈繞在她的創作之中。
Thumbnail
人類面對不見終了的時空,知其渺小,體察無常,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生命崛起與消失,但每一種生命都有其能與時間抗衡,伴其延續自我的方式。王意婷以作品成形的時間為刻度,將其關懷、境遇封存起來,送往每時各地,環形時間觀,無止息地縈繞在她的創作之中。
Thumbnail
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物品是值得拿去美術館展覽的呢? 這篇分享了三個當代藝術館最近的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談論共同創作,與對事物價值的重新定義。談論『變』才是真理的作品。談論如何用幽默包裝嚴肅的環境議題。 來當代藝術館看展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Thumbnail
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物品是值得拿去美術館展覽的呢? 這篇分享了三個當代藝術館最近的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談論共同創作,與對事物價值的重新定義。談論『變』才是真理的作品。談論如何用幽默包裝嚴肅的環境議題。 來當代藝術館看展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Thumbnail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Thumbnail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