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農奴、經銷商、人體蜈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這篇引文寫得很好,當小編的人都該看看。或許有時候來自國外的觀念用英文表達比較方便,原文中提到的「engagement editor」(簡單翻譯大概是「讀者互動編輯」吧)確實兩個字就涵蓋了社群媒體小編的幾乎所有功能。

媒體內部必須依賴一群人不斷對數位科技變化作出反應,這群人就是小編,搜尋引擎、社群平台的演算法每月甚至每週都可能變化,小編必須保持隨時應變的能力。小編還必須……將讀者與作者的世界連結起來,一方面可以推廣內容,一方面建立更加死忠的讀者群。

Source: 如果小編只是內容農奴,那乾脆外包給工讀生好了。
不過,國內一些網站媒體的大問題並不在於小編,而在於編輯;其實這一點我已經講過很多次,這次就藉著「內容農奴」這篇文章再借題發揮一下。
至於問題最嚴重的媒體類別,是在話題流動快速、而且文章時效性較高的新聞和科技網站,而這兩類網站的問題根源又稍微有所不同。

電視新聞頻道

對於一般新聞網站而言,遠因可以上溯到國內解嚴之後媒體開放,有線電視頻道林立、24小時全天候新聞台出現,需要大量的內容去填補原本不存在的新聞空間(如果您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從前只有三個電視台、平常每天只有早中晚各30分鐘的新聞時間)。
在我自己的印象中,解嚴後第一次的新聞爆發是在1990年的「Operation Desert Shield」,也就是美國在兩伊戰爭之後第一次在中東大規模用兵,由於當時CNN記者甚至深入遭受攻擊的「敵方」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對外轉播報導,所以有鋪天蓋地、整天夠用的新聞內容和話題;而這樣的「飽足感」也隨著1990年代初期的多事,持續了一段時間。
然後呢?
在沒有這些新聞、或是沒有了「新聞台認為台灣人會有興趣」的新聞之後,仍然需要許多的東西去填滿24小時;於是有了每天重播10次、有了「現在颱風的部份正在進行一個所謂往台灣緩慢前進的動作」、後來有了YouTube、有了行車記錄器、有了PTT、有了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科技(新聞)網站

網站和報紙沒有一天要填滿24小時的問題,但是要比快、比獨家、比Page View、比點閱率。
有些(可能是新聞台出身)的媒體總監認為,內容就是要飽和攻擊、標題要聳動、速度要快、一篇文章要多分幾頁,才能達到前一段說的效果。
至於觀點、深入、分析、求證,那些並不會有幫助,是笨蛋才做的事情。
這時候救星來了。近十年來崛起的大陸媒體,成了這些總監們的救星。因為近十年來中國有錢了、國勢強了、科技(製造)業起飛了、網路(一部分拜封閉之賜)百花齊放山寨扶正了,所以媒體有辦法隨著外交力量深入海外、有錢做大成本的節目、有了各種各樣用戶隨便數數都上億的網路服務、有熱滾滾的銀子等著新創公司來爭奪,還有一些看不到的力量和潛規則,讓那邊的媒體有充足的份量和產生速度往台灣傾銷。

所以?

所以,某些報紙(尤其是所屬網站)開始把道聽塗說的大陸農場文當做吸引獵奇讀者的主力,真正的農場更是不在話下;而報導科技新聞的網站大量以「內容合作」的名目轉載大陸同類型網站的文章,而且很多時候甚至不經過編輯和校稿(也就是轉成正體字上稿之前可能根本沒人讀過)。
我要先說的是,除了對大陸網站未經授權大量快速「盜譯」西方文章不以為然之外(他們有時候刻意這樣做,是想走生米先煮成熟飯再扶正的路線,但多數只是拿來就用),我對於那邊的媒體發展沒有什麼意見;人家有能力做大是他們厲害、有條件,我有意見的是台灣網站媒體的不爭氣。

真的不能用嗎?

站在文化交流的立場,先撇開著作權問題不談(以下同),並沒有什麼不能用的;美國日本的材料可以用,當然中國的材料也可以用,但是用要用得有格調、有觀點、有立場。
或許我們可以說,用得比較有格調的是「授權經銷商」:擺明賣別人家的東西,不會當做自己的創作,而且還會花點力氣去經營。
舉個例子來說,當國外有一則重要的科技新聞上稿,而很遺憾的我們只能二手傳播,沒能在現場見證、或是受邀出席盛會,於是不得不拿Verge或TechCrunch熱騰騰的文章來當做素材。
這時候我們有幾種作法可以選:
  1. 請英文好的編輯或外稿作者花兩個小時把全文翻譯出來用。
  2. 請資深編輯或主筆讀讀國外的文章說些什麼,重點節譯之後用自己的話、加上自己(或本刊)的觀點和評論,花半天時間寫一篇報導文章。
  3. 好好睡一覺,明天等愛范兒、虎嗅、PingWest、Solidot之類的對岸網站上稿之後,再撈回來叫小朋友用Word繁簡轉換一下直接後台上稿。
  4. 不急上稿,編輯部的相關人員先看完原文,然後開個會討論內容觀點、原文錯誤、與其他媒體的同事件報導交叉比對,最後指派一位編輯花一兩天寫出可能比原文更重量級的評論。
大家猜猜看,現在哪種文章最多?這幾種文章在各個國內網站上的比例大概如何?
除了4.真的得看人、看時間、看事件重要性,所以可遇而不可求之外,1.和2.有什麼難?只要有好的編輯、夠力的主筆、總監的授權,一點都不難,絕對做得到。
(蛤?沒有兩個小時能翻譯全文、或是能半天就消化資訊寫出報導的編輯?那還辦什麼媒體?)
所以回過頭來說,海外的資料來源都不是不能用,但必須經過編輯的整理、消化、合理程度的翻譯、查證,至少要經過校對和改寫,才能稱之為有點格調。

內容人體蜈蚣

但很遺憾的是,許多台灣的網站寧可選3. 睡一覺起來抄大陸文章,也不願意自己去寫,偶爾有一篇寫得還行的就已經算是難得佳作了。
對我來說,這種作法只能算是撿別人口水來吃、騙騙點閱率的「人體蜈蚣」,完全不令人欽佩。
在不久前的立法委員涉嫌盜用日本漫畫人物事件中,涉嫌立委指稱已經向「二次創作者」拿到合法授權,但所謂二次創作我認為是抄襲(這一點或許有人有不同觀點)。我的評語是:
找侵權的人收贓,然後說我有(侵權者的)合法授權。 一樣的道理。一堆所謂媒體天天在當人體蜈蚣,自己吃得很開心、也讓一些不明究裡的讀者吃得很開心。

結語

我不只是抗議,方法也提供了,而且只要認真做,我相信沒有做不到的道理;我自己也有經驗,從前這樣做媒體、直到今天都還是遵循著這些原則寫文章。
在寫前面的段落找資料時,發現鄭國威兄也寫過一篇相同題材的文章〈台灣科技媒體必須停止轉載36kr、PingWest、虎嗅、ifanr… 〉;其中提到:
我並不反對編譯外國稿件,但即使要編譯,也該自己來,因為這樣才會創造工作機會,讓人有學習的機會,就算是志工,也能從編譯當中學到很多,我就是這樣。…… 我不是要大家拒看這些中國科技媒體,而是我們必須要跟他們的內容對話。
我很同意。
「對話」很重要,對話也就是一開始提到「互動編輯」名稱中的「engagement」。這個字在這個情境下可以是(友善的)互動、對話、交談、激盪,也可以是(友善的)互相挑戰、衝突、競爭、爆發;這些engagement的元素才是進步的動力,才是台灣媒體不管是跟美國、韓國、中國、日本、歐洲……等地媒體能平起平坐的條件。
如果只是以「內容合作」之名行「無腦轉載」之實,到最後就不只是吃口水,而是吃 ____ 了。

延伸閱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做文字相關工作的人而言,「防禦性寫作」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不過通常這種技巧只能從實作和錯誤中學習。
因為從前忝為媒體編輯之一,所以名字在很多廠商寄新聞稿的名單上,經常會收到一些新產品上市啦、記者會啦、媒體派對啦之類的活動訊息;這些e-mail大多數時候蠻無趣的,大致上都是還沒看完就殺掉。
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就是那種被人說成「校對癖」的這種人。這種人通常有幾種特色。
這個案例跟我上課時常用的「dick array」案例還是真是相得益彰。
很多人能寫好文章,但會斷句斷在很奇怪的地方、或是一路「意識流」下去不知道該怎麼停。這邊提供一個很簡單(但當然並非絕對)的測試方法。
最近在盤點一些過去寫的東西(其實已經做一陣子了,常看就會發現),作為哪天想要脫離Facebook時的準備。
對於做文字相關工作的人而言,「防禦性寫作」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不過通常這種技巧只能從實作和錯誤中學習。
因為從前忝為媒體編輯之一,所以名字在很多廠商寄新聞稿的名單上,經常會收到一些新產品上市啦、記者會啦、媒體派對啦之類的活動訊息;這些e-mail大多數時候蠻無趣的,大致上都是還沒看完就殺掉。
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就是那種被人說成「校對癖」的這種人。這種人通常有幾種特色。
這個案例跟我上課時常用的「dick array」案例還是真是相得益彰。
很多人能寫好文章,但會斷句斷在很奇怪的地方、或是一路「意識流」下去不知道該怎麼停。這邊提供一個很簡單(但當然並非絕對)的測試方法。
最近在盤點一些過去寫的東西(其實已經做一陣子了,常看就會發現),作為哪天想要脫離Facebook時的準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content farm是沒有深度的工廠式生產質素低的文章,但事實上它的確是抓到一些讀者的弱點,才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按進去。 内容農場的三大賣點: 1.讀者思維(它會選一些大衆有興趣的話題,然後吸引他們點擊) 2.具吸引力的的標題(十三億人都在看的秘密) 3.定期且大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政治力量也依賴媒體宣傳意識形態,《製造共識》讓讀者看見美國的媒體,如何附和政治人物的話術,,沒有淪為國家的政治宣傳機器。 在台灣,討論媒體識讀和「境外勢力」,最常提到中國,但很少人討論,也很少人想到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更長久,也更「潤物細無聲」。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網路公關的問題,表面上只是一種職業,本質上已經涉及道德。收錢破壞國家穩定,這對嗎?接案促成國內政爭,這對嗎?多數公關做這些事情,心裡都是有負擔的,要解除限制器,你必須具備兩種特質。第一種,對國家有恨,這個國家一點都不好,破壞又如何;第二種,對社會有怨,賺錢沒資本家多,買不起蛋黃區,這種社會崩了也好。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content farm是沒有深度的工廠式生產質素低的文章,但事實上它的確是抓到一些讀者的弱點,才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按進去。 内容農場的三大賣點: 1.讀者思維(它會選一些大衆有興趣的話題,然後吸引他們點擊) 2.具吸引力的的標題(十三億人都在看的秘密) 3.定期且大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政治力量也依賴媒體宣傳意識形態,《製造共識》讓讀者看見美國的媒體,如何附和政治人物的話術,,沒有淪為國家的政治宣傳機器。 在台灣,討論媒體識讀和「境外勢力」,最常提到中國,但很少人討論,也很少人想到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更長久,也更「潤物細無聲」。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網路公關的問題,表面上只是一種職業,本質上已經涉及道德。收錢破壞國家穩定,這對嗎?接案促成國內政爭,這對嗎?多數公關做這些事情,心裡都是有負擔的,要解除限制器,你必須具備兩種特質。第一種,對國家有恨,這個國家一點都不好,破壞又如何;第二種,對社會有怨,賺錢沒資本家多,買不起蛋黃區,這種社會崩了也好。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