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K在情感空窗五年之後,最近有了新的交往對象。K給我看對方的照片,是個看來憨厚單純的青年,和才華洋溢且思路幽深的K不像是同一個世界裡的人。但對方對K似乎是一見鍾情,我也就予以祝福。 過了一段日子,K傳來一則Line的訊息: 「那個人有點無趣,怎麼辦?」 「你得先停下來感覺一下,然後決定這段感情是否要繼續走下去?在這段期間,別給他太多回應,別讓他愈陷愈深,免得最後太傷了人家。」我秒回。 K也秒回:「雖然無趣,但還是會繼續吧。畢竟沒有愛情,人生更無趣。」 會嗎?我想了想,再回:「與其勉強自己和無趣的人在一起,何不和自己在一起就好?」 我並沒有要說服K的意思,畢竟每個人對情感與自我的天秤比重都不一樣,不是同一套作法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我說的只是自己的感覺。不,不只是感覺,而是年深月久的心得。 我習慣一個人的狀態,也喜歡一個人的狀態。從小就是少言好靜的個性,和別人在一起時,就算對方是再怎麼要好的朋友,我也會感到人與人之間必然的隔闔,就像某種七巧板遊戲,再怎麼拼都會少了一塊,或是多了一塊,總之就是無法恰到好處。 或者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猶如齒輪互相疊合,要完美地嵌入彼此太不容易,有時不免卡住而轉動困難。 因此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也因此,只有獨處的時候,我才能完全地自在。 後來長大了,經過了幾段水潦火劫的情愛關係,更深刻地明白,人最後還是要回到自己。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或許是對一切看得愈來愈淡,所以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倒是愈來愈安然自在,然而卻也愈來愈需要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間。 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喝咖啡,一個人旅行,一個人逛美術館........這是我的日常。有些女生不敢單獨進入餐廳,我不會。有些女生總是需要有人陪伴,我不需要。有些女生喜歡被保護,雖然我也喜歡,卻不喜歡保護帶來的限制。 我可以自己開車到任何地方去,不必別人接送。和男性友人一起吃飯時,我一定會付我自己的帳。看到蟑螂我也從來不會尖叫,所以誰都不必替我消滅牠們。我還會扛貓砂、換燈泡、自助加油。除了報稅之外,生活裡的一切我都可以自己處理。 因此,我並不覺得沒有生活伴侶是一種欠缺。 自己一人的生活,我從不感覺無聊,一個人讀書、寫作、散步、看劇、靜坐、瑜伽、冥想,所有的時間就已經填滿了,而且還有家事,還要採買,還要運動,還要觀賞各種表演,還要與朋友相約喝茶聊天。而且我還有兩隻貓。我喜歡一個人安靜地過日子,就算什麼也不做,只是看著天上的雲變幻無窮,我也可以看去一整個早晨,並且覺得心靈澄靜,能量充滿。 因此,我也並不因為沒有生活伴侶而感到寂寞。 但我需要一個可以思念的人,這個人放在心上就好,不必在我的生活裡出現,因為那說不定反而會成為一種困擾。 單身生活是一支小情歌,自己唱給自己聽,自己一人自得其樂。 把自己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有趣,好好過日子來取悅自己,這是愛自己的方式。 我並不知道這樣的狀態未來會不會改變?未來總是難說的,但至少現在是這樣。所以,對於某些邀請,我會明白地婉拒。 無論未來的狀態會不會改變,我想,不變的是,永遠都不要違背自己的心意。 * 曾經讀到這樣一句話: 「耐得住寂寞,也要經得起熱鬧。究竟寂寞與熱鬧,何者比較容易與之共處?」 對我來說,這是很容易做的選擇題,從來都是寂寞容易,而熱鬧困難。 說寂寞其實並不正確,不如說獨處,因為寂寞有一種孤零無依之感,但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很自在。獨處中的靜默,也一向是我生活中的主要基調,在那樣的靜默中,我往往感覺到的是發自內心的平安、寧靜與喜悅。 反而是在人群中,我總有些心不在焉,雖然也是可以談笑風生,但慢慢地就會從心底深處悄悄疲倦了起來。那種感覺,也許就是寂寞吧。 獨處時能量是向內凝聚的,感受清澈如水,內在世界無限遼闊。若與一群半生不熟的人在一起,能量對外擴散,世界就有了侷限與邊界。 於是,每當我以多少時間與別人共處,就要以雙倍的時間回來與自己安靜獨處,才能感到內在的恢復。 但我喜歡與兩三個好友傾心縱談,那對我來說是一種必要的平衡。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每隔一段時間與知己的談心,也是對自己人生的階段性整理,讓人在傾談的過程裡更了解自己。 歲月愈深,就愈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 但會不會偶爾有孤單的時候呢?其實也是有的。 每回生病躺在床上的時候,總是心想,要是有人能為我倒一杯熱水就好了。脆弱時總是容易自憐,而我接納自己也有脆弱的時候。 不過,當病好之後,那樣的心情也就煙消雲散了。 於是得到另一個心得:要做一個健康的人,別讓自己感到困擾,平時就要把自己照顧好。 我對人生所求不多,只要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和自己喜歡的朋友在一起,而且最重要的是,喜歡和自己在一起,也可以和自己在一起,我想,這樣的人生就十分美好,別無所求了啊。 親愛的,但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看見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