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飛機札記】:賴和音樂節

 
五月,看來不像是適合用「酷暑」來形容的月份,但駝著行李箱走在彰化街頭的我們,往目的地前進並尋找發出「嘟—嘟—」聲的號誌,試圖為曝曬在陽光底下增添一點樂趣,今年是賴和124歲冥誕,賴和文教基金會以他的作品「豐作」為名,在彰化孔廟舉辦賴和音樂節,其中的活動包含賴和文學音樂會及鬥鬧熱文化市集 ,我們這次南下便是為了參與當天的市集。

「彰化是個三分糖的城市!」

紙飛機的攤位處於舞台對面右手邊的角落,在牆的另一側集結了許多手作、食農的攤位,我們也品嚐了其中幾家的食物,儘管我們認為是恰到好處的味道,但高雄出身的編輯卻總說:「一點都不甜,彰化只有三分糖!」人們對食物的敏感度會因為個人、地域關係而有所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當天集結在孔廟的攤友、來逛市集的民眾們,對鄉土、在地等議題的甜度絕不只有三分糖。
 

青農返鄉

當天聚集在孔廟的攤友們雖然販賣內容多元,但幾乎都離不開關於文化、在地這些事。除了有來自彰化的高中、社區單位之外,位在臺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也北上來參加。
雖然天氣依然炙熱,但人們對於音樂、逛攤的心情依舊充滿熱度,而在舞台的右側,我們也遇到了來自彰化二林社區、共同擺攤的清靜田與蔗青文化工作室,兩者同為返鄉青年,但做的事卻不盡相同。
清靜田的洪恩斌是返鄉青農,到今年為止已第三年,曾經在澳洲打工度假過的他回台後有創業的想法,因喜歡農村的生活,再加上當時食安問題爆發,便促使他返鄉,投入農業、社區營造這一塊。清淨田以無毒耕種為主,但他認為「返鄉青農」的意義不僅止於種田,還有很多事值得去做。「在偏鄉社區,我想做的主要就是社區營造、長照問題和食農教育。」偏鄉人口結構主要以老人與小孩組成,與廣興國小合作過食農教育的洪恩斌說,其實許多孩子都沒有赤腳踩過泥土,「當天帶活動時感受到他們其實滿興奮的,我覺得這是可以延續下去的部分。」他也坦言,偏鄉的資源相對較少,但想透過社群、活動等等方式帶進人潮,試圖活絡社區。

小小甘蔗苗

蔗青文化工作室從三月開始做田野調查,到現在五月底僅僅三個月的時間,一切仍在發展中。負責人洪崇銘說,二林是一個被甘蔗田團團包圍住的地方,在這片土地出生、長大,就是一根小小的甘蔗。蔗青文化工作室目前在社群網站上寫出老職人的故事,也嘗試從田野調查中找出在地性、做在地知識的生產,「這些東西都只有在這裡才有,我認為是很重要的。」洪崇銘說到,曾看完某個網路平台對於厭世代的專題後,感到不太舒服:
「他談的只是都市青年的問題:低薪,花費高,所以存不到錢。但完全沒有提到留在鄉村的人,那鄉村的面貌是什麼?他們為何在鄉村留下?清靜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也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人,但沒有人去生產這樣的知識,這是我們未來會慢慢想去做的事情。」
「蔗青」的台語發音為甘蔗青,便是剛長出的小小甘蔗苗,洪崇銘指著在舞台上表演的國小生說:「我們以後也會接觸到教育的議題,希望回來做的這些事,包括他們站在舞台上這件事,都可以讓他們長成一根小甘蔗苗,有自信地走出二林。」
 
 

尾聲

傍晚,空氣仍然燥熱,但舞台上的音樂讓人美好。
食農區的一位攤友好心的讓我們吃了許多果醬,她身上穿著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的T恤,稍微與她聊到了擺攤這件事,以及當天遇到的人們。
我向來認為「理念」這個詞說來有些沉重,總是避免提及。但或許,在賴和音樂節聚集的人們,不問性別、年齡、職業,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維護、熱愛這片土地,所以才會在這裡相遇。
 
【紙飛機小趣事】
「你們真的不吃玉米?不吃是你們的損失哦!它真的超甜的,來不及了我已經全部吃掉了……等等那是蟲嗎?我是不是吃到蟲了?」主編看著小到無法確定是不是蟲的蜷曲形體問道。
小可愛編輯:「剛才總編也吃了一根玉米。」
主編:「噢,那就是他吃到的,不是我。」


文/陳德毓
攝影/蘇明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紙飛機生活誌
紙飛機生活誌
我們是來自靜宜大學閱讀與書寫創意研發中心的學生團隊,是一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活美學雜誌。期許在SOS平台上每年能提供30篇的網路版採訪報導與文章,以及出版2-3本的紙本《紙飛機生活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