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極端的方式推掉雕像,殊不知在你的內心,卻樹立了可以為了唯一正確而無所不為的偏執。 一 228這天,有學生跑到位於桃園的慈湖兩蔣的陵寢潑漆。守護憲兵守護不及,紅漆潑成了,一片狼藉。嗣後,這個幾個學生開記者招待會,一語不和,又與提問的記者發生衝突。再然後,上各種節目,大講,潑漆是為了消除威權象徵。很忙。新北參選人周錫瑋問,你們現在漆也潑了,消除威權達到什麼效果了? 之前一天,一直駐守在街頭抗議的軍人團體“八百壯士”進攻立法院,被員警攔阻。其中一名退職上校,攀爬建築物中不慎摔落,當即生死危急。軍公教團體於是更是群情激奮,聲稱將醞釀更大抗議。 看起來都很憤怒,但有些人務虛,有些人務實。 桃園兩蔣文化紀念園是呂秀蓮當年做桃園縣長時候規劃建設。 而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認為,這已經無關正義,而是地方觀光資源。據說每年遊客達150萬,創收幾億台幣。 所以藍營的人認為,要抗議,何不找鄭文燦蔡英文。直接拆除即是。 我看節目中兩方的人激辯,但都不是為了說服對方而辯,只是一味宣傳自己的理念,對合理質疑也充耳不聞。隔閡的力量,直播出來,叫人省思。 2 蔣介石的功過,顯然在臺灣評價是兩極的。最近的證據說,228事件,臺灣當時的長官陳怡有發電報請示蔣介石如何解決。而之前,一般認為,是陳怡自作主張後釀成大禍。但就當年情境,國共膠著,臺灣這樣的民變在中國各地都是此起彼伏的。解決的方式,抑或請示不請示,結果顯然大同小異。 古寧頭戰役,當危急之時。蔣介石讓蔣經國趕過去。畢竟國民黨政權生死,在此一役。如果失敗了,我想蔣家父子,還是有地方跑的。即便不跑,那就是個人造業的事情。然而臺灣人呢?要我覺得,蔣家至少為華人保留多了一種社會方式。即便初始手段殘酷,也有不得不為的歷史背景。那麼蔣介石的功與過,孰是孰非。要說公道自在人心的話,就是和稀泥了。人到中年,說句實話,這個世界,至少目前,只有實力可言,其實並無公道。 蔣家父子人死燈滅,蔣家如今也無勢力可言。想來,活著的馬英九,一度也沒有人幫著講話,何況死掉的兩蔣。蔣家的後代,低調應對。也不想無事生非。 但微妙的是,蔡英文剛上臺的時候,所謂去威權的活動層出不窮。比割蔣介石雕像的頭。(這次潑漆的學生前段亦有組織割蔣介石頭。)但如今執政不力,人心向背,又出了相反的效應。有人質疑臺北的柯文哲去蔣化不力。結果民調,有七成的人支持柯文哲的處置態度。人總歸是活在當下,沒完沒了的拿歷史說事的時候,確實叫人厭煩。作為反彈,有人也去割了八田與一雕像的頭顱。對立加劇。 大陸對台31項政策。核心是拋開蔡政府,直接讓利於臺灣人。是的,拿錢能賣到的東西總是最合算的。我看,很多綠營的人對此冷嘲熱諷,亦有人提出警醒,現在奇貨可居才有人買你。但你無據可守的時候,你且看你值錢不值錢。說是這麼說,可人都是短視的。再有民主素養,也會短視。 現在你去人家的墳上潑漆,不談觸犯了中國人的忌諱。但就是事情所謂的意義而言,也是非常低級。 說直白一點,無非消費轉型正義而已。 3 正義這個事情,是有所謂的歷史局限性的。再說白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國共內戰,共殺國,因為那是反動派。國殺共,因為是叛亂分子。最後的話語權是成王敗寇。其實真正人情味的,卻是這一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很多事情,是要拉長時間才能檢驗對錯的。什麼是價值,兄弟是價值,家庭是價值,平安是價值,和平是價值。過的平平淡淡哪怕粗茶淡飯也是價值。 然而年輕人是不懂這個事情的。年輕人要的是快意恩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然後李白說,真正瀟灑的,不是快刀殺人,而是接下來的這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可惜傳播時代,關注即是經濟的當下。什麼都不怕,就是怕淹沒了聲名。 去潑個漆,馬上開發佈會,到電視臺上表演大義凜然,大言不慚為了正義。黃舒駿歌裡唱的那樣,每天只是愛你愛你愛你,不管米缸裡是不是有米。 不負責任的人才到處煽動,既然你種下了因,就不要抱怨未來收到的惡果。但這一切,都不會被當事人所接受。他們慷慨激昂的時候,我們作為過來人,其實有點害怕。 4 歷史有很多面相,歷史人物當然也有很多評價。最客觀的態度,是尊重發生的東西,警惕不要讓最壞的事情再度發生。 所以檢討,不代表使要要直接消滅歷史痕跡。說不客氣一點,當那些雕像樹立的時候,更可警示你的內心,何以曾經有過如此滑稽但卻殘酷的歷史。 而你用極端的方式推掉雕像,殊不知在你的內心,卻樹立了可以為了唯一正確而無所不為的偏執。 怎麼說呢,雕像要樹立起來特別容易。越是鬆散的社會,越會走向集中的反面。你越是覺得不會歷史重演,結果真要來的時候,快到不容眨眼。 革命很容易,和解很難。 5 刑偵心理學家李玫瑾說中國人和德國人恰好相反,我們專注於當下,而忽略長遠。 好比貪腐橫行的時候,我們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爺,而不是制度的 改善。 又好比最近,甚至動念修改制度以確保某個人的長治久安。 當然,我們這個社會如死水一般,我們也懶得去討論任何和自己無關的東西。新聞中有熱鬧的臺灣狗血事件。以此解懷。過去小品演員說的那樣,世界一團亂糟糟,風景這邊獨好。 我們的標準在下沉,所以當然更希望海平線也跟著下沉。 就好像我們確實專注於當下的改善,以致實在改善不成的,看衰參照物。 好吧,元宵節談這個,確實有些掃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