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的清明連假大家除了掃墓之外,有沒有順便出門郊遊、踏青呢?𨑨迌(tshit-thô)呢?話說回來,大家知道為什麼有些人不在清明節掃墓,又為什麼清明節會放假,而且成為全台灣主要的掃墓節日呢?水牛厝稻草工作坊來為你說分明。 首先我們要知道到底什麼是「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古早人藉由觀察太陽的移動來了解天氣變化的一種輔助農業生產用的曆法。因為這是觀察太陽而來的,所以跟觀察月亮的農曆(陰曆)是不一樣的東西。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是冬至過後的第105天;春分過後的第15天,日期大致上是在4月4、5、6三天之間(因為閏年的關係,所以有時候會在不同日)。從清朝記錄的《嘉義管內采訪冊》中可以看到:「三月三日及清明節,各家準備牲醴、菓品、薄餅諸物件,祭掃墳墓,焚香禮拜。」所以台灣很早以來就有在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可是奇怪了,為什麼裡面還有三月三日呢?有些人可能知道,農曆的三月三日俗稱「三月節」或「三日節」,有些台灣人是在這個時候去掃墓的。在日本時代1930年出版的《臺灣民族性百談》之中就有提到三日節與清明節的差異:祖先從泉州同安來的台灣人,比較常在三日節掃墓,而祖先從泉州晉江、南安、惠安,俗稱「三邑」,就比較常在清明節掃墓。 造成這樣的差別的原因有很多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認為清朝的時候漳州人和泉州人會互相械鬥,常常造成嚴重的死傷,也造成兩邊的人互看不順眼。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泉州人選擇在農曆三月初二(或初三)祭拜那些因為械鬥而死亡的祖先,而漳州人就在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從日本時代1934年出版的《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但是也有說法認為是漳州人與泉州同安人在三日節掃墓而其他的泉州人在清明掃墓,眾說紛紜,真相到底如何其實不是很清楚。 但是時過境遷,到了戰後,國民黨政府在1954年訂定「紀念日(或節日)紀念辦法」,把清明訂為「民族掃墓節」,只紀念不放假。同樣也有很多人掃墓的三月初三就被排除在政府規定的掃墓節之外。到了1975年,政府宣告前總統蔣介石在4月5號去世,1982年內政部修正發布「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宣布「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在「民族掃墓節」舉行,全國紀念並放假一天,這就是清明節之所以開始放假的原因,也讓清明的掃墓被加上「紀念先總統蔣公」的性質,更加提升了清明掃墓的神聖性與必要性。也因為清明可能會是4月4、5、6日不一定,所以「蔣公逝世紀念日」也會因此變動,搞得後來人常常不知道蔣介石到底是哪一天死掉的。但是政府強行將蔣介石的過世與民俗節日的清明結合,就是為了讓台灣人在掃墓的同時,還不忘想起蔣介石這位「民族救星」、「世界偉人」,利用民俗節日提高蔣介石的個人崇拜。直到2007年,內政部才廢除了「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與「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 掃墓的同時也是全家族到齊的日子,所以掃墓常常也伴隨的家族出遊、踏青、野餐。過去是在農曆三月初三跟清明節,現在卻因為政策制定放假日的關係,讓全台灣幾乎都只剩清明節來掃墓-因為有放假才有空掃墓。水牛厝九房葉家是從泉州同安來到台灣,其他家族則有同安也有漳州來的,過去水牛厝主要是在三月初三掃墓,清明節則比較少數。但是近來因為大家外出工作,又只有清明節才有放假的關係,漸漸幾乎沒有人在三月初三掃墓了。但是無論是哪一天掃墓,重要的都是我們對祖先的重視,以及家族的團聚,踏青、旅遊,當然也是重點之一。想要遠離都市的喧囂卻又不想犧牲生活機能,來到水牛厝,交通方便、美食多元,離嘉義市又近,真的是連假郊遊最好的選擇! (部分內容參考周俊宇,〈戒嚴、解嚴與集體記憶─以戰後臺灣的國定節日為中心〉,臺灣文獻第五十八卷第四期,2007年12月,頁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