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薩雷斯-托雷斯回顧展:在流逝的時間裡創造永恆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個週末又是紐約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Pride Parade),第五大道從三十幾街開始,南行到著名的Christopher Street,成了封街遊行隊伍的路線。當天沿街湊個熱鬧都能感受到整個城市對於LGBT的擁抱,很難想像,向來以自詡為自由開放的紐約市,五十年前也不是如此友善 。

 

當時警方積極以各種維安名義,包括不發放酒類牌照的方式掃蕩同志酒吧,而位於西村的The Stonewall Inn,擠滿了當時的嬉皮與文藝人士。在一晚例行的突襲檢查中,長期的憤怒終於爆發了。石頭、磚塊、瓶罐齊飛,窗戶被砸破、火光四濺……故事接下來也衍生了各種版本,如同所有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一樣。無論如何,走至今日,同志平權在紐約及許多城市都不再是特別的議題了。在音樂與藝術圈,同志的身分有時候還是一種優勢呢。

 

在紐約,各種族群通常自成一格卻又和諧的共同相處在這個城市。走在東村可以見到披著灰白長髮、全副武裝戴滿金屬戒飾、搖滾風格的阿伯;如果在魯克林東邊的Bushwick,咖啡館裡、街角滿是藝術家以及自稱藝術家的群體,吃素、追求靈性、做瑜伽以及高比例的大鬍子;穿著光鮮,群聚在St Marks Place居酒屋前喧嘩的年輕人明顯是大陸、台灣或是韓國留學生;如果傍晚到了Midtown,能見到趕在餐廳促銷時段Happy Hour喝一杯啤酒的白領上班族,女生穿著Banana RepublicJ. Crew的襯衫與裙子、男生的基本款也許是Brooks Brothers的西裝。

 

小時候在台灣的課本裡讀過美國是民族的大熔爐,這個比喻似乎沒什麼道理;在自詡為最開放的這個城市,各種不同的人能像一盆沙拉一樣和平無事地混在一起就很難得了。一個城市「自由」的標籤,也不是同質化而無差異的大同世界。紐約時報不久前才討論了非裔美人族群不再選擇紐約,遷居到亞特蘭大等南方的城市,尋找更有包容性與歸屬感的地方。當你從紐約曼哈頓走到更深處的布魯克林,許多牆上的彩繪塗鴉在弔唁警方錯殺的黑人青年。

 

話題離遠了。

 

raw-image

“Untitled”, 1992. Light bulbs, porcelain light sockets, and extension cord. Overall dimensions vary with installation. Edition of 2 Private Collection 

“Untitled” (America #2), 1992. Light bulbs, porcelain light sockets, and extension cord. Overall dimensions vary with installation. Marco Rossi Collection, Turin, Italy 

“Untitled” (Summer), 1993.Light bulbs, porcelain light sockets, and extension cord. Overall dimensions vary with installation. Private Collection, New York.© The Felix Gonzalez-Torres Foundation. Courtesy Andrea Rosen Gallery, New York and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五月的時候,在David Zwirner畫廊看了岡薩雷斯-托雷斯(Félix González-Torres)的回顧展。

 

好多年前在雜誌上讀到他的創作,還似懂非懂的時候,已感受到作品的力量。岡薩雷斯-托雷斯生於古巴,他的一生不長,因為愛滋病,在38歲戛然而止。他的愛人Ross,同樣在愛滋病肆虐的年代,年紀輕輕就死於相關的併發症。岡薩雷斯-托雷斯以他為繆思,創作了許多作品。

 

作品〈無題〉(Lover Boys)是堆在牆角一隅的彩色糖果。糖果與愛人的體重相同,象徵了他的愛人Ross,參觀的人可以隨意拿走地上的糖果。糖果的甜蜜有如他的愛與憂傷,也象徵著受到病魔摧殘,愛人逐漸消瘦的身體。然而,展場裡的糖果會不斷補充,作品也可以重複展出、再生;現實中,愛人的生命流逝了卻不復返。

 

raw-image

Untitled” (Ross), 1991. Candies individually wrapped in various colors, endless supply. Overall dimensions vary with installation

Ideal weight: 175 lbs. Collection Karen and Andy Stillpass. © The Felix Gonzalez-Torres Foundation. Courtesy Andrea Rosen Gallery, New York and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兩個指針向著同樣時間的掛鐘, 並排在一起,而岡薩雷斯-托雷斯寫了一段文字:「時間待我們如此慷慨。我們在時間裡銘刻了甜蜜的勝利,我們戰勝了命運,相遇於此時此刻……因此,某一天我們也要將到期的功績歸還於祂:時間。我與你同步了,現在並且直到永遠。我愛你。」張愛玲也寫過一個關於愛情的短篇,講述在時間無涯的荒野中遇見的兩人。不早也不晚,就像是校準的時鐘一樣,彼此相伴,直到滴答的電池耗盡、直到時鐘停止而將彼此分離。

 

raw-image

“Untitled” (Perfect Lovers), 1987-1990. Wall clocks. 13 1/2 x 27 x 1 1/4 inches overall. Two parts: 13 1/2 inches diameter each

© The Felix Gonzalez-Torres Foundation. Courtesy Andrea Rosen Gallery, New York and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岡薩雷斯-托雷斯的作品並不需要文字多做解釋,甚至連作品實體也不如它的概念本身那麼耀眼。終於在畫廊裡親眼見到這些作品,然而,一堆躺在地上的糖果與牆上的時鐘,並未讓我有比思考這件作品的詩意時產生更多的感受。畢竟作品本身的力量存在於觀念之中,不是在於有形的物件裡。

 

關於愛情的另一件作品,我想提到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與她的愛人Ulay。兩人曾經一起創作許多行為藝術,相戀12年後協議分手,最後以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結束:她與他從長城的兩端分別向前行走,直到在中間相會,向彼此道別後,繼續前進,並永遠不再回頭。

 

浪漫總是不敵現實的殘酷,「藝術模仿生活,而生活也模仿藝術」,這兩人前幾年各自七老八十的時候又見上面了, 在紐約現代美術館重逢的畫面賺了很多眼淚。然而不久之後,這位行為藝術教母的舉止遭人非議,舊情人也趁機控訴她侵權,鬧得不甚愉快。所謂浪漫的愛情,大概只能存在於某個真空的情境中吧。

 


 

封面圖片來源:Installation view, Felix Gonzalez-Torres at David Zwirner New York, April 27 – June 24, 2017.

© The Felix Gonzalez-Torres Foundation. Courtesy Andrea Rosen Gallery, New York and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佳音的沙龍
23會員
5內容數
<p>真正的藝術或許是美好的,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時候,跟藝術有關的事情也像其他事情一樣非常的勢利;更多的時候,我們沒有時間去理解自己不熟悉的系統,沒有時間去關注離自己較遠的事物。因此,與其說被排擠,可能是人家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現實中,不公平才是常態。</p>
陳佳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12/26
<p>“If you make people complicated, they become complicated!” Davé 講話像機關槍,他的普通話同時帶著廣東話和北方口音,用中文交談的時候,他又冷不防的冒出英文還有我不懂的法文單詞。</p>
Thumbnail
2017/12/26
<p>“If you make people complicated, they become complicated!” Davé 講話像機關槍,他的普通話同時帶著廣東話和北方口音,用中文交談的時候,他又冷不防的冒出英文還有我不懂的法文單詞。</p>
Thumbnail
2017/09/05
<p>藝術產業封閉、不透明、對於新科技的運用十分落後;而藝術圈與其說是對於科技的興趣,不如說是出於新鮮感。偌大的展場空間,穿梭其中衣著光鮮的業內人士,激動的談論這些新奇的裝置,發出嘖嘖的不知是真心或是虛張聲勢的讚嘆聲。</p>
Thumbnail
2017/09/05
<p>藝術產業封閉、不透明、對於新科技的運用十分落後;而藝術圈與其說是對於科技的興趣,不如說是出於新鮮感。偌大的展場空間,穿梭其中衣著光鮮的業內人士,激動的談論這些新奇的裝置,發出嘖嘖的不知是真心或是虛張聲勢的讚嘆聲。</p>
Thumbnail
2017/06/28
<p>美國共和黨的思維下,只有酗酒、心智失常、品性低落的社會邊緣人才會淪落的無家可歸。可是紐約大學閃亮的高樓旁,有人躺在地上的出風口奄奄一息,在深夜地鐵車廂裡,可以是排泄物橫流的人間煉獄。</p>
Thumbnail
2017/06/28
<p>美國共和黨的思維下,只有酗酒、心智失常、品性低落的社會邊緣人才會淪落的無家可歸。可是紐約大學閃亮的高樓旁,有人躺在地上的出風口奄奄一息,在深夜地鐵車廂裡,可以是排泄物橫流的人間煉獄。</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常覺得所處的整座城看起來就是那麼空洞,我們找不到容身之處,不只是身體或者身分,甚至是思想。是的,思想。那時候所謂的文藝青年,那樣的腦袋似乎難以找到安身之處,整個世界以某種虛無、制式、乏味的方式重複著,於是那些叛逆又奔放的思想顯得格格不入,顯得彆扭。
Thumbnail
時常覺得所處的整座城看起來就是那麼空洞,我們找不到容身之處,不只是身體或者身分,甚至是思想。是的,思想。那時候所謂的文藝青年,那樣的腦袋似乎難以找到安身之處,整個世界以某種虛無、制式、乏味的方式重複著,於是那些叛逆又奔放的思想顯得格格不入,顯得彆扭。
Thumbnail
它漸行漸深,越咬越緊,隨即,陽光慢慢湧現——並非我們這種透澈明晰,藍幽幽、軟綿綿穿透玻璃牆的陽光。不是,是一種野蠻的陽光,光線奔湧而來燒灼著大地,將一切撕扯成碎片…… ── 《我們》,尤金‧薩米爾欽(1884 - 1937) 感官的覺醒,如同一種溺水的過程 是種換位思考,也讓我們體認
Thumbnail
它漸行漸深,越咬越緊,隨即,陽光慢慢湧現——並非我們這種透澈明晰,藍幽幽、軟綿綿穿透玻璃牆的陽光。不是,是一種野蠻的陽光,光線奔湧而來燒灼著大地,將一切撕扯成碎片…… ── 《我們》,尤金‧薩米爾欽(1884 - 1937) 感官的覺醒,如同一種溺水的過程 是種換位思考,也讓我們體認
Thumbnail
戰爭、校園槍擊、種族歧視等黑歷史不斷重演,顯示人們不僅健忘、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然而少數幾張特寫鏡頭,也提醒我們人性中還是有光輝、溫暖、真情流露、與充滿希望的一面。
Thumbnail
戰爭、校園槍擊、種族歧視等黑歷史不斷重演,顯示人們不僅健忘、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然而少數幾張特寫鏡頭,也提醒我們人性中還是有光輝、溫暖、真情流露、與充滿希望的一面。
Thumbnail
《愛你讓我自由》將無比的浪漫織進了冷冽的藍色布塊中,如同維多在漢斯肌膚上紋入充滿愛意的黑點,難以忘懷他隨手擦拭的細膩舉動,試圖遮蓋掉集中營編碼的慘劇,前臂留下的圖案如同《犬山記》那座形似犬隻的後山,只有心意相通的人才能有所領會。真正貫串全片的「點菸」行為,既是支撐了同性交會的情感,也帶著多少的性暗示
Thumbnail
《愛你讓我自由》將無比的浪漫織進了冷冽的藍色布塊中,如同維多在漢斯肌膚上紋入充滿愛意的黑點,難以忘懷他隨手擦拭的細膩舉動,試圖遮蓋掉集中營編碼的慘劇,前臂留下的圖案如同《犬山記》那座形似犬隻的後山,只有心意相通的人才能有所領會。真正貫串全片的「點菸」行為,既是支撐了同性交會的情感,也帶著多少的性暗示
Thumbnail
【奧斯卡的一天】在新聞事件和戲劇手法間,我看到的是萊恩庫格勒想表現的是:身為一個「人」,我們應該對人的生命懷著更尊重且小心的態度!
Thumbnail
【奧斯卡的一天】在新聞事件和戲劇手法間,我看到的是萊恩庫格勒想表現的是:身為一個「人」,我們應該對人的生命懷著更尊重且小心的態度!
Thumbnail
《看電影 ◆ 聊心事》#02 「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改變你的生活。You never know who's going to change your life.」看完《活在當下 Here Today》這部溫情的電影,不禁長長地嘆息。 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New York),一位資深喜劇作家查理( 比利
Thumbnail
《看電影 ◆ 聊心事》#02 「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改變你的生活。You never know who's going to change your life.」看完《活在當下 Here Today》這部溫情的電影,不禁長長地嘆息。 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New York),一位資深喜劇作家查理( 比利
Thumbnail
主演是曾擔綱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的艾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光是看海報就勾起莫名的熟悉感,彷彿是復刻,也可能是致敬那些不被理解的無名英雄。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可電影裡的時代設在50年代有別於原著的90年代,故事情節從種族歧視,社會制度,資源分配,甚至
Thumbnail
主演是曾擔綱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的艾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光是看海報就勾起莫名的熟悉感,彷彿是復刻,也可能是致敬那些不被理解的無名英雄。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可電影裡的時代設在50年代有別於原著的90年代,故事情節從種族歧視,社會制度,資源分配,甚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