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過去群居生活的我們,開始追求獨居的生活了!?|《獨居時代》【邊緣讀書會】第二集|說書、書評、選書</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去群居生活的我們,開始追求獨居的生活了!?
傳統觀念總認為「獨居」代表了孤寂、落寞,除非逼不得已,沒有人喜歡獨居。
在社會變遷下,人們慢慢開始追求獨居時代的來臨。
哈囉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叫做《獨居時代》,副標題是一個住,因為我可以,是2013年出版的書。
這本書的出版社是漫遊者文化,他們前一陣子好像出蠻多心理學系列的書,還有電影人或愛看電影的人會蠻喜歡的對白的解剖,他們最近有一本叫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我還蠻有興趣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瑞克.克林南柏格(Erc Klnenberg),他以美國城市裡大幅興起的獨居狀態為研究議題, 7年研究期間訪問了三百多位獨居人士(以中產階級為主),藉以 瞭解獨居者基本特徵的共同經驗。「獨居」的意思並非僅意指單身,凡是未 婚、離婚、失婚、喪偶,不與家人、朋友及小孩同住而一個人住之 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皆屬之。
內政部統計,民國96年全台1人戶約202.29萬戶,但到去年底,1人戶暴增至267.6萬戶;商研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指出,全球包括瑞典、日韓等國家都有相同情形,台灣不是唯一特例,2016年全球約有3億單身人口,推估10年後,可能會增長至3.6億。
造成獨居的原因包括有晚婚、經濟與社會安全、個體崇拜、女性地位崛起、傳播革命、大規模都市化、長壽革命。
獨居的好處則有個體的自由、個人的掌控權、自我實現、發現自己、發現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緩衝社交生活的壓力。

一個人住,可以緩衝社交生活的壓力

書中不少受訪者表示,獨居形同一種緩衝,避免他們直接面對強大的社交生活壓力,特別是職業生活的壓力。
不過受訪中的下層階級則反映,對他們來說,獨居很容易導致一個危險的極端方向,也就是說,獨居不只帶來居家自主,也可能造成孤寂、封閉和其他反社會行為。
對那些財務安定、工作忙碌、社交網絡密集多人來說、獨居可能成效良好,因為它提供了隱私、恢復身心和個人發展的機會。
像我因為在家鄉讀大學,所以從出生到現在都是住在家裡,也因為住在家裡所以平常剪接或是看書的時候,常常就會受到家人的干擾,所以我也打算在畢業當完兵後搬出去。
所有的小孩都是在成長過程裡學會獨居,「最早的獨居生活,就是從擁有自己的房間開」。獨處是通往人格健全的一個中繼站,並不是所有人的最終站。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間,但不等於二十多歲選擇獨居的人,到了三十歲四十歲還是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自主選擇的,只不過時代的潮流讓獨居漸漸的崛起。
人類有將近二十萬年的群居經驗,卻只經歷了五、六十年的獨居生活,所以我們的生活日常、政治經濟政策、與居住的空間都需要全面的設計。
因為網路傳播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所以就算我們處於獨居狀態,但還是可以透過各種app與社會產生連結。
而下一個技術變革的領域將是家用機器人,協助我們清潔和娛樂日常事務的智慧機器人。
而我們國家應主導設計出有善於我們獨居者的環境,例如專門設計給單身者的公營住宅,許多建商在開發時,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在開發公寓或住宅,完全忽略了獨居者的商機。
商機還有許多,如一人遊行程、一人用家電等等。
好了,這本書大概簡單的介紹這樣,其實書中有許多寫得更詳細的(看目錄),針對各點寫出東西。
因為社會的改變,我們可以開始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大家有空可以去買這本書去看看吧!!
真是對不起各位,第二集居然隔三個禮拜才生出來,我一定會努力每兩星期生出一支影片的!!
也拜託你們幫我分享這支影片、按個小鈴鐺。
我是邊緣老闆,我們邊緣讀書會下次見啦!!
-
我是曹竣瑋 22歲 彰化員林自由影音接案者 影音紀錄/剪輯/配樂
明年打算接觸更多MG動畫、平面設計、出版印刷

合作邀約mail:qweasd010301@gmail.com
歡迎訂閱看影片➜ 亂來的工作室&邊緣老闆Youtube頻道
歡迎按讚➜ 亂來的工作室FB
歡迎追蹤➜ 亂來的工作室IG
歡迎追蹤或+好友交流➜ 邊緣老闆/曹竣瑋個人FB
歡迎追蹤看老闆日常➜ 邊緣老闆的幹話日常IG
歡迎買書支持老闆➜ 邊緣老闆的二手書拍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生活不在他方,而在地方。』 「地方」是對個人而言有意義的場所、價值凝聚地所在。 為什麼家鄉對於我們是著迷的,就像我們出生第一眼看見的是自己的父母親一樣,是對於個體的我們第一個產生意義的地方;我們在家鄉開始社會化、開始產生人際關係、開始與家庭以外的世界產生連結 - - 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所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囉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書是「低端人口」,副標題是「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 去年北京爆發北京切除事件,讓我們知道了低端人口。 低端人口被趕離北京後,他們到底怎
  哈囉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書是「低端人口」,副標題是「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 去年北京爆發北京切除事件,讓我們知道了低端人口。 低端人口被趕離北京後,他們到底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前言 「婚內獨活」又名「婚內單身」(有人稱之為"偽單身"),簡單說:兩人有婚姻關係,有在一起的快樂和依存,但依然保有單身(或獨立生活)的自由和空間。上網查找,此種生活方式好像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退休或家中僅剩兩老之時。網路上提及或建議的大多是三或四天分居、四或三天生活在一起。因為分居所以各自有各自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前言 「婚內獨活」又名「婚內單身」(有人稱之為"偽單身"),簡單說:兩人有婚姻關係,有在一起的快樂和依存,但依然保有單身(或獨立生活)的自由和空間。上網查找,此種生活方式好像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退休或家中僅剩兩老之時。網路上提及或建議的大多是三或四天分居、四或三天生活在一起。因為分居所以各自有各自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